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小说网 > 穿越年代,村花携夫逆袭了 > 春风吹来万物生 杂交水稻暖人心

春风吹来万物生 杂交水稻暖人心

    杨柳月接到黄主任通知,大队礼堂明天要腾出来开大队社员大会。扫盲班要放假一天。

    “今年才3月初,就是第四次召开全体社员大会了。不知道又会有什么大事要宣布。”

    当杨柳月向学员们宣布放假一天的消息,大家都议论纷纷。他们已经习惯每天过来学习了。在这里的时间学到了,过得很充实。每天跟杨老师大美女在一起养眼,又养心,还养脑。

    今年第一次开会是成立农村信用社,第二次开会是扫盲班的成立。第三次开会就是送医下乡,让社员们的疑难杂症得到有效治疗。

    三次大会都给大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大家都感觉这世界转动的比往常快了。所有人都期盼明天的会议再有好的事情发生。大家也认定会有好事宣布。

    第二天的社员大会如期而至。大队主任黄青山喜不自禁地在会上宣布:“乡亲们,我昨天从公社开会回来,公社就决定今年新余大队作为杂交水稻试种的大队。今年我们的全部的水田都将换种杂交水稻。”

    这可是盘古开天辟地以来第一等新鲜事啊。杂交水稻是什么啊?农民祖祖辈辈种田,都是自留稻种。每亩田的种子要留二十多三十斤。

    今天黄主任在会上说,杂交水稻只要两斤半种谷一亩。每株水稻的株距和行距可以有留六七寸远,而且每蔸只要一粒到两粒种子。

    以前插秧都是密密麻麻的,每蔸起码要十多粒种子。

    那些老农们在心里飞快的打着算盘。照这样推算理论上两斤多种谷插一亩田是够的。农民是稻谷为生命,有人担心地问:“两斤种子,就那么一点禾苗,产量能上得去吗?”

    “大家可以绝对放心,只要大家按农技员说的技术种田,亩产一千斤是没有问题的。这还是保守估计。”

    “什么?一千斤?”会场上快炸开了锅。

    “这个产量可能吗?我们的常规稻二十多斤一亩的种子,最高产量也只有五百多斤。”

    “可不能全部种上杂交水稻,要是没有上去产量,大家就会闹饥荒的。”

    这个世界的人们大家最怕的就是饿肚子,灾荒年大家都饿得发昏过。民以食为天,假如种杂交水稻失败了,那将是一场新的灾难。

    黄主任看到大家都持怀疑态度,非常理解大家的想法。

    “大家都把心放肚子里吧,这不是什么喊口号的运动,是公社领导为大家争来的一波大福利。”

    杂家水稻的种植,确实是黄一飞上县里争取到的试种机会。黄青山主任不好意思说是自己的儿子去争取的。

    “之所以今年的扫盲如此迫切,就是为了让大家能够改变以往作田的套路,让大家看得懂农药化肥的用途,真正作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说这话时,黄书记把赞赏的目光投向了杨柳月。这段时间,扫盲的学员不断反馈,跟着杨老师学习,涨了知识,涨了见识。

    农药?化肥?以前大家种田都是去山上砍了号筒杆,辣叶草等一些中草药治虫,肥料也是生产队的猪牛粪和沤的氹粪。

    以前一整年除了春天插早稻秧,夏季抢收抢插的“双抢”,秋天收晚稻谷那一两个多月时间,几乎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薅草皮沤氹粪。

    每一丘田里都有一个这样的粪氹。等那些草皮沤的臭臭的,水都变成了黑水,收了稻谷后就把沤好的肥泥巴担开到满田做肥料。

    还有一件耗时耗力的事就是自制草本农药。这样的农药,遇到大的水稻病虫害,效果就很差,所以水稻的产量几乎靠天吃饭,很少达到六百斤一亩的产量。

    每年周而复始,农民除了冬季冰天雪地能休息几天,长年都在不停劳作。原始的肥料制作,加上熬制农药,就够人忙了。

    难怪今年开春就组织学文化,还没有开会动员大家薅草皮沤粪氹了。

    “以后上头会给大家派氮磷钾化肥和农药下来,都不用担心水稻的肥料和治虫的农药了。”黄书记喜不自禁地告知大家。

    “这都是真的吗?有现成的农药和化肥,那该多好。”

    社员们一个个心里都在疑惑,都像听着天方夜谭。照黄主任这么说,那以后大家的好日子就要来了。

    “不但有现成的肥料和农药,一百斤的化肥比几万斤自制肥的肥效强多了。一瓶农药可以打五六亩水稻。”黄主任很激动地告诉大家。

    “今天还有一个好消息告诉大家,政府为了配合我们的杂交水稻发展,给我们每个大队配备了一台手扶拖拉机。”

    他环顾了会场一眼,把眼光落在那些青壮年男劳动身上说,“每个大队要培养两个开拖拉机的师傅,四十岁以下的男劳动力都可以报名参加公社的农机培训。”

    拖拉机是什么,年前所有人都没人知道这个物种。

    正是在扫盲的教材上,大家看到了拖拉机的图片,知道它力大无穷。有了它,就不用肩挑背扛了。没想到这么短的时间,大家就要看到真正的拖拉机,还可以使用上它了。

    大家的小心脏都快蹦跶出来了,谁不想神气活现地开上拖拉机呀。

    马上就有人跃跃欲试,但大多数人想是想去试试,但毕竟隔行如隔山,怕那机器不好驾驭,反而上了自己,不敢报名。

    周春雷也想去参加培训,但是自己的文化底子薄,右脚又受过伤,不敢报名。

    “快点报个名,手扶拖拉机只需左脚踩离合器。”杨柳月知道老公心里担心什么,不停推搡着他去报名。

    听老婆这么一说,周春雷犹犹疑疑地报了名。他想着全大队只要两个人,即算没有选上自己,去见识一下新机器也不错。

    人群中,杨柳月默默地给老公伸出大拇指点赞。

    最后确定了八个人去参加培训的名额。

    这个会议的信息量很大,每个新的名词对于生活在闭塞落后的农村人而言都很费思量。

    但是今年新鲜事接连不断,大家已经习惯了接受新鲜事物。

    “跟着政府的节奏走,准没错。”

    散会后,万般感受凝成了这句话。社员们信心十足的各自回家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