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小说网 > 创生地星 > 第四十二章 黄帝大战刑天

第四十二章 黄帝大战刑天

    太平的日子过了不久,又有一个名叫刑天的人出来和黄帝作对。

    刑天也是神农帝手下的一员大将,分管南星洲的一方区域。

    他是一位身强力壮,体型巨大的巨人,手使一柄现代化的智能巨斧和一个智能盾牌,这两样武器可以随身携带,可大可小,威力无比。

    刑天生平酷爱歌曲,当神农帝以“仁德”统治南星洲时,他还为神农帝作过一首乐曲,名叫《扶犁》;还创作过一首诗歌名叫《丰年》,总名称为《卜谋》,反映了南星洲民众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

    中星洲新崛起的黄帝在地星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力。

    中星洲十分重视发展高科技武器装备,海陆空军事实力不断增强,经过短短几百年的发展,已远远超过了南星洲的军事实力。

    因此,在争夺边界领土和资源上,黄帝先在阪泉用强大的武力打败了神农帝,后来又老谋深算,用强大的高科技武器打败了蚩尤。

    当年,蚩尤举兵反抗黄帝的时候,刑天心里就很想去帮助蚩尤,一同参加这场战争。

    他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神农帝,征求他的意见,但却被神农帝极力制止了。

    虽然如此,他还是一直关注战场的战况。

    后来,他听说蚩尤兵败被杀,他再也忍耐不住心中愤怒的火焰了,他这次不再告诉神农帝,而是决定自己采取单独行动,去和黄帝争个胜负。

    刑天偷偷开着高速飞艇直奔中星洲而去。

    到达了中星洲黄帝的皇宫前,他手持智能巨斧和智能盾牌,一路过关斩将,杀开了重重宫门,直接打到黄帝居住的寝宫门前。

    黄帝见刑天杀过来,顿时大怒,拿起智能激光宝剑就和刑天搏斗起来。

    两人从宫内杀到宫外,从天上杀到地下,一直杀到西方常羊山旁边。

    这时,应龙出来接应黄帝,与刑天对战,打的天昏地暗、难分难舍,于是黄帝乘机驾驶高科技飞龙从后面偷袭刑天。

    黄帝久经沙场,经验老到。

    他趁刑天不防备的时候,突然挥剑向刑天的脖子砍去。刑天来不及招架,那颗像小山丘一样的巨大头颅,就被黄帝砍了下来。

    这时,刑天的头顺着山坡向常羊山脚下滚去。

    刑天一摸自己颈脖子上没有了头,心里发慌,忙把右手的板斧移给握盾的左手,只好蹲下身子,伸手在地上乱摸,拼命想找回自己的头颅。

    但由于失去了眼睛,他不知道自己的头在哪里。

    于是,他用自己巨大的手掌把周围的大山小岭都摸了一遍,只见那参天的大树、突兀的岩石,在他的手中都折断了、崩裂了,四周烟尘弥漫、木石横飞。

    黄帝担心刑天找到他的头颅,重新装在头上,再和自己拼杀,于是,他就赶快拿起手中的激光宝剑向常羊山劈去。

    随着一声巨响,常羊山被劈成了两半,刑天那颗巨大的头颅就势滚进了山谷。很快那被劈开的两半山又马上合在一起,把刑天的头颅埋葬在里面。

    正蹲在地上到处摸索头颅的刑天,心里也感觉到了周围的变化,知道黄帝已经把自己的头颅埋进了山中。

    这时,陷入了黑暗深渊的刑天心里十分愤怒,但是他并没有气馁。他突然站起来,把自己的两个乳头变成眼睛,把自己张开的肚脐变成了嘴巴,依然右手拿着智能大板斧,左手拿着那个智能大盾,向着天空四周挥舞,继续和黄帝拼命搏斗。

    黄帝见势不妙,赶紧悄悄地跑回自己的宫里,不出来了。

    而刑天最后精疲力竭,变成了一座黑沉沉的大山,耸立在那里。后人有诗赞道:“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黄帝打败刑天后,又亲率兵马征伐各方不肯臣服的诸侯,前后大大小小一共打了52次,才平定了中星洲,天下太平,再无外敌。

