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小说网 > 繁花:让你做门卫,竟然成首富! > 第30章 两个都要!

第30章 两个都要!

    最近银凤变得越来越有味道,越来越丰腴圆润。

    这种薄如蝉翼的镂空蕾丝吊袜,更是让陆雨有一种气血冲天,要流鼻血的感觉。

    朦胧的灯光下,陆雨忽然发现银凤眼角残留着泪珠,脸颊上还带着淡淡的泪痕,显然是刚刚哭泣过的模样。

    “怎么啦,谁欺负你了?”陆雨奇怪道。

    银凤躲进陆雨的怀里,轻轻地咬了一口,柔声嗔道,“都是你们男人!”

    “到底怎么啦?”

    “海德这个死人在美国跳船外逃了!”

    “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陆雨惊道。

    “下半天我在单位上班,海德他们单位远洋公司领导与保卫科科长一道过来寻我,亲口告诉我的。”

    原来,海德所服务的远洋货轮抵达纽约港后,上岸短暂休息期间,海德乘机外逃。

    其实,陆雨早有思想准备,但没想到这个事情这么快就发生了。

    “海德阿哥走之前有给你留过什么消息吗?”

    “没有,我一点思想准备也没有。留下我们母女跑到美国,这个死人真是坏透了!”银凤摇摇头,眼睛泛红。

    “下午,他们单位领导告诉我,现在海德是坏分子,影响极坏,要我跟海德划清界限。如果海德打电话回来家里,要劝他悬崖勒马,回头是岸。后来,我直接跟领导讲了:我要跟他离婚,一刀两断!”

    银凤说完后,又道,

    “刚刚夜里厢,听到消息侬又要去新加坡工作,我更加伤心。”

    陆雨笑着安慰道,“我去新加坡只不过是装装样子,探探路,寻找机会,很快就会回来的。以后最大的机会还是在阿拉中国大陆。”

    “阿姐,你也不要太过于伤心。老话讲: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去吧!相信我,没有海德阿哥,以后你的生活水平也不会太差的。”

    “我现在手头就两万多块存款,小囡大起来有的是地方要用钞票,将来要坐吃山空的呀。”

    “我现在倒有一个发点小财的机会,侬有兴趣伐?”

    “可以发财哪个人没兴趣,我当然有!”

    “明朝,我带你去认识一个叫建国的兄弟,让你带着去太原路集邮市场买卖邮票。”

    “倒卖邮票?这个我不懂的呀,全外行。”

    “你不要担心,到辰光你只要听我的,买进一只红颜色活狲邮票。过特一段辰光,到了年底,这个邮票绝对有赚头。将来万一亏了,全部算我的。”

    最近陆雨身上的变化,银凤也很为惊奇。

    几个月前,陆雨跟她借了钞票去买国库券,后来她听单位同事们讲,上海滩的国库券涨疯特了。小毛,真是有先见之明!

    后来,上趟听小毛娘从锦江饭店回来讲,小毛英语自学成才,居然能够与新加坡亲眷用英语交流无缝沟通,比几个大学生亲眷水平还要高。后来新加坡爷叔与婶婶还亲自邀请他去新加坡工作。

    今天上午,远在淝水的无线电二厂总工一行又亲自送大彩电上门感谢陆雨。

    现在的银凤,对于陆雨,已经不仅仅是身体上的需求,而是转为近乎一种崇拜与依赖了。

    “好,小毛,那我就听你的。”

    第二天上午,银凤请了两个钟头事假来到太原路集邮市场。

    陆雨把徐建国介绍给她认识,随后让俩人悄悄地以25到30这个价格买下T46《庚申年》(红猴)邮票。

    恰好小毛母亲黄文娟那边有个远房表哥叫苏卫东在附近的徐汇邮电局的邮票业务门市部上班。

    陆雨买了两包良友香烟送给这位表哥,让他帮忙鉴定银凤与建国从市场上买来的猴票真假。

    “没问题,你们以后有啥事情尽管来寻我。小毛朋友就是我朋友!”苏卫东收到香烟后,满口答应。再加,他也老早听到陆雨要去新加坡工作,对陆雨他们自然十分客气。

    通过之前倒卖国库券,徐建国已经对陆雨佩服得几乎五体投地。

    这次让他与银凤一起倒卖猴票,徐建国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再加2万元的本金本来就是陆雨送给他的,就算亏了,他也不是很心疼。

    他相信陆雨的眼光,将来能赚更多的钱。

    ……

    当天下午,陆雨搭乘航班飞往京城。

    隔天从新加坡驻华代办处顺利取回了自己的护照与签证。

    然后从京城直飞宁波。

    前往新加坡之前,他想去一趟宁波看望小宁波钱胜强。

    小宁波所在的宁波针织一厂位于甬城市区的永丰路。

    永丰路,旧名东北城脚。永丰路上的永丰门,是宁波古城北门,城门之外水路陆路交通发达。

    “民藉此之利,则丰年可保,故称永丰门”。

    抵达宁波针织一厂之后,陆雨才知道当下的“宁波针织一厂”是一家国有企业。

    历史上,宁波的纺织业与服装行业比较发达。

    鸦片战争以后,外国“洋纱”在华倾销,久源、和丰、大昌、诚生、厚丰、恒丰等一批纺织工厂如雨后春笋建立起来。

    清嘉庆年间,宁波鄞县人张尚义,因出海遇强风浪,只得寄居日国横滨码头靠修补衣物度日。他趁为外商补衣之机,掌握了裁制西服的要领,逐渐从寄居码头的“难民”,变成裁缝摊老板,最后在东京、神户开设西服店。在他的带领下,一批批宁波人东渡扶桑学艺。

    1843年11月,上海开埠,大批宁波“红帮裁缝”涌入上海,成为沪上服装业的主角。

    著名的“红帮裁缝”,就是宁波裁缝的代称。在沪市,服装业以宁波人最众、技术最强、势力最大,而红都服装店的前三任经理也均是宁波人。

    可以这么说,新中国初期岁月,中国人的服装门面是由宁波人装点的。

    但由于吃大锅饭的原因,小宁波钱胜强所在的“宁波针织一厂”早期经济效益并不好,年年亏损。

    时间进入八十年代,政务院出台文件鼓励有条件的小型国有企业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

    小宁波钱胜强正是在前年1986年出面担任厂长,承包经营了这家国有的“宁波针织一厂”,实行“两包一挂”(包上缴利税、包资产增值,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拉开了企业间的收益分配差距,打破了企业吃国家大锅饭的局面。

    这种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承包期一般为3至5年。

    根据钱胜强之前签署的承包合同,“宁波针织一厂”第一轮承包期为三年,明年初即将到期。

    晚上在甬港饭店请陆雨吃饭时候,半熏的钱胜强告诉陆雨,他面临一个选择难题:

    就是自己继续承包这家“宁波针织一厂”,还是去独立经营一家乡镇企业?

    陆雨想了一下道,“强哥,两个都要!你如果忙不过来,我带着资本来帮你一起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