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小说网 > 万仙斗法兴秦传说 > 第005回 孙燕临淄取救兵 沈祥金殿谏勇将

第005回 孙燕临淄取救兵 沈祥金殿谏勇将

    在月色的映衬下,燕丹公主手持书卷,眼中闪烁着晶莹的泪花。

    她柔声道:“孙儿,你此次前往东齐求兵,必须去天台山寻你三叔。他身高丈二,腰围八尺,满面红光,长须飘飘,便是你的三叔了。你只需告诉他,你父兄的仇恨不能不报,如今秦兵围城,易州危在旦夕。你难道忍心看着母亲和祖母身陷险境吗?若是这样,即便是大罗神仙也不会原谅你的。”

    公主的话语中充满了担忧与期待,孙燕跪在阶下,燕国的君臣们也都纷纷垂泪。

    公主扶起孙燕,轻轻拭去他的泪水,叮嘱道:“孙儿,你此次出行非同儿戏,全燕国的社稷和百姓都寄托在你身上。你需早去早回,若成功冲破秦军重围,便放一支火箭为号,让祖母和圣上安心。”

    随后,公主又转向班豹,严肃地嘱咐他务必保护好孙燕,小心行事。班豹点头答应,表示一定不负所托。

    燕昭王亲自为孙燕背上文书,敬上三杯御酒。他对班豹说:“此次求兵全仗你扶持孙燕,若成功归来,孤必封你为指挥之职。”

    孙燕与班豹齐声叩头谢恩,随后在昭王和公主的目送下,策马出城。

    此时夜色正浓,月光如水洒满大地。昭王与公主目送着孙燕二人渐行渐远,直到他们的身影消失在月色之中。昭王这才转身回城,登上城墙继续观望战况。

    而公主则默默祈祷,希望孙燕能够顺利求得救兵,拯救燕国于危难之中。

    话说秦国众将,得胜归来,筵席之上,觥筹交错,正谈论着孙燕的勇猛,以及他如何破解诛仙剑的神奇。金子陵坐在首席,眼角的余光忽然瞥见大纛旗无风自动,心中不由一惊。

    他悄悄掐指一算,脸色微变,对众将道:“今夜易州的孙燕将前来偷营,他计划前往东齐求援,必然经过东营。此人既然能破诛仙剑,想必有些道术,我等不能以常理应对。他一个人固然难以冲破我秦营,但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东去二十余里,有座荆轲山,地势险要,是他前往东齐的必经之路。以我之意,我们应派遣猛将重兵,在那荆轲山四面埋伏,待孙燕进入山中,再围而歼之。如此,即便他插翅也难飞出,更可避免他骚扰我营,惊扰圣驾。”

    章邯点头赞同:“军师之言极是。”随即下令全军饱餐战饭,喂饱战马,众将也各自回营披挂。

    不一时,聚将鼓响,金子陵登上将台,对众将道:“我已算得,今晚三更时分,孙燕必将到达荆轲山。你们务必小心应对,不可让他逃脱。如有违抗军令者,军法从事。”

    他随手拔出一支令箭,递给副先行王贲:“你领五百人马,驻守东营。孙燕若来冲营,你只需与他战上几合,然后放他出去,随后紧追至荆轲山。他若进山,你便在山前扎营,待见到高山上亮起红灯,你再领兵杀出。”

    王贲领命而去。金子陵又连发几支令箭,分别派遣殿西侯、章邯、王翦、白起等人,各带五百人马,在荆轲山的左、右、后三方埋伏,并特别叮嘱白起:“武安君,荆轲山后山口极为关键,孙燕必由此出。你务必小心应对,若有疏忽,恐怕数十年英名付诸流水。”

    白起领命而去。金子陵安排好一切,又进宫面见始皇,奏明一切。随后,他亲自率领二百军校,跨上梅花鹿,直奔荆轲山而来。他选择在最高处埋伏,备下滚石擂木,以防孙燕抢上山来。

    今夜,荆轲山注定是个不眠之夜。秦国的将领们各就各位,只等那易州的少年英雄孙燕自投罗网。一场大战,即将在黎明前爆发。

    在月色朦胧的易水边,孙燕与班豹主仆二人悄然渡过。孙燕好奇地问班豹:“班兄,我从未去过临淄,该如何选择路径?”

