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小说网 > 历史的星空 > 第1章 秘密行动

第1章 秘密行动

    会后,星舰智能决策系统的德裔项目主管,卡尔·斐迪南,进入了基地接驳站,坐上了一辆无人驾驶月球飞行器,并将目的地设置到了阿尔卑斯区。

    几天前,他和“逐日号”电力智能调度及分配系统的几个架构工程师约好了今晚要碰个面,根据系统设计过程中所考虑的极端情况,如果出现舰船毁损导致电力供应不济,系统应当自动做出的优先保障决策,部门间存在着不同的意见。

    斐迪南所在的项目组倾向于依据“逐日号”的首要职责,能源应优先保障通讯和信息系统的运转,毕竟军事舰船的使命职责高于一切;而电力系统的工程师们则基于伦理观点,认为应当生存保障系统优先,两方因此争执不下。斐迪南向来严谨,觉得必须要和工程师们当面交换一下意见,顺便还可以增进团队感情。

    如果解决了“逐日号”单舰的决策系统争议,斐迪南还得赶紧上报基地总部获取反馈意见。今天盘古计划既然已经内部揭秘,系统设计上更应该交流合作。如有不同意见,他应当和其他各舰的决策系统项目主管会商,争取一致。时间紧迫,涉及飞船硬件系统的关键问题,容不得斐迪南半点拖延马虎。

    去工程师们居住的阿尔卑斯区,需要在环状的管道地铁绕半圈后,换乘二号线,途经九个区站。公共交通耗时太长,他决定还是乘坐月球飞行器直达更方便。

    坐进飞行器的斐迪南,舒服地躺进了座椅。他有着标准日耳曼人的长相特征,岁月蹉跎,金色头发有些稀疏,但是梳得很整齐。棱角分明的脸上,一双绿色的眼睛陷在深眼窝里,白皙的面部皮肤上点缀着岁月的瘢痕。经常熬夜工作,他的眼眶发黑,眼袋也不免有些下垂。

    斐迪南从公文包里摸出了笔记本和铅笔,开始复习和梳理自己一会儿要阐述的观点。虽然纸张由于战后使用人工培植的替代性纤维制造,使得价格昂贵,他依然保持着使用纸笔的习惯,觉得这是一种高贵的象征。

    三十八万公里外,北美洲中部的一处山体避难所的山顶,高耸的卫星通讯器闪烁着红光。

    避难所内,一群身着特殊军装的士兵正在各自的系统上操作,时不时还要盯一下前方主画面,执行任务的几个特工代号和活动状态在画面右边显示。

    一个浓密黑发的亚欧混血看了看身边的人,此人身材中等,头发花白,长着一双三角眼,下眼睑已经衰老浮肿;穿着一身灰西装,打着大红色的领带,像一个政客。

    灰西装说道:“既然凯奇已经就位,那行动就开始吧”,混血点了点头,然后宣布道:“传教士们,开始吧”。

    一串指令被输入系统,阿尔卑斯区飞行车接驳站内,几个特工的耳朵内收到了指令:“凯奇出门了,准备接货”。

    月球基地信息中枢的人工智能截获到了这条消息,系统在进行了检索分析后,没有找到名叫“凯奇”的人类或者货物的运动迹象,也没有发现接收者的信息。智能系统在这条消息前标记了“未匹配×2”,自动推送给基地安全部门后,将该信息及时间印记存入了大数据库。

    斐迪南乘坐的飞行器进入了目的地接驳站,站口的“阿尔卑斯区”标志上方有着一个雪峰顶的图像。斐迪南不禁有些走神,泛起了小时候跟父母去山区滑雪的回忆,丝毫没注意到接驳站的门开启后,里面并没有照明。

    中转大门关闭后,空气检测和消杀的黄色指示灯闪烁起来。不一会儿,黄灯转为绿灯,接驳站出口的大门自动打开了。斐迪南收拾好手提包,迈出车子,昏暗中他有些看不清,走了两步突然觉得一阵眩晕,迅即跌倒在地。

    黑暗中出现几个人影,抬起了昏迷的斐迪南,走出接驳站后,进入了一辆这个区里常见的民用送货车并迅速开走了。接驳站外的夜间照明灯并未点亮,而本区监控系统上,接驳站外灯火通明,一切如常。

    ======

    公元前两千年九月二日

    重光赤奋若-丁酉月-辛巳日

    弦月映鬼宿、色异

    镇星入长垣

    太白守灵台

    荧惑芒角烁、离井冲鬼宿

    ======

    一群人终于爬到了王屋山腰的山洞口,巨石堆塞住了洞口。大雨还在一直倾泻,断断续续下了好多年。天下四处汪洋一片,民不聊生。再不设法治理水患,所有人都将面临生死存亡的危险。