    黄帝管辖的土地东边直至于东海,西边直达崆峒山,南边直通到大江,北边一直到重鬻。管理着整个中星洲96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并定都于涿鹿,四周都派重兵把守。

    当时,有祥瑞之云集取在涿鹿上空,黄帝就以“云纪宫”来命名帝宫,细分为青云宫、缙云宫、白云宫、紫云宫和黄云宫五大宫。

    黄帝重新划分州野,制礼兴乐,教化百姓。

    同时,他还发明各种先进的器具用物,方便日常使用。其中,大臣胡曹发明了上衣,伯余造了下衣,於则做了鞋子,尹寿发明了高科技的智能镜子。

    黄帝还依浮叶飘于水上的道理,带领共鼓、货狄等专家们发明制造先进的海上舰艇。

    根据转蓬的道理发明了车辅,便利了交通。牟夷发明了冲天箭,巫咸发明了铜鼓,巫彭发明创造了医药学。

    黄帝接着又令人制作了精美的釜甑,让民众用釜甑蒸饭烹粥。以后又建造了屋室,筑城邑。

    黄帝又与俞跗、歧伯作内外经,为百姓治疗疾患。他还重新审定了天下万物的名称,划分星度为28宿。录首研究发明了九草算法,容成研究修正了调历,等等。

    黄帝时期,中星洲的科技发展水平已经相当发达了,当时的百姓“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呈现出一派太平景象。

    黄帝为了庆祝战争的胜利结束,他作了一部乐曲,名叫《鼓曲》,分为十章节,主要有“雷震惊、猛虎骇、灵夔吼、雕鹗争”等,表现出战场上勇士的威武和雄壮,又配以鼓的声响,更显得气概非凡。

    在这片隆重的鼓声里,勇士们唱着胜利的凯歌,应和着鼓声,表现出勇士们英勇杀敌的舞蹈,让文武大臣精神振奋。

    高高坐在大殿中央宝座上的黄帝,听乐观舞,心中更是踌躇满志。

    后来,黄帝又命伶伦作律吕。

    传说伶伦从大夏的西边,一直走到昆仑山的北面,在嶰貉的山谷间选取竹子。

    他把那正直中空、厚薄均匀的竹子,从两段竹节当中截取一段下来,长度为三寸九分,吹出它的声音,定为黄钟的律调。

    然后,他再按照比例制作了十二只竹管,带到昆仑山山脚下去听凤凰鸣叫的声音,用来区别其他十二种不同的律调。

    这样,凤凰果然鸣叫起来了,雄的叫了六声,雌的也叫了六声,鸣声的差次比照起所定黄钟的律调,恰恰和谐,于是就生成了六律六吕。

    再按照黄钟的律调,参考凤凰的鸣声,使十二只竹管长短有差别,这样就定下了十二种不同的律调。

    这就是伶伦造乐律的过程。

    黄帝又叫伶伦和荣将铸造了十二口铜钟,用来配合“宫商角徴羽”五种声音,用来演奏《六英》《九韶》大乐。

    特别是在仲春二月乙卯那天,太阳出现在奎星方位的时候,用这十二口铜钟为主,正式开始演奏一支盛大恢宏的乐曲,把它命名为《咸池》。

    “咸池”原为一个星座的名称,是天池的意思,黄帝用来作乐曲的名称,将音乐和舞蹈融为一体。所以,后人把戏剧演员、乐师等乐官统称为伶官,这和黄帝时候伶伦制定乐律、演奏乐曲不无关系。

    话说在王屋山,黄帝和西王圣母见面时,黄帝吩咐尹寿铸造了十二面高科技智能摄像镜子,用来从不同侧面记录华堂盛宴隆重的情境。

    同时,在一年十二个月中,根据不同的月份,用不同的摄像镜子来记录每个月时令气候的变化情况,以及地星上每时每刻发生的奇人奇事。

    这十二面智能摄像镜子还有许多特异的功能,还能用来刹妖除魔。

    黄帝时代,巫彭发明创造了医药以后,传说中还有三位著名的医生。

    一位是俞跗,他医术高明,掌握了完整的外科手术,治病基本上不用汤药,他根据人五脏六腑的本原,只是用针石、按摩和药物熨帖就可以治好病,或者直接用先进的“天波光”对人体的内脏进行清理和清洗,消除人体内五脏六腑的病灶,让病人的精神和形体恢复正常,甚至还可以起死回生。