    班豹挠了挠头,笑道:“小主,我也未曾踏足过那片土地,但据我所知,往东经过荆轲山,便是通往临淄的大道。我在荆轲山打过猎,对那条路颇为熟悉,跟我来便是。”

    言罢,班豹一跃上马,领着孙燕来到了护城河边。城上的守军放下吊桥,两人顺利过河,吊桥随后升起。班豹在前,孙燕在后,两匹马儿紧随其后,直奔秦国的东营。

    月光下,秦营显得寂静无声,班豹心生疑窦:“此时不过二更时分,难道秦人都已沉睡?这其中必有蹊跷,我们得加倍小心。”

    孙燕却洒脱一笑,道:“秦兵若醒,我们便冲过去;若不醒,更要冲过去。纵有埋伏,我又何惧?”言罢,他催动白龙驹,竟超过了班豹,直冲秦营。

    突然,营内一声炮响,灯火通明,营门大开,一员将领跃马挺枪,大喝道:“孙燕休走,王某在此恭候多时了!”

    孙燕闻言大怒,紧握白缨枪,与王贲战在一处。班豹也从旁协助,双锏舞动。几个回合后,王贲虚晃一枪,向东北角败退。孙燕不敢追击,紧催马儿直奔秦营。秦兵见状纷纷闪开,让出一条大路直通营外,竟无一人阻拦。孙燕与班豹飞马闯出东营,秦兵随即合围追来。

    此时,班豹提醒孙燕:“小主,我们且慢些,在此等候片刻。待秦兵进山时,我们再杀他们一个措手不及,然后从容前往东齐。这山里的路径,我颇为熟悉。”

    孙燕点头同意,两人勒马停在山口附近。等了片刻,却不见秦兵进山。突然,山外一声炮响,山内应声四起,喊杀之声震天动地。孙燕大惊失色:“班兄,这山里已有埋伏!”

    班豹却镇定自若:“小主莫慌,跟我来。此地离左右山口甚近,我们只需出了山口,绕行几十里路,便可到达后山口。”

    孙燕依言紧跟班豹往后山口方向奔去。行不足一里,左右两侧突然炮声大作,山凹处灯火通明,一支人马涌出。为首一员大将威风凛凛,气势非凡。后面有粉丝专门写了一首诗,你一看就知道有多帅了:

    龙鳞甲上透征云,凛凛威风杀气生。

    斩将剑锋名偃月,追魂铁搠号流星。

    三军统帅雄风在,官封王位享大名。

    九战重瞳天地振,一声霹露鬼神惊。

    孙燕不禁赞叹道:“这位将军真乃虎将也!”

    班豹却笑道:“小主莫要被他的外表所迷惑,我们且看看他的实力如何。”言罢,两人催马迎上前去,准备与这支人马一较高下。

    夜幕下,秦国的章邯元帅一马当先,横刀立马,挡住了孙燕的去路。

    他大喝一声:“小将休走!有我章元帅在此,速速下马投降,我可饶你一命。若有丝毫迟疑,定让你成为我刀下的亡魂!”

    孙燕却不答话,催马直上,长枪如龙,直刺章邯。

    班豹见状,立即加入战斗,与孙燕并肩作战,二人与章邯斗得难解难分,数十回合下来,仍不见胜负。

    孙燕心知不能久战,于是虚晃一招,抛下章邯,夺路而逃。秦兵见状,纷纷搭箭上弦,朝着孙燕射去。

    孙燕和班豹在箭雨中左冲右突,难以前进。章邯趁机赶到,双方又战了几合。孙燕无奈,只得与班豹调转马头,往回路逃去。

    章邯见二人逃走,并不追赶,只是命令士兵分开,守住右山口。

    孙燕和班豹趁机飞奔向左山口。班豹在马上道:“左山口地势险峻,若有秦兵把守,我们恐怕难以冲出去。我们不妨直接奔后山去吧。”

    孙燕思考片刻,道:“后山口虽远,但左山口若近,我们何不先试试左山口?”