    带头的是崇伯鲧,他爬累了,不得不在洞口旁歇息一会儿。一旁的帮手黒雒说道:“崇伯,应该就是这里了,我们走遍了整个王屋山,这是最后一个山洞,也是最大最隐秘的一个”。

    开山工苗五也凑过来说道:“传说中的天神,女娲娘娘,如果真在这里,那么息壤也一定在这里。我听祖上说,曾经有人见过息壤,只要豆子大一点点,片刻工夫就可以长到一座小山大小”。

    鲧叹了一口气,说道:“尧帝已经数次传令,治水成败,全在我身。然而洪水滔天,绝非人力可治啊。如今不得已,率领尔等涉险,犯尧帝禁山。不窃得女娲神造之息壤,如何堵得住这汹涌如海的洪水之灾”。

    “事已至此,不得已而为之;动手吧,搬开洞口,进洞探寻”,鲧一声令下,众人开始手搬锤砸,一块块地挪开巨石,直干到日暮西山,方才掏出可以容身而过的空洞。

    黑雒点燃了桐油火把,递给了自告奋勇的石大郎,众人依次鱼贯而入。进入洞内,只见植物丛生,石壁斑驳,上古痕迹早已被顽强的生命残迹和泥土覆盖。随着进一步深入,众人来到了最大的一间石室。

    石室中央,一个巨大的圆形池子呈现在眼前,四周爬满了苔藓,绿色和枯红色交替之下,池壁足足有两米多高。池子上空,从石室顶上垂下来数根粗藤一般的条形物,表面一样覆满了苔藓。即便没有风吹,条藤也仿佛在微微扭动。

    黑雒给苗五使了一个眼色,苗五喊来身体强壮的石大郎。大郎蹲下,苗五接过他手中的火把,跃上石大郎的肩头,两人叠摞着站立起来,这下苗五能够清晰地看见池子内的景象了。

    池子里装满了粘乎乎的、浓稠的黑泥,已经有些半干的样子。黑泥表面上,还偶尔冒出一两个小气泡。池子中央的黑泥,似乎还在蠕动着,像是活的一样。

    “息……息……息壤,一定是息壤”,苗五忍不住叫了出来。

    鲧站在下面兴奋地喊道:“真的吗?你下来,我来看”。等到鲧爬上石大郎的肩头,看完池子里的黑泥后,也忍不住大喊:“是的,这堆东西是活的,活的,这一定是息壤”。

    鲧带领众人对着池子磕完头后,众人又犯难了,没想到息壤会是粘稠的黑泥浆,原先准备的麻布袋可装不了这个。还好在附近的石室,有人找到了一个陶土罐。罐子虽然不大,但是考虑到息壤可以自我生长,应该足够了。万一不够的话,大家今日先将山洞做好标记,隔日再派些人,悄悄来取更多息壤就行了。

    再一次用老办法,石大郎在下方当人肉垫子,苗五抱着罐子爬上去。他用手一捧一捧地把息壤填满了陶罐,然后用麻布袋和绳子扎住了封口。旁边有人帮助搀扶住两人,其他人一起在下面举手,稳稳地托住了苗五小心翼翼抱着的陶罐。

    出山洞之前,大伙儿还四处搜寻了一番,并没有发现别的什么宝物。倒是石大郎在一个密封的石匣子里,发现了一把浸泡在不明液体中,状如鱼叉的物件。叉柄依稀刻画了几个符号,石大郎不认识,但是觉得这东西尺寸和重量称手,就权且拿去给崇伯当个登山杖了。

    数日之后,崇伯鲧带着众人赶回了岷江口。江口洪水汹涌,下游的原野早是一片汪洋沼泽。沿岸在挖土挑担的民工们都停下了手中的活计,好奇地看向叫嚷着“息壤,息壤”、一路狂奔而来的崇伯一行人。

    崇伯鲧站在江口岸边的一块大石上,看着下面裹挟着黄沙翻滚的涛涛江水,接过陶罐,跪了下去。

    鲧将陶罐高举过头顶,对天拜道:“苍天在上,女娲娘娘在上。鲧,治水多年,心力俱尽,一无所成。天帝保佑,诸神降恩,今日幸得天赐神土息壤。鲧,跪求天神,佑我族人,洪水之灾,就此永绝”。

    身旁众人欣喜地跟着齐声大喊:“洪水之灾,就此永绝”。

    鲧打开封口,侧倾陶罐,将黑色的息壤倒入了洪水泛滥的江口。一个浪花打来,息壤在水中消失得无影无踪,江水依然奔腾狂泻。鲧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瘫坐在大石之上。

    远远站着的苗五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情况,只是突然觉得沾满息壤的右手有些发痒。连日奔波,他还来不及清洗。在旁边的水沟洗去黑泥后,息壤覆盖下的右手,长满了黑毛,掌心还出现了一只眼睛。眼睛猛地睁开,滴溜溜转动张望,吓得苗五一声尖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