    另一位是雷公,雷公和歧伯两人专门研究人体的经脉原理,以疏通人体经脉来为病人治病。黄帝如果身体感觉不适,就会叫他们二人来为他切脉看病。

    第三位就是歧伯,他是雷公的亲密同事,他不但和雷公一起研究人体的经脉,还亲自尝遍各种草药,然后总结用什么草药去治哪种疾病。他还经常奉命乘坐飞艇遨游在东海中的蓬莱仙山上,去寻找各种名贵的药材,寻求长生不老的仙药。

    后来,黄帝听说有个叫广成子的仙人在崆峒山,就前去拜访广成子,向他请教。

    黄帝问广成子:“请问仙人要修成最高的道,要诀在哪里?”

    广成子听后,微微一笑说:“自你治理天下后,云气不聚而雨,草木不枯则凋,飞禽还没到物候就飞起了。日月光辉,越发的缺荒了。而佞人之心得以成道,怎么能和你讲至高的道呢?”

    黄帝听后,不敢多言就回去了。

    从此,他就不再过问政事。自建一个小屋,里边置上一张席子,一个人在那里反省了3个月,然后又到广成子那里去问道。

    当时,广成子头朝南躺着,黄帝双膝跪着前行到他跟前,向他拜了两拜,再请教他修身之道。

    广成子蹶然而起说:“这个问题问得很好!”接着,他就告诉黄帝至道之精要。

    广成子道:“最高的道所生成的精气,是微妙难寻的,如果能做到耳目清净,在内心宁静中涵养你的神识,那么,你的身体就会自然端正起来,让内心保持清净,不要过度劳累你的身心,不要过度动用耗损你的精气。同时,要谨慎地守住自己的内心,不起念虑,不要过多地受到外界的诱惑和干扰。一个人如果过多地追求外在的东西,内心就有可能会败坏。若能做到这样,就可以长生了。所以,我只是守住一心不乱,让生命始终处于和谐的状态,所以我修炼身体现在已经有一千二百多年了,形体还没有出现衰老。得道者才能实现长生,失道者终归成为尘土。我就要离开你了,进入无穷之地的大门,遨游于没有边界的原野,与日月的光芒一样长久,与天地一起常在。”

    说完,广成子给了黄帝一卷《自然经》。

    黄帝听完后才明白养身之道,惊叹道:“广成子真可算是和大自然同体啊!”

    黄帝居中星洲天子之位,戴冠冕,垂衣裳而天下大治。

    于是,黄帝开始厌弃地星上的世俗生活,向往太阳星人的自由自在的生活。

    黄帝向广成子问道后,又登过王屋山,得取丹经。

    黄帝又到青城山向隐居在那里的宁封子请教“龙桥飞行”之道,也就是人的肉身修炼到几何,才能有资格进入更高一级的天宫继续进行修炼。

    黄帝在青城山问道的时候,正好遇见青城山谷中的一位神女,名叫素女,后来成了黄帝的侍女。

    素女性爱音乐,最喜欢弹瑟。

    据说,伏羲时制作的瑟有五十根弦,弹奏起来,音调过于悲哀,黄帝听了,忍受不了,于是就叫人把五十根弦的瑟减少了一半,成为二十五弦的瑟,让素女再弹奏起来,这样就好听悦耳了。

    同时,黄帝还向素女询问修道养生之法,在二人的对答之中,黄帝了解了人体的病机和病理,不但要治已病,更要治未病的养生之道。黄帝还了解了养生摄生和延年益寿之间的密切关系,创作出了《素问》一书,和《灵枢》合称《黄帝内经》。

    后来,黄帝在鼎湖山的险峰下建造馆舍进行修炼,还经常乘坐飞龙号飞艇巡游天下,甚至还到过遥远的太阳星上去。

    他回到鼎湖山后,采来首山铜,在昆台下铸九鼎,昆台是鼎湖山最险峻的地方,九鼎铸成以后,黄帝在地星上的使命也差不多完成了,经过祖帝的审批,黄帝获得了灵魂自由卡,他可以自由往来于地星和太阳星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