    班豹点头同意,于是二人催马疾驰,直奔左山口。

    离山口还有三里之遥时,只见高山上灯笼火把无数,显然是秦兵已经布下了埋伏。

    班豹在马上道:“小主,此处不宜久留,秦兵已经封锁了路口。四周高山环绕,我们插翅难飞。”

    孙燕闻言,当机立断:“那我们快回马,直奔山后去!”二人调转马头,风驰电掣般往后山口赶去。

    班豹在马上道:“小主,我们在这平坦之地稍事休息,让马儿喘口气再走。”

    孙燕闻言笑道:“你平日里自称有十分勇战,今夜才杀了两个更鼓,你就要休息了?这可不是好汉所为。”

    班豹闻言笑道:“不是我怯敌,只是后山口若闯不出去,那就麻烦了。我们养精蓄锐,才能一鼓作气冲出去。”

    孙燕点头同意,二人下马休息,松开马肚带,拉住一棵松树,仰望星空。

    突然,孙燕抬头看见高山上有一盏红灯,他指着红灯对班豹道:“你看那盏红灯,显然是秦兵的眼目。自古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我们何不射了那盏灯,就可以顺利出山了。”

    班豹闻言大喜道:“有理!只是我们若一齐上山,必会引起秦兵的注意,山上必有埋伏。滚木擂石打下,我们难以抵挡。不如我们凭借血气之勇,直接冲往后山口!”

    于是,主仆二人整顿鞍马,齐奔后山口而去。

    在夜色朦胧中,突然传来一声炮响,无数秦兵如同潮水般涌出,一名老将跃马而出,拦住了孙燕的去路。

    他瞪大眼睛,大声喝道:“冤家休走!我与你有着一天二地之仇,三江四海之恨,今夜若不拿你,我枉为人也!”说罢,他高举长戟,直取孙燕。

    这名老将便是白起,当年在战国纷争中,他曾领兵救魏,却不料被孙膑以智谋击败,全军覆没,自己也差点丢了性命。自此之后,他便对孙家怀恨在心。今夜再见孙燕,他岂能轻易放过。

    孙燕并不知道白起的来历,见他来势汹汹,忙举枪相迎。两人战了二十余合,孙燕发现这老将虽然年迈,但战法精熟,气力惊人,难以取胜。他心生一计,故意一枪刺去,又迅速抽回。

    白起见状,立即用戟迫住孙燕的银枪杆。他催马向前,正欲伸手抓住枪杆,孙燕却突然换手,轮转枪尾,狠狠地朝白起的面门打来。

    白起虽然年事已高,但筋力犹存。他急忙闪避,只听得“嗖”的一声,银枪杆擦过他的肩头,疼得他大叫一声。他忙抱住马鞍,想要稳住身形,但已经来不及了。

    班豹趁机一马冲到,重重地在马后鞍上砸了一锏。那马吃痛之下,猛地一坐,白起差点从马上摔下来。他刚想用右手打下锏击,却已经晚了,孙燕和班豹的攻势如同狂风暴雨般密集。

    秦兵见主帅受伤败阵,纷纷涌上前来围攻孙燕二人。

    孙燕挥舞着长枪,班豹舞动双锏,远者枪挑,近者锏打,好一场惊心动魄的乱战。秦兵秦将纷纷落马,败退而逃。

    最终,孙燕和班豹凭借着过人的武艺和智谋,成功突围而出,逃离了秦军的包围圈。

    在战国纷争的年代,王贲自恃兵力强大,料定孙燕和班豹二人无法逃出荆轲山。于是他派遣二百精兵守住隘口,自己则带领三百士兵在山下待命,只等山上红灯为号,便四方救应。当红灯指向山后时,王贲立即率领士兵赶来支援。

    孙燕和班豹两人正陷入重围,左冲右突,却始终无法突围。此时天色已亮,金子陵亲自率兵下山,将孙燕二人困在核心地带,团团围住。

    士兵们齐声高喊:“不要放走了孙燕!”从夜晚杀到辰时,孙燕和班豹始终无法冲出荆轲山,两人心中焦急万分。

    就在这时,天空突然阴云密布,大雨倾盆而下。孙燕和班豹冒雨突围,秦兵则舍命阻拦。孙燕心中早有计策,他观察到一个小山坡上站着几人,其中一位带鱼尾冠的道人骑着梅花鹿,正在那里指挥督阵。

    孙燕决定向那里突围,他招呼班豹在前,自己则在后,一手持枪招架,一手拔出雕翎箭,压在颏下。

    金子陵见孙燕二人冲来,便催动梅花鹿迎战。秦兵见军师亲临战场,纷纷让开道路。然而风狂雨骤之中,金子陵并未听到弦响,却突然被孙燕一箭射中前肩。他无法安稳坐在鞍轿上,身子一晃,跌下梅花鹿来。众将见状急忙上前救护。

