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小说网 > 大明:父慈子孝,卖父求荣 > 第69章 大明对外商号

第69章 大明对外商号

    这时候再看向严绍庭。

    嘉靖只觉得这是老天爷送给他的财神爷!

    吕芳则是替皇帝再次问道:“那商人现在就能拿出三百万两白银?”

    严绍庭面色平静,带着浅笑点头。

    “三百万两白银的商票,就在微臣这里,只要朝廷同意,微臣就可以代柏富贵,将这笔银子交给户部。”

    嘉靖整颗心都在颤啊。

    不是没见过这么多的银子,嘉靖二十年前,大明朝的国库里有的是银子。

    他激动的是,自己和朝廷现在急需要银子的时候,严绍庭就能为他源源不断的弄来银子。

    努力压制心中的激动。

    嘉靖双眼放光的看向严绍庭。

    “有任何要求,尽管提出,朕无有不准!”

    严绍庭微微一笑。

    柏富贵……

    不!

    是他严绍庭,当然是有要求的。

    而这才是自己对这个糟糕的时代,做出的第一件真正的改变。

    或许……

    眼前这个年轻人,会在很长一段时间,无有内阁之名,却能行内阁之权。

    道台前的胡宗宪,听到皇帝对严绍庭说出无有不准的话后,心中默默的猜想着。

    严绍庭已经轻声出口:“回禀陛下,年初内阁在玉熙宫圣前议事,敲定东南增产丝绸提高售价行销海外,用以添补朝廷亏空,为国家开源,当时便提到要禁绝沿海对外私自售卖丝绸一事。”

    “当初正是你提出来的。”

    嘉靖目光幽幽的瞥了严绍庭一眼。

    他的心中不免生出几分狐疑。

    难道当初这小子就已经料定了现在的东南局面?

    严绍庭颔首道:“而若要让我朝售往海外的丝绸,能提高售价,唯有禁绝民间大规模的私人外售,如此即便有少许小量的走私,也不足为虑。

    这也是那名西班牙商人柏富贵的要求。

    他希望能和本朝直接达成这笔买卖,而且因为他们是商人,所以并不希望是和朝廷有司衙门对接,更希望我大明也能有对应之商号与之磋商往来贸易。”

    中原自古便是重农抑商,当然这里面有很多成因。

    但这些时日,严绍庭思考了很多。

    别看自己现在是朝堂新贵红人,可说到底却始终没有属于自己的基本盘。

    朱时泰他们南下抗倭军,是一种尝试。

    现在,借着大明对外行销丝绸,建立一个专门的对外贸易商号,也是一种尝试。

    而且在严绍庭看来,这会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只是当他开口说出计划后。

    吕芳却是抢先开口:“严侍读说的,老奴倒是听明白了一些。商人嘛,都不想和官府有太多往来。但我大明朝有织造局,有市舶司。

    外商想要丝绸,只需要通过市舶司,给织造局交付订单即可,也不算什么麻烦事。

    只需要扎进沿海的口子,防止民间私人大规模对外销售丝绸即可。”

    这话自然是得到了嘉靖,包括在场的胡宗宪的认同。

    朝廷已经有市舶司和织造局了。

    在他们看来,再多弄出一个所谓的对外商号,完全就是没必要的事情。

    嘉靖更是开口道:“让那个柏富贵专做我大明对外丝绸的生意,朕可以允下,朝廷及东南有司严查严禁民间对外售卖丝绸。但朝廷售卖丝绸,是他们来求买的,朝廷并无需要再设所谓之商号。”

    “陛下,为防银钱大肆流入我大明,冲击银价,拉高铜价,进而动乱我朝民间物价。微臣与柏富贵定下的这笔买卖,并非全由白银计算,另有各色海外独有之货物兑付。”

    严绍庭开口解释起了银价铜价的关系,以及和物价的联系。

    他继续说道:“东南诸事,本是为了朝廷开源添补亏空,但若是白银大量涌入,必然会导致银价下跌,到时候我朝便要吃下一個大大的暗亏。

    但若有对外商号,便可专门计算各类货物价格,亦可通过海外采买我大明稀缺之物,诸如铜、铁、木料、香料等。”

