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小说网 > 万仙斗法兴秦传说 > 第014回 黄叔阳五路伏兵 孙伯龄一旗破法

第014回 黄叔阳五路伏兵 孙伯龄一旗破法

    李丛与秦猛在战场上针锋相对,秦猛怒斥李丛:“你这大个子,只会逞口舌之利,我看你也不过是个替人卖命的可怜虫。你有什么本事,敢与我交手?”

    李丛闻言,怒火中烧,如猛虎下山,挥刀直取秦猛。

    两人激战在一起,刀光剑影,气势如虹。经过三十余回合的激战,李丛突然诈败,拖着刀往回就跑。

    秦猛见状,大笑不止:“这大汉耐力不行,我就追上去看看。”于是他催动金钱豹,紧追不舍。

    李丛见秦猛追来,心中大喜。他迅速从战袍中取出一件名为百炼锤的兵器,紧握在手中。当秦猛追得近在咫尺时,李丛猛地回手一锤,正中秦猛的背部。秦猛猝不及防,被打得在金钱豹上摇晃两下,差点摔下马来,他抱着马鞍吐血而逃。

    李丛见秦猛受伤逃跑,立即施展轻功追赶。

    秦猛虽然受伤,但法宝在手,他决定给李丛一个厉害瞧瞧。他从豹皮囊中取出一块五光神石,回头发向李丛。李丛猝不及防,被神石正中面门,打得火星四溅,昏迷过去。

    幸好李丛身体素质过人,他强忍疼痛,迈开长腿逃回营中。秦猛也收回神石,骑着金钱豹返回营地。

    李丛逃回营中,满脸是血地喊道:“不好了,我被人家打伤了,师父快来看看。”

    孙膑见状,急忙询问缘由。李丛将战斗过程详细讲述一遍。

    孙膑听后安慰道:“无妨。”然后他叫来蒯文通,让他取出丹药为李丛疗伤。

    蒯文通是孙膑的侄子,也是金眼毛遂的弟子。他与孙膑关系亲密,所以孙膑才以叔侄相称。

    蒯文通按照孙膑的吩咐,取出丹药为李丛敷上。不一会儿,李丛的伤势便痊愈如初。他感激涕零地退了下去。

    虽然李丛战败,但孙膑并未责怪他。他知道这一切都是命中注定,黄叔阳下山摆下五行金砂诛仙阵,就是要让孙膑经历五难。

    这五难分别是:假装风魔受刖足之苦、章何斗智被庞涓用针头七箭法锁咽喉、绝席阵、阴阳阵以及这最后的五行金砂诛仙阵。

    孙膑虽然心有不甘,但也不敢逆天而行。

    秦始皇在宝顶黄罗帐中大摆筵席,与朱、秦两位道人共同庆祝胜利。

    次日一早,王翦便上帐奏报:“陛下,微臣的伤势已经痊愈,今日我愿亲自上阵讨战,务必要擒住孙膑,以报一拐之仇。”

    话还没说完,黄叔阳便走上前来,对王翦道:“殿西侯,你不必亲自上阵。我此次下山,还未立下任何功劳,今日就让我出去,将这孙膑捉来,交给你处置。你想怎么斩,怎么杀,全凭你的意愿。”

    王翦听后大喜,连忙道谢:“多谢祖师爷出手相助,弟子定当铭记大恩,日后必有厚报。”

    秦始皇在一旁听了,心中暗自高兴,拱手对黄叔阳道:“真人既然愿意亲自出征,那需要多少兵马相助?”

    黄叔阳微微一笑,道:“只需三千人马,便足矣。”

    秦始皇立刻传旨,调拨三千人马,听候黄叔阳调遣。黄叔阳接旨后,走下大帐,升坐中军,开始布置战术。

    他分别对金国师、章邯、王翦、赵高、王贲等人下令:“元帅,请你领兵五百,在东边埋伏;殿西侯领兵五百,在西边埋伏;赵将军领兵五百,在南边埋伏;王将军领兵五百,在北边埋伏;金国师领兵五百,在中央埋伏。我今日与孙膑会战,若能得胜,你们便催动人马,乱踏他的大营。若我败了,他必定追赶我,那时你们也催动人马去踏他的大营,让他首尾不能相顾,定能一战成功。”

    金国师、章邯、王翦、赵高、王贲等人齐声应诺,各自领兵分头埋伏去了。

    一场大战,即将拉开序幕。

    黄叔阳辞别秦始皇,率领五百精兵,与朱、秦两位道人一同跨上骏马,手持茶条杖,气势如虹地冲出营门。随着三声震天响的炮声,他们如同猛虎下山,直扑燕军大营。

    到达燕营前,黄叔阳用茶条杖一指,大声喝道:“燕军听着,今有秦国请来的药蓝山三洞真人前来讨战,速请你们家南郡王出来答话!”

