三五小说网 > 大明:父慈子孝,卖父求荣 > 第78章 百官罢工

第78章 百官罢工

    最近北京城的天气,渐渐炎热了起来。

    盛夏将至,热的人们四处寻凉。

    皇城文华殿南边的文渊阁,从国初就是内阁运转的地方。

    文渊阁里。

    除了内阁大臣们,便是有一帮翰林院的学士和中书舍人们负责上传下达。

    这时节还未到最热的时候,但内阁已经开始少量的使用冰盆为文渊阁降温,好保证这座帝国中枢心脏能够始终高效运转。

    再苦不能苦内阁!

    内阁的优待是必须要保证的潜规则。

    不然你当官,我也当官,谁还想着消减了脑袋入阁?

    今日的文渊阁已经开始提供冰镇的莲子汤了。

    随侍内阁的严绍庭,坐在自己的专属办公桌前,小口小口的喝着这免费的内阁福利,目光却是冲着里面的内阁大臣班房瞅着。

    相较于自己这张朴实无华的小办公桌,里面的桌案全是雕刻纹样,木秒名贵的大桌案。

    严嵩一如既往的坐在内阁的头把交椅上,眯着双眼好似终日都睡不醒一样。

    徐阶今日也没了心思享受免费福利,却也不看各部司衙门呈上来的奏章,就坐在那里不知道想些什么。

    高拱今天却挺开心的,将那一小碗冰镇的莲子汤,喝的直溜发声。

    而与往日里不同的是。

    今日的内阁班房里,多了一个人。

    不是原本就在内阁,如今在东南的张居正。

    而是刚刚从吏部左侍郎回到礼部升任礼部尚书,继而在最近被道长继续赏升进入内阁的袁炜袁樊中。

    袁炜能入阁,是在所有人的预料之中。

    他有一个显著的能力和特点,如同当年的严嵩和前些年的严世蕃一样。

    会写青词。

    会写好青词!

    自从嘉靖十七年考中进士,随后在翰林院充职为官,由编修升为侍读,袁炜就展现了自己写青词的能力,被道长召进西苑服侍修道,撰写青词。

    也是因为这一份能力,袁炜的屁股底下便好像是被按上了火箭一样。

    嘉靖三十五年任南京翰林学士,掌管南京翰林院,后擢升试讲学士。

    在短短的两个月后,便官拜礼部右侍郎。

    次年,加官台子宾客兼学士。

    等到去岁,嘉靖三十九年,袁炜进吏部左侍郎。而在今年年初,袁炜又调任吏部左侍郎,前不久终于是回到礼部成为礼部尚书,加封太子少保。

    最终,袁炜凭着一手好青词,成功入阁。

    而他也会在后面几年里,与先后入阁的李春芳、严讷、郭朴三人,被讽刺为青词宰相。

    修道。

    青词。

    搞钱。

    这就是如今西苑里的那位道长的帝王日常。

    想着后续几年内阁里的人事变动,严绍庭微微眯起双眼,低头看向面前的几份公文。

    从去岁开始,自己抓住的就是道长最关键的搞钱问题,所以才能如今在这内阁有一张缩小版的桌案。

    自己不会修道,也不会写青词,也无法在这两个方向有所动作。

    忽的。

    严绍庭正在看海瑞急递入京,将郑泌昌、何茂才等犯官缉拿的奏章,却是目光一动。

    他忽然想到,如今在道长身边陪着修道的道士陶钟文,似乎并没有修道升仙,而是快要寿元将尽了。

    陶钟文死后,老徐就将蓝道长推荐到了嘉靖身边,对严家和严党的最终倒下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不知道龙虎山张家愿不愿意入京……”

    严绍庭默默的嘀咕了一声。

    龙虎山就在江西广信府,离着严家在江西的老家袁州府也不过五百里路。

    算是老乡。

    就在严绍庭琢磨着,该怎么由严家邀请龙虎山天师府张家入京的时候。

    班房外传来沉重的脚步声。

    因他坐在外间,是最先看到来人的。

    只见宽脸满须的高翰文,脸色慌张的冲了进来。

    因为自己的原因,这一次的高翰文并没有南下浙江任杭州知府,依旧以翰林院的身份在内阁当差观政。

    见到高翰文如此神色进来。

    严绍庭立马抬手,示意对方小声,然后回头看了一眼里间,这才冲着高翰文招招手。

    虽然桌案小,并且不在内阁班房里面。

    但这门外,却也是个好地方。

    高翰文见严绍庭招手,便赶忙压着脚步上前。

    “严侍读。”

    严绍庭见对方满脸是汗,将桌上自己不曾用过的茶水推到对方面前:“先喝口水,再与我说说外面是发生什么事了。”

    高翰文确确实实的口渴了。

    他是一口气从皇城外面跑进来的。

    见到严绍庭如此说,他便也不客气,拱了拱手就将茶杯拿起一饮而尽。

    又觉不解渴,看了一眼严绍庭后,便直接将茶壶提起往嘴里灌水。

    好半天之后,高翰文才有些羞涩的转头擦拭嘴角。

    如此之后高翰文又冲着严绍庭拱了拱手,这才小声解释道:“出事了!宫外出大事了!”

    严绍庭眉头一跳,却是低声道:“宫外的事,都不是大事,你先慢慢的说,若是要紧的,等下我与你一起进去给阁老们禀报。”

    高翰文点点头,走到严绍庭身边,弯腰俯身,小声说道:“前朝的官员们开始闹事了,都不在衙门里当差,正在集结着要将户部给堵了!”

    “啊!”

    严绍庭不由一惊,随后反应过来,小声道:“可是因为欠俸的事情?”

    高翰文重重的点着头,目光不时的看向内阁班房里面。

    严绍庭则是眉头皱紧。

    他还记得前不久自己和胡宗宪在玉熙宫外,碰到急急匆匆往玉熙宫去的徐阶、高拱。

    当时似乎就是因为前朝的官员们欠俸要闹事。

    只是当时自己刚送了三百万两给户部,想着这点事情应当很快就解决了的。

    没成想这事竟然还没有解决。

    严绍庭当即又问道:“户部不是有银子了嘛?难道还没有将欠俸发下去?”

    高翰文脸色古怪的看了一眼严绍庭,反问道:“严侍读最近可拿到朝廷的俸禄了?”

    严绍庭又是一愣。

    虽然自己不用靠俸禄过日子,但最近也确实没有听陆大妹子提到自己俸禄发下的事情。

    他赶忙追问道:“户部把银子弄哪里去了?现在外头情形如何?户部的人难道没有劝住那些人?”

    一连数问。

    高翰文连连摇头:“谁也不知道银子跑哪里去了,外面如今都已经惊动兵马司的人了,只是因为……所以没敢动手。

    至于户部的人……

    他们也在闹事……”

    他实在是没脸替户部说这话。

    但心里装着事。

    高翰文又说道:“侍读还是帮着想想法子吧,不然等下这些人说不得就要到午门外,甚至是去西苑闹事了!”

    …………

    注:《明史》炜性行不羁……炜才思敏捷……炜自负能文,见他人所作,稍不当意,辄肆诋诮。馆阁士出其门者,斥辱尤不堪,以故人皆畏而恶之。当时的人称袁炜、李春芳、严讷、郭朴为“青词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