    孙燕和班豹趁机突围成功,顺着风雨一路逃离。他们的盔甲早已湿透,但此刻已无暇顾及。成功冲出重围后,两人紧赶马程,直到申时才雨停。

    孙燕扣住马缰,缓缓行走,对班豹道:“燕国有福,我们今日成功突围。经过一夜半的激战与逃亡,我现在急需找一处庄院,烘干衣甲,休息片刻,吃些干粮,才能继续前行。”

    班豹点头同意,两人又赶了一程路,终于找到一处庄院。他们借来柴火烘干衣甲,割草喂马,共进干粮,然后连夜向齐国进发。

    与此同时,燕昭王与公主见孙燕的火号升空,知道他已经成功突围,心中大喜。此时已是三更时分,燕丹公主随昭王回到都尉府后堂,与高、李二位夫人谈论孙燕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

    婆媳二人正谈得兴起时,忽然丫环来报:“老贵人及二位夫人,不好了!方才守门的家将来报,城外喊杀声连天,不知何故。我适才登高瞭望时,见离秦营几里外火光四起,炮声不绝,似乎是在荆轲山。那是通往东齐的要路,秦兵可能在那里把守,围困了小主人。因此才有喊杀之声。”

    燕丹公主与两位夫人吓得面如土色,过了好一会儿才缓过神来。

    公主急切地说:“不好,快备车马,我要连夜上朝,请求派兵出城救援。万一皇孙有个闪失,该如何是好?”说完,她急忙催马上朝拜见燕昭王。

    此时,燕昭王也听闻了战报,正紧急设朝。文武百官带着月色上朝,朝参结束后,公主已走上大殿。

    昭王一见,立即传旨免礼赐坐,焦急地询问道:“御妹,现在该如何是好?据丞相派遣的守城官飞奏,离城下十里处有炮声不断,火光冲天,必定是皇孙遭遇了困境。皇孙虽然勇猛无比,但年纪尚幼,如何能够连续夜战?御妹,你可有什么良策能搭救皇孙?”

    公主闻言,垂泪道:“臣妹也曾多次劝阻,但孙燕一心为国报效,始终不听。今夜他遭遇困境,万望吾主能速速遣将发兵,出城救援。”

    昭王闻言,立刻传旨给两班文武百官:“何人愿意领兵出城迎敌,接应孙燕上临淄取救回来?朕将重重赏赐。”然而,连问数声,竟无一人答应。

    昭王的脸色顿时变得焦黑,心中大怒,骂道:“朝廷设立官职,以丰厚的俸禄养廉,使你们身居高位,享受荣华富贵,原本是为了分担国家的忧患,解围解危。如今你们一个个贪生怕死,束手无策,国家数十年养你们之恩,竟成无用!要你们这些人站在这里有何用处!”

    燕丹公主在旁,见到如此情景,忍不住仰天长叹。

    这时,班部中闪出上大夫沈祥,跪奏道:“圣上责备臣等,万死莫辞。只是武臣们都不是秦将的对手,并非怕死贪生,而是担心丧师辱国。乞求吾主开天地之恩,赦免臣等死罪。”

    众臣见沈祥如此奏明,一齐跪倒,口呼:“吾主,臣等罪该万死,乞吾主开恩。”

    昭王见状,也无可奈何,遂道:“你们起来吧,朕不追究你们的责任了。”

    沈祥又奏道:“龙心万安,臣保举一人可退秦兵。”

    昭王问道:“卿家保举何人?快快奏来。”

    沈祥道:“臣所保举之人,乃金台大帅乐毅之子乐强。此人现正告假回家,奉养老亲。他刀马纯熟,精通韬略,大有乃父之风。圣上何不传旨意,待臣亲自前往帅府,宣他上朝,提兵解围退敌,吾主复何患哉。”

    昭王闻奏大喜,亲自写诏,命沈祥前往帅府宣乐强上朝挂帅退敌。

    此时天已大亮,沈祥接了旨意后,立即飞奔金台大帅府。

    原来乐强乃乐毅之子,世袭父职,在燕国为官。因母亲年老,他告假回家养亲,故此在家闲住。他也学其父的马前神课、三把神砂,刀马纯熟,真是一员战将。

    这一日早起,有家将来报说:“朝廷命上大夫沈祥老爷赍旨来府,现在府门,请家爷出去接旨。”

    乐强闻言,立即冠带整齐,走出大门迎接沈祥进堂。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