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小说网 > 历史的星空 > 第4章 测试组的担忧

第4章 测试组的担忧

    随着倒数时间的结束,第一测试员高进在通报“推进减速,动力系统断开”后,按下了主驾驶位停车按钮。定速旋钮上的数字开始减小,加速爆轰推杆自动回位。

    副操作手常薰报告:“离子燃料单元消耗百分之十,关联测试顺利,舱体护盾完好,各子系统正常”。

    组长韦子见依既定程序通报:“全系统停机”,然后关闭了推进系统总机开关和联网测试系统开关。

    车间环壁的磁机运转声减弱,球型驾驶隔离罩降了下来。

    控制中心里,萧明纲说道:“收到,测试结束”。测试车间内,每个人的耳朵里都听到了控制中心的鼓掌声,三名测试员互相对视了一眼,露出欣喜的表情。但这仅仅是一瞬间的惊喜,因为他们知道最后测试的成功意味着什么,从今天起,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从换衣间走出来的常薰,换上了“忍者服”,这是一种全身包裹并自带滤清面罩和恒温系统的衣服款式,可以保证一小段时间内户外活动的安全。

    常薰把衣服的拉链高高地拉到了下巴处,这种衣服最初由于缺少花样设计,看着像旧电影里的忍者,而被人们戏称为“忍者服”。她心想要赶去会议室完成例行的测试总结后,乘坐基地高速地铁去往西湖区接孩子。由于满怀心事,她对迎面而来基地同事热烈的招呼,只是简单地聚手示意,并没礼貌地拉下面罩回应。

    “常薰”,好友刘琪琪看见她,双手冲她竖着大拇指,小跑过来挽着她的手臂一起走。刘琪琪见常薰没有说话,问道:“听什么呢,我叫你呢”。

    常薰用手摸一下自己的耳朵后,轻敲刘琪琪的耳廓,对方的耳朵里立即响起了《广陵散》中悠扬的旋律。

    “我的天,这音乐一千多年了吧,基地博物馆里复制的浑天仪都没它年纪大”。

    常薰对着好友丢出一个白眼,揶揄道:“你懂什么?鼠年壁上土,听‘宫调’的音乐入脾,修身养性”。

    刘琪琪从常薰的语气中察觉到低沉的情绪,于是扯了扯她的手臂,问道:“关键测试不是成功了吗,不高兴还是咋的”?

    常薰无奈地摇了摇头,停下了脚步,双手拉住刘琪琪,很认真看着她的眼睛,刘琪琪下意识地有些紧张。

    常薰戳了一下刘琪琪的额头:“脑子里进月尘的小傻瓜,你就没想过,我们计划要去探索的那片星系,会是什么样子的,也有生物吗?那里的行星是我们未来的理想栖息地吗?你啊,活得好粗线条,啥都不操心”。说完,挥手告别:“我要赶去总结会,明天再见吧”。

    刘琪琪冲着常薰的背影喊道:“要抽签了,你决定了吗”?常薰转身停下脚步,看向刘琪琪片刻便走了回来。刘琪琪眼中噙着泪,常薰没有说话,只是轻轻地抱了抱她。

    回廊转角,高进碰见基地安全部兼后勤保障部部长老郑。老郑本名郑如龙,五十来岁的年纪,消瘦的脸颊,映衬着高颧骨,听说肠胃一直不好,时常自嘲自己有钱难买老来瘦。

    穿着月球作训服的郑部长身板挺直,看着很精神。由于性格大方,肯关心下属,深受基地同事们的喜爱,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老郑。老郑分管星合组织月球联合基地的安全防卫工作,又受令代管着生活、科研、作训任务等等一大堆事儿的后勤保障,平时基本就没个闲时。

    高进立正并向郑部长敬礼,老郑微笑着让高进把手放下,说:“刚听说你们今天的测试任务进展很顺利”。

    高进敬礼回答:“报告部长,是的”。

    “那得通知食堂加个菜”,老郑大笑了起来。

    “谢谢部长”,高进开心地又敬了个礼。

    “好了,连敬三个礼,不像你平日里的作风”。

    老郑刚回身,“老郑”,空天医学博士秦晓林边喊边小步快跑了过来,递给老郑一个鸡蛋型的胶囊药盒:“您爱人吩咐的,今天又忘记揣药了吧?我从医疗中心给你临时调了一盒”。

    “唉,小毛病,一次不吃药又死不了,急啥呢”?老郑接过药盒,“还没结账吧”?