    燕军蓝旗不敢怠慢,立刻飞报青纱帐。孙膑心中暗想,来者不善,必须小心应对。他立即拔出一支令箭,命令孙燕、李丛、展能、展力、展胜五将,各领兵马离营五里,四面埋伏,一旦听到雷响为号,便往中营杀来,围住秦兵,让他们片甲不留。众将领命而去,埋伏妥当。

    孙膑抖了抖袍袖,拿出一道灵符,对蒯文通说道:“文通贤侄,你领我这道灵符,离营五里,寻一高地。待秦兵与我大军接触时,你便烧了这道符。空中雷响之后,你便回营保护大军。”蒯文通领命而去。

    孙膑整了整豆青袍,束紧腰带,架拐骑上青牛,率领马殄、解进等八位门徒和五百家将,出了大营。随着一声震天响的大炮,营门大开。

    黄叔阳听到炮声,抬头望去,只见两杆引仙旗迎风招展,一队雄壮的军兵簇拥着八位大汉出营而立,个个威武雄壮,气势如虹。又一声大炮响起,一杆纛旗随风摆动,上面斗大的“南郡王”三字金光闪闪。旗角下,一头盘角青牛悠闲地吃着草,牛背上坐着一位仙风道骨的人物,正是孙膑。

    黄叔阳见状,心中暗赞:“怪不得这刖夫名震天下,果然行兵布阵有独到之处。”

    他举起茶条杖,指着孙膑大声喝道:“刖夫,你往哪里走?贫道在此等候多时了。还不下马与贫道行礼么?”

    孙膑笑道:“原来是师叔到来,我燕人六根不全,难以行全礼,还请师叔见谅。”

    黄叔阳怒道:“好个狡猾的孽障!人家都说你诡计多端,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你在营门内难道不知我在此讨战?如今还敢巧言狡辩。你若识时务,速去禀报昭王,献上降表,或可保全身家性命。若敢迟疑,休怪我不客气,让你顷刻间命丧黄泉!”

    孙膑闻言冷笑:“师叔休要发痴言!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你在药蓝山修真养性本应清静无为何苦听信谗言下山与我燕人为敌?俗语说得好‘当场不让父举手不留情’。今日你我各为其主战场相见便各凭本事吧!”

    叔阳大怒催开梅花鹿举起茶条杖照着孙膑的头颅便打将下来。

    孙膑巧妙地用拐杖挡住了叔阳的攻势,然后陪笑道:“师叔,手下留情。我孙膑在师叔面前,从未有过任何得罪之处。想当初,我燕人一家四口,全都遭到了王翦的毒手。我侄儿孙燕,为了寻求我的帮助,奉祖母之命,上天台山苦苦哀求。我无奈之下,才决定下山相助。师叔,若是你有父兄之仇,难道会坐视不管?我如今不求报复全家之仇,只希望能为父兄安葬,让老母公主平安无事。只要秦国愿意讲和,我就立即返回天台,不再留恋这尘世纷争。我知道,师叔你是个有慈悲心的人,你看看,我与王翦有着杀父之仇,你不但不帮我报仇,反而在阵前与我为敌。师叔,你好好想想,这样做对吗?若是你坚持动手,那我们之间的情义可就真的荡然无存了。”

    叔阳闻言,怒道:“你这孽障,满口都是私己之言。秦王并吞六国,乃是天命所归,非他私自兴兵。既有千佛牒文,又有玉帝敕旨。你手持三卷天书,拐打王翦,火烧金子陵,难道就不怕五雷轰顶吗?我这次下山,本是为了帮你消灾免祸,岂料你竟如此大胆胡来,真是情理难容。”说着,手举茶条杖,又是一杖打来。

    孙膑用拐杖轻松挡开叔阳的攻势,说道:“师叔,请住手。”

    叔阳怒道:“你这孽障,躲开我的杖击,怎么不还手?”

