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小说网 > 大国崛起:从军工开始 > 第8章专家团审查

第8章专家团审查

    第二天,上午十点。

    王铁柱带着厂里主要领导和刘韬等人,亲自到了大门口等待上级和专家团到来。

    厂里的道路是水泥路,厂外则是土路。

    位于大山里面,山路十八弯。

    别看盘山机械厂距离昆市只有60公里,可是从昆市开车到盘山机械厂,起码要两三个小时。

    这就是三线建设!

    哪怕昆市这样的城市沦陷,山区里的军工厂还可以生产,给部队提供武器弹药,让子弟兵还可以坚持打下去。

    厂大门口,写着‘军事重地,严禁进入’。

    站岗的战士,身体站的笔直着,全副武装。

    等了一会儿,可以看到前方天空有灰尘,刘韬知道,上级领导和专家团来了。

    果然,几辆吉普车到了厂大门口。

    这些吉普车,军绿的颜色、简陋的半软顶、粗犷的吉普车造型,正是京城汽车厂出厂的212型吉普车。

    这种吉普车,要是放在30年后,绝对是被称为‘工业垃圾’,没人要用。可是在这个时代,212型吉普车,却是人人羡慕的存在,干部和国营厂领导们的标配出行工具。

    整个盘山机械厂,也就一辆212型吉普车。

    四辆吉普车在大门口停了下来,一个个领导和专家从车上下来。

    刘韬暗暗惊讶着,每辆吉普车,竟然挤着七八个人。

    放在三十年后,妥妥地严重超载。

    “王保国同志,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欢迎你们到盘山机械厂。”王铁柱上前,一一握手着。

    王保国一一介绍着双方。

    “这位小伙子就是刘韬同志?”当王铁柱介绍这一边的人,介绍到刘韬的时候,王保国仔细打量着刘韬。

    年轻得过分!

    这么年轻的小伙子,能改进54式手枪?

    王保国心中疑惑更大了。

    “王保国同志,这位就是刘韬同志,京城工业学院的高材生。今年毕业,调到我们厂,54式手枪改进工作就是刘韬同志一个人完成的。”王铁柱说道。

    一番寒暄后,众人就前往办公楼。

    领导和专家团们开着吉普车,刘韬、刘胜利等人和厂长挤着同一辆车。

    办公楼,会议室。

    平常会议室比较宽敞,不过今天坐了几十号人,就显得拥挤了。

    来自昆市的领导、专家二十五人,盘山机械厂这边各个领导等二十人,足足四十五人。

    “同志们,时间宝贵,我们直接开会,现在请盘山机械厂方面,介绍一下54式改进工作情况。”王保国亲自主持会议,会议一开始就单刀直入。

    “刘韬同志,你跟领导们、专家们介绍一下工作。”王铁柱对着刘韬说道。

    刘韬站起来,“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们,早上好,现在由我代表我们盘山机械厂汇报54式手枪改进工作。”

    “54式手枪改进工作,我在大学时就开始琢磨这个课题,在学校图书馆查阅了很多资料......”刘韬介绍起整个过程。

    京城工业学院,这是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前身是1940年成立于延安的自然科学院,1946年改名为华北大学工学院,1949年迁入京城,1952年正式改名为京城工业学院。

    在枪械专业,京城工业学院是很有名气的,在全国排名前列。

    刘韬介绍着54式手枪的优点、缺点,自己对于手枪改进的思路、办法。

    一开始,专家们还满是怀疑,可是随着刘韬介绍,渐渐严肃起来,专心地听了起来,不断地在笔记本上写记着。

    刘韬一开始还有些紧张,后面越说越顺。

    足足汇报了大半个小时,刘韬才结束汇报,都有些口干舌燥了。

    喝了口水,刘韬才坐下。

    “王厂长,图纸有准备好么?”专家组组长问道。

    这位专家组组长叫杨勇,是昆市枪械领域的专家,原是五一兵工厂技术骨干,参与仿造苏联的轻机枪,现在是云省国防管理办公室总工。

    “时间紧迫,只准备好三份图纸。”王铁柱说道。

    随后,王铁柱让林胜利将三份图纸交给专家。

    至于刘韬画的原稿,则是在保密科。

    专家们分成三个团体,开始仔细地看起了图纸。

    甚至连中午吃饭,都是直接在会议中吃饭。

    困了,就到隔壁房间趴一下。

    下午,则是到靶场试枪。

    准备好的十支手枪,每个人都可以打一两个弹匣。

    “老王,了不起,你们盘山机械厂今年放了颗大卫星。”王保国打了两个弹匣,对着王铁柱感慨地说道。

    枪好不好,一试便知。

    王保国,也是个老革命了,1930年就参加红军,后来解放大西南,留在了昆市。他常年配枪的,时不时也会去靶场练一练枪打靶。

    哪怕二十多年没有上战场,但是王保国依旧随时做好重新穿上军装上战场打仗的准备。

    “哈哈,伟人不是说了么,这个世界终归是青年的世界,我们要做的就是为他们保驾护航。”王铁柱哈哈一笑。

    他们两个,虽然不是在同一个师的,但是却是在同一个纵队的。

    两人也是老朋友了。

    “老伙计,刘韬同志的嘉奖,可不能少。”王铁柱提醒着。

    这也是为刘韬请功的。

    这份功劳,可是很大,足以改写整个华夏的手枪发展史。

    王保国点点头道:“放心吧,省里的嘉奖很快就会下来。回去我立马向上级打报告,申请上级验收,这不是54式手枪改进型,而是一款全新手枪!”

    “我看啊,我们华夏第一款自行研制的手枪,不应该是64式手枪,而应该是这款手枪,这个荣誉应该属于你们盘山机械厂,属于我们云省的!”王保国说道。

    “要是能拿下一个全新型号,再好不过了!”王铁柱笑着嘴都裂开了。

    王保国笑了笑,眼中却有一份期待。

    64式虽然在1964年就完成设计定型,但是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迟迟没有生产定型。

    而现在他们试枪,却发现刘韬捣鼓出来的枪,不管外形方面,还是手枪性能,都是一款成熟的手枪,何尝没有希望取得上级的同意批准,先一步生产定型。

    再看看那些专家,试枪之后,一个个赞不绝口,王保国就知道,这枪十有八九是稳了。

    哪怕上级没通过,至少省里是没问题了,不管怎么说,这都算是一份很大的惊喜了。

    王保国脸上都不由得带着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