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小说网 > 大明皇叔:截杀顺治,威震华夏 > 第102章 大陆均势

第102章 大陆均势

    “安友,辛苦你了!”

    宋应星有些消瘦的手掌轻轻拍在徐骥后背,后者心头一热险些落泪。

    自从孙元化被崇祯冤杀后,其父亲徐光启便一蹶不振,不久后撒手人寰。被昏庸的大明朝廷伤透了心的徐光启临终前留下遗嘱,让他修身克己不入仕途。

    徐骥一直遵守着父亲的嘱托。

    然而收到宋应星的书信后,他踌躇良久,终归还是将徐光启生前著述的《几何原本》、《农政全书》以及一些尚未来得及整理的稿件打包送来了日照。

    这些都是父亲一生的心血!

    想来他也希望这些资料能够落在真正懂它的人手中,为这悲凉的世间送去一丝光热。

    徐骥并无留下来效力的打算,也不愿久留,将资料亲手交给宋应星后便匆匆离去。

    送别徐骥,宋应星枯坐良久。

    “秉初,你可知道故登莱巡抚孙初阳孙大人?”

    老人招呼大孙子在身旁坐下,语气中透着些许悲凉。

    “天启六年以大炮守城,面对20万清虏岿然不动,重创贼酋奴儿哈赤,创造宁远大捷的那位孙元化大人吗?”

    宋秉初显然对孙元化极为推崇。

    对他的事迹也颇为了解。

    他接着说道:

    “崇祯元年,袁督师..被杀,孙大人在内外隔绝的困境中以西洋炮驻守八城二十四堡岿然不动!”

    “崇祯四年,孔贼发动吴桥兵变,孙大人兵败被俘。虽在囹圄,孙大人仍然持节不屈,他对孔有德晓以利害,终于说服后者接受招安!奈何王道纯藏匿朝廷招安诏书,并在孙大人返京之际斩杀叛军使者、悍然袭击叛军,导致孔贼再次叛乱。孙大人有口难辩,兼被政敌攻讦,最终含冤而死!”

    年轻人说完有些颓丧地低下头颅。

    他在心里想着,若是孙大人还活着,若是他的军事策略能够推广开来,建奴还会入关吗?

    “孙大人大胆招募西人,雇佣了很多欧罗巴火器人才。然而朝廷中大多数人盲目自大,且对西人防备甚深,彼此理念不合也是常理!”

    宋应星长叹一口气说道。

    宋应星年轻时也曾一腔报国热情,然而一生仕途不顺,在几十年的磋磨中早已对大明心灰意冷。

    想到孙元化的经历,不免有些物伤其类。

    孙元化是一位杰出的武器专家和军事思想家,他的冤死意味着西方军事专家派在大明的彻底没落。

    问题是

    这一军事思想被三顺王带去了满清,并在征服全国的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

    历史就是如此讽刺!

    “孔有德将西洋火器带去了清廷,如今清廷又得到遵化,其在火器方面再无掣肘!”

    老人短暂感伤后就将注意力移到了现实。

    以往清廷因为缺少铜铁以及锻造工人,只能少量仿造小口径的青铜炮。即便如此,产品质量也低得感人!

    因此对于三顺王投降时带去的几十门大炮,可谓是当眼珠子一样宝贝着。

    然而入关后一切都变了。

    南北冶铁双雄之一的遵化落入清廷手中,使得清廷一下子获得了十几倍的钢铁产量和数千名熟练的冶铁、锻造工人。

    雄才大略如多尔衮也激动得夜不能寐。

    他亲自视察了遵化的冶铁工场,命令日夜不停全力以赴生产各种火器!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红夷’也就是荷兰人减缓了与清廷的军事合作,原计划向清廷出售的新式大炮铸造技术也暂时沉寂了下来。

    巴达维亚(雅加达),东印度公司驻地。

    “…一个强大、统一的东方大国不符合我国利益,为尽可能攫取更多商业利益,我认为应当维持大明王朝的南北分治。然而眼下北方的女真部落日渐强势,南方的大明朝廷软弱无力..为维持东方大陆的力量均势,我认为应当减少对女真部落的军事支持..”

    荷兰巴达维亚总督马特索科尔正在给国王写信。

    在亚洲,荷兰东印度公司影响力超过葡萄牙,战胜马打蓝苏丹国后更是成为地区一霸,然而在面对大明王朝时却屡屡受挫。

    攻打澳门和澎湖的行动损兵折将未能奏效,向明廷恳求朝贡也未获得准许。

    荷兰人最终无奈占据了台湾热兰遮城,以此展开对大明和东瀛的贸易活动。

    但受到政局影响,这些贸易活动时断时续,很不稳固。

    显然一个强大、统一且抵触自由贸易的大明帝国并不利于荷兰人的商贸活动。

    因此对于大明内部的这场动乱,荷兰人乐见其成。

    事实上荷兰人很早就与清廷有所联系。

    当然,窝在澳门的葡萄牙人也没闲着,他们给大明输送了不少武器和人才。

    “以我们的力量永远无法驯服一头猛虎,却可以驯服两头彼此仇视的恶狼!”

    马特索科尔嘴角浮起一抹阴险的笑容。

    ……

    夜色渐深,工坊各处却仍然不断传出各种声响。

    叮叮当当的敲打声、吭哧吭哧的蒸汽机、吱吱吱吱的纺纱机,间或混杂着工人们窸窸窣窣的低语声。

    汇合成一首优美的交响乐。

    宋应星静静聆听片刻,嘴角渐渐浮起一抹笑容。

    “秉初,明日召集人手学习讨论,重点加快重型火炮的研发,蒸汽机也需要加大生产..”

    这段时日以来,在朱敏铖的建议下,宋应星向一批学者或其后人发出了邀请。

    其中就包括吴有性、徐光启后人、孙元化后人、徐霞客后人..

    绝大多数人都给出了回应,已经62岁高龄的传染病学家吴有性更是亲自来到日照。

    就连孙元化的大儿子孙和斗也托人送来了孙元化的《几何用法》、《几何体论》、《泰西算要》等书稿。

    加之朱敏铖给出的一系列图纸、教材。

    这些资料不可谓不多!

    宋应星当前正在做的就是组织人手吃透这些科学知识,并将它们运用到工坊生产中。

    他相信日照工坊将远超清军占领的遵化,远超世界任何地方。

    它终将在未来的战争中大放异彩!

    一个产、研结合的近代化工厂雏形已然形成,按照朱敏铖的设想,工坊还兼具培养人才的职能。

    可谓产学研兼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