    孙膑笑道:“我念的是往日的情分,看在师父的面上,与师叔你有一拜之谊。我的本领,师叔你自然清楚。就是当年春秋时期,你的兄长伯阳师叔与我斗法,他在红慈谷摆下阴魂阵,也无法奈我何。今日你又何必与我比试高下呢?我连让你两杖,也就罢了。你若不知进退,到时候动手,我的拐杖可不会留情,那时可别怪我孙膑无礼。”

    叔阳闻言大怒道:“你这孽障!不提往事还好,如今你既然提起了,那我与你之间的仇恨可就深了。想当年在春秋时期,我兄长下山相助,你却不肯赔罪也就罢了,还以小犯大。我兄长因此破了戒律杀生,摆下了那座阴魂阵困住了你师徒二人。也只因为你这孽障心狠手辣才下了这个毒手。后来你家人请来了南极子将我兄长拿去打了八十荆条打落了人身遭劫而亡。如今他在红慈谷化为白鹤独立了五百年才转为人道。你这孽障难道忘了你的师叔是我兄长?你将他害得如此下场你良心何在?今日我怎能饶你?”

    说罢举杖照顶门打来。孙膑大怒将拐杖一架随手将叔阳的攻势化解于无形之中。

    孙膑是何等英勇的人物,他手中的拐杖就如同两条虬龙一般矫健有力,叔阳哪里能够抵挡得住。孙膑一顿猛攻,打得叔阳汗流浃背,全身湿透,坐在梅花鹿背上呼呼直喘。

    老道心中暗自惊叹:“怪不得这孙膑名扬四海,威震八方,原来是仗着他那双威力无穷的拐杖。如今我和他真刀真枪地较量,只怕难以取胜,何不祭出我的法宝来伤他?”

    念头刚起,孙膑的拐杖又猛击而来。叔阳连忙侧身躲避,同时伸手从怀中取出一块宝砖。这块宝砖在深山古洞中炼制了多年,虽然只有二寸大小,但祭在空中却比门闩还要大。

    叔阳念动真言咒语,将宝砖祭到空中,大喝一声:“孙膑,休得逞强,看我的宝贝到了!”

    孙膑一听“宝贝”二字,立刻抬头望去。只见半空中祥光缭绕,瑞气盘旋,一片红云托着明晃晃的宝砖,大小如门闩一般。随着一声巨响,宝砖朝着孙膑的头顶打来。

    孙膑心中暗想:“这妖道依仗这件法宝,就敢如此大胆来与我为敌。”于是他一伸手,将杏黄旗拔了出来抵挡。

    眼见宝砖来势汹汹,孙膑将杏黄旗往上一指,大喝一声:“还不回去,等待何时!”

    话音刚落,那朵红云托着金砖竟然停滞不前。那原本滴溜溜旋转的祥光反而扑向黄叔阳头顶。

    孙膑低头思索:“我若直接点破他的金砖让它回去,这一落下恐怕会把这老道打得粉身碎骨,于心不忍。我就给他一个厉害瞧瞧,但也不能伤他性命。”

    主意已定,孙膑将杏黄旗往旁边一指,只听一声巨响,金砖从空中落下,重重地砸在尘埃之中。

    叔阳眼见金砖反扑而来,无处可逃,只能闭目等死。金砖坠地的一声巨响后,他才敢睁开眼。他迅速收回金砖,跃回梅花鹿背,举起茶条杖,再次冲向孙膑。

    孙膑大笑:“你这不知死活的道人,我刚才已经饶你一命,你还敢与我动手?”

    叔阳愤怒至极:“今日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势不两立!”说完,又一杖打来。

    孙膑挥拐相迎,施展出精湛的拐法,打得黄叔阳两臂酸麻,难以招架。眼看叔阳即将落败,朱、秦二道人急忙上前助战。他们分别催动白额虎和金钱豹,与叔阳并肩作战。八位门徒在旁观战,见师父被三个道人围攻,纷纷持兵器冲上前来。

    孙膑正欲迎战,忽听背后喊声震天。他回头一看,只见众徒弟雄赳赳、气昂昂地催马冲来。他心中暗想:“虽然他们是为了我而来,但这三个道人都有邪术,他们此来不仅帮不上忙,反而可能受害。”

    于是,他轻摆拐杖,那八位门徒正要催马冲锋,却突然发现自己的马匹止步不前。

    有人惊讶地说:“我的马怎么不动了?”有人疑惑地问:“为什么我的马突然恋群了?”众人惊疑不定,只得在战场上驻足观看。

    只见孙膑手持沉香拐,与三位道人激战正酣。叔阳催动梅花鹿,挥舞茶条杖,攻向孙膑的项门。朱惠珍则驾驭白额虎,舞动莲花剑,紧攻孙膑的左肋。秦猛则催动金钱豹,手持狼牙棒,从后攻击。三位道人拚死忘生,全力围攻孙膑。而孙膑则凭借精湛的武艺和拐法,与他们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战。

    孙膑武艺高强,两根拐杖在他手中犹如两条灵蛇,灵动非凡。他轻松应对三个道人的攻击,无论是茶条杖、狼牙棒还是莲花剑,都无法突破他的防线。他的动作流畅至极,仿佛风雨都无法穿透,犹如一座坚不可摧的拐山。三个道人被孙膑逼得节节败退,手忙脚乱。