    他自然不会说,若是有了这专门的对外商号,往后说不定还能复刻一下带英当年的操作。

    胡宗宪这时也开口道:“陛下,微臣虽不懂经商之道,但严侍读此番关于银价、铜价与民间百姓物价的事情,倒是有些契合。

    浙江道商贾繁荣,虽说有倭寇在沿海袭扰,但较之过去,确实因为随着大量白银流入,导致银价降低。”

    嘉靖皱眉思索。

    半响之后,方才问道:“你们的意思,我朝挣得白银多了,还会让钱变得不值钱?”

    这是一个新的课题。

    即便是大明朝的智商天花板道长,也会有迟疑的时候。

    严绍庭笑着点头道:“正是这个道理。而且我大明虽说地大物博,但海外白银及各类货物亦是繁多。

    此番若设立对外商号,虽只是暂做丝绸生意,但若是操办妥当,将来也可与市舶司协作,带着本朝商人与外商做更多旁的生意,诸如瓷器、漆器、笔墨纸砚等,为朝廷增添更多源源不断的财税收入。”

    嘉靖没有过多的理会严绍庭前面说的话。

    他只清晰的听到了,这个还没有建立的对外商号,在未来能给大明朝带来源源不断的收入。

    这是最关键的。

    嘉靖眉头抖动了一下,转头看向吕芳:“宫里头怎么看?”

    这话虽然有些突兀。

    但问的却没有问题。

    朝廷在嘉靖心中,是分外朝和内廷的,犹如他将国库和内帑分的是清清楚楚的一样。

    这些年,宫里头在地方上多有为内帑挣钱的项目。

    吕芳却是扫了一眼严绍庭。

    他并不关心这个所谓的对外商号到底会不会设立。

    他只关心,这个商号最终是由什么人来管着。

    是内廷,还是户部?

    这得要分清楚。

    于是吕芳轻声开口道:“回主子爷的话,严侍读在经济一道上是大伙都看得见的。只是奴婢在想,这专做对海外营生的商号,到时候是放在何处?与市舶司又如何相处?”

    还跪在地上的杨金水,当即悄悄的抬了一下脑袋。

    他可就是如今的市舶司总管太监啊。

    刚刚好。

    严绍庭的眼神,也瞥向了杨金水。

    两人四目相对,很快就各自收回视线。

    严绍庭倒是心中多了几分计划,若是杨金水这一次不倒下,回头倒是可以拉着与他相熟的那些东南商人去做对外的生意。

    先团结一批商人,有了共同的利益。

    往后打击走私丝绸,也能更顺手一些。

    总不能说整个大明朝的商人,都只做丝绸生意吧。

    不由的。

    严绍庭又想到,内阁那位老好人家里,好像就是做棉布生意的。

    严绍庭当即开口道:“本朝如今只在浙江、福建、广东各有一市舶司,如今朝廷要做丝绸的生意,微臣以为这对外商号,可在京中与杭州府设立。

    商号与外商磋商生意,市舶司开具各类通关文书,还可另兼纠察之权。”

    太生意的事情,是绝对不能交给宫里头这帮太监的。

    但对于道长来说,又必须要抓住监察的权力。

    让出纠察之权给市舶司,是当下唯一的选择。

    果然。

    当严绍庭说完自己的提议之后,不等嘉靖开口。

    吕芳便已经躬身开口道:“严侍读此番计量,可谓老成,若是当真能为朝廷多多增添收入,那可真是我大明的幸事了。”

    见到代表内廷的吕芳也同意了。

    嘉靖当即笑着拍手开口。

    “那就准了。”

    “让会做生意的去和外商做生意。”

    “让市舶司担着纠察之责。”

    说完之后,嘉靖便看向了他认为的会做生意的严绍庭。

    严绍庭当即颔首躬身。

    嘉靖则是笑吟吟的问道:“那三百万两银子,今日便能送到户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