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小说网 > 大明皇叔:截杀顺治,威震华夏 > 第64章 王命旗牌

第64章 王命旗牌

    “李继周!”

    “奴才在!”

    “朕命你为特使,持王命旗牌北上山东,务必将所有粮草、军饷、兵丁尽数交到朱敏铖手上。沿途官吏、将领若有阻扰,朕赐你便宜行事之权,可先斩后奏!”

    大太监李继周恭恭敬敬地跪在地上,心里却在叫苦不迭。

    现在外面兵荒马乱,哪里有留在南京城中舒坦?

    朱由崧亲手将王命旗牌交到李继周手上。

    所谓王命旗牌,就是一组特殊的令旗令牌,由工部制作,兵部加盖印信,有严格的发放、使用和回缴制度。

    持有者在皇命敕书规定的权限内享有一定的便宜处置权力。

    比如在战场上处死逃兵,征调地方的人力物力。

    自古以来就有授予将士、钦差旌节的传统,其中‘旌以专赏,节以专杀’。大明在旌节制度的基础上,制定了旗牌制度。

    后来被满清全盘继承。

    只不过到了明末,王命旗牌泛滥,价值大打折扣。也因此,弘光帝专门给朱敏铖赐以‘皇帝剑’。

    而此刻正督师凤阳的内阁大学士高弘图大帐中,一柄造型朴素浑厚的‘大斧’高悬于主将身后,黄金装饰的斧柄熠熠生辉。

    赫然是从未在大明出现过的‘假黄钺’。

    历史上假黄钺多出现于魏晋南北朝,彼时持节官员在战时可斩杀两千石的高官、将领。

    而假黄钺的官员,则可杀持节官员!

    这也就意味着,高弘图有不经请示就斩杀江北四镇军阀的权力!

    高弘图定定看着面前象征皇权的大钺。

    “众人皆言陛下昏聩,然有明一朝,哪位皇帝比当今天子更为放权?”

    “幸得陛下如此恩信,高弘图必肝脑涂地以死效之!”

    历史上被迫督师扬州的史可法并没有假黄钺之权。

    