    朱惠珍见状,急忙取出葫芦,揭开盖子,摇晃了几下,顿时烈火腾空而起,向孙膑喷去。秦猛也将五光石托在掌心,朝着孙膑猛砸过去。叔阳见状,心中大喜,念动真言,将茶条杖化作一条巨龙,张牙舞爪地冲向孙膑。

    孙膑看着三个道人施展妖术,微微冷笑:“好妖道,竟敢用这些小把戏来欺负我。若是我认真起来,怕是你们三个都要命丧当场。但我是出家人,慈悲为怀,不愿伤你们性命。也罢,不与你们斗个你死我活,你们也不会善罢甘休。”

    说罢,孙膑拔出杏黄旗,连展三次,大喝一声:“妖术回去!”

    刹那间,烈火调转方向,将朱惠珍的葫芦烧得精光;祥光反转,五光石飞回,打得秦猛鼻青脸肿;巨龙拐杖则返回扑向黄叔阳,吓得三个道人魂飞魄散。他们慌忙带领五百人马,逃回秦营。

    孙膑用拐杖轻轻一摆,八位门徒的马匹立刻恢复了活力。见三个道人败逃,孙亚父率领众人紧随其后追击秦兵。

    与此同时,章邯、王翦、赵高、金子陵、王贲等五员大将率领二千五百人马,四面埋伏。他们见黄叔阳败阵而逃,孙膑带领人马追击而去。五将见状立即催马领兵,摆旗呐喊,直奔燕营而来。然而,当他们距离燕营还有一箭之地时,却无论如何也追赶不上了。

    王翦惊道:“不好,这是孙膑的诡计!”

    金子陵也道:“没错,我们不要中计,快撤吧!”

    众将闻言连忙传令退兵。

    那些秦兵都是孙膑杀剩的残兵败将,听说又是孙膑用计,吓得魂飞魄散,四处逃窜。高处的蒯文通见状,点燃符纸。刹那间半空中响起三个焦雷,震得山岳动摇,众将马上打战。

    他们抬头仰望天空,对王翦道:“晴天怎么会有雷声?”

    赵高猜测道:“不是雷声,是天鼓响呢!”

    且说众燕将听到雷声隆隆,意识到秦兵已深入重地。他们立即敲响金鼓,挥舞旗帜,呐喊声震天,四面围攻上去。秦国众将见状,见四面八方的燕兵犹如移山倒海般围攻过来,大惊失色,哪里还敢接战,纷纷落荒而逃。

    孙燕、李丛等人紧随其后,展开了一场血腥的追杀。那原本二千五百人的秦军,如今已伤亡八九成。

    章邯等五位将领拼尽全力,才杀出重围,但孙燕与众将紧紧追赶不舍。章邯等人逃了一段路,抬头看见一座营盘。

    王翦疑惑地问:“这是哪里的营盘?”

    章邯脸色一变,道:“糟了,这是孙膑的大营,怎么会在这里?”

    众将抬头一看,只见辕门内刀枪如林,剑戟密布,不敢往此走,调转马头向东边逃去。

    正逃之间,抬头又见一座营盘。

    王翦急得口称:“国师,正东上谁人在此扎营?”

    子陵叹道:“又是孙膑的营寨。”

    章邯面色惨白,道:“这下糟了,往南走罢。”

    走了不几里路,王翦突然惊叫道:“完了,南面又有孙膑的大营阻路,这可怎么逃得出去。”

    说完调转马头向北逃去,暂且不提。

    另一边,孙膑运用遁甲法,成功困住了秦兵,杀得黄、秦、朱三道人大败而逃。随后,他率领八位门徒和五百得胜人马迎了上去。

    此时,王翦、章邯、赵高、金子陵、王贲五位将领,率领着败残人马,正往北逃去。忽然,他们看见对面尘土飞扬,不知何处来的人马。只见一杆黄旗高展,旗上斗大的“南郡王”三字清晰可见。旗脚下,一位架拐骑牛的道人迎面而来。

    章邯惊恐道:“不好了,孙膑真的来了。”

    众将顿时惊慌失措,子陵却道:“怕也没用,我们已中了孙膑的诡计,四周都是他的营寨。战也是死,不战也是死,不如冲出去,或许还有一线生机。”王翦点头同意。

    就在这时,孙燕、李丛等人紧追而来。孙膑指引中军紧随其后,将章邯、王翦、赵高、王贲、金子陵等人围在中心。

    他们能否冲出重围?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