    “都是南泥湾的邻居嘛,小事儿”,秦博士搪塞道。

    所谓的南泥湾,其实是建在万户环形山里,由交通管道连接的无数个半球型建筑体之一的名字。一个半球就相当于一个小区或者一个基地功能性建筑体。球体内房间都是六边形,整个组合起来像个蜂巢。他们两位的居所蜂格相邻,所以认作邻居。

    老郑看了他一眼:“又是你垫付的吧,老这样,规矩坏了”。

    秦博士摆了摆手,“我还得去一下‘泥水坑’,那边有几个对月尘严重过敏的病人需要会诊,先就此别过哈”。说完又一路小跑着离开了。

    老郑叹了口气笑道:“年轻就是好啊”,说罢转身看了看一脸茫然的高进,说道:“秦博士是去利物浦(Liverpool)区,后勤经常跑那边的同事爱开玩笑,给直译成泥水坑”,接着双手正了正自己的帽子,又关切地拍了拍高进的肩膀说:“那里的人和我们一样怀旧”。

    韦子见把星舰训练常服的拉链拉到颈口,看着窗外。基地的照明充足,高低大小不同的半球建筑鳞次栉比,光影中隐约衬托出远处的环形山壁。他是最早到会议室门口等候的,望着近处集成数据中心外建筑面的标语牌:“团结一致、分秒必争”,韦子见陷入了沉思。

    跟孩子他妈冷战快一个月了。昨日的晚餐桌上,韦子见将四川男人骨子里自带的厨艺充分发挥,菜做的很丰盛。当然,月球基地规定是不能明火炒菜的。但是现在的全电炒菜锅,整个锅内的智能发热元件远非传统厨具可比,锅柄内隐藏的芯片和锅边的定向能激光加热元件,可以跟随菜式和厨师的动作,自动精准控温和调节火力分布。有了智能厨具的加持,每一个天降厨神都仿佛法宝在手。但是对于全智能烹饪的功能,韦子见却十分排斥,他还是喜欢自己随心情的自由发挥;更别提家庭智能机器人做出的口味永远一致的食物了。而对于基地供应的工业成品饭菜,韦子见连正眼看一下的心情都没有。

    享受美食期间,夫妻俩没有直接对话,两人都心照不宣地与孩子交流着,家庭氛围表面看起来十分和谐。

    曾明卿给孩子剥着人工盐湖的月海鲑鱼,韦子见也精心做了一份夫妻俩久违的心头好:泡椒牛肉。那是他专门委托基地生物中心的朋友给他培养了一些乳酸菌,才在家里搞出了一坛泡菜。至于人工合成牛肉,虽然是从小就吃的,自己也从未尝过真牛肉是什么味道,但是不得不说在新鲜泡椒的加持下,与基地工作餐的成品饮食包完全不一样。

    曾明卿盯着孩子喝完汤,又催着小家伙吃完最后的米饭和青菜,就把事先切好的哈密瓜拿去了孩子的书桌前。这种瓜经过月球基地培育改良数代后,外皮已经变成了橙红色,瓜瓤的甜度也增加了不少,只是口感比起地球上的原始品种来说,少了些脆爽。

    等她回到饭桌前时,韦子见其实早就吃完了。他只是不想把妻子一个人留在餐桌吃饭,以免有失风度,也破坏了好不容易平和下来的家庭气氛。韦子见只是安静地坐着,心神飘忽地看着家庭影像系统里的地月新闻栏目,记者正在采访一户新移民对月球基地的感受。曾明卿冷不丁开头问他:“抽签不参加行吗”?

    韦子见一时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曾明卿有些急迫:“基地这么多人,优秀的飞行员也不少,你干嘛非要自告奋勇”?韦子见还是沉默,也许是思索该怎么搭话。他不能跟妻子说任务不危险,因为自己的职业性质,从来没有不危险的任务。他也不能说要不了多久就回来了,要知道,聪明的妻子可是空间物理学的博士,向宇宙深空前进这样的挑战,不用多少知识储备就能想到——距离和时间带来的问题不是往日里到地球出差一趟那么简单。

    妻子见他没有说话,怨恨地说道:“你应该知道我想说什么”?韦子见抬头看了看他的妻子,鹅蛋般的脸庞,标准的中国式漂亮。

    曾明卿三十四岁了,她打小就跟随父母移民到月球基地,与韦子见相遇后早生情愫,适婚年龄一到,两人即刻迈入婚姻的殿堂,婚后不久也带了孩子。可这么多年过去了,强大的华夏基因加持下,岁月并没有改变她的外表,她依然显得容颜不老,皮肤细腻光润。

    自从认识妻子的那一天起,韦子见就沉沦在与这种美匹配的贤妻良母气质里。他怜惜地回答道:“我知道,基地每一个像我一样的军事人员,都有勇气战胜所有困难,打败任何敌人。但是物理定律是无法打破的,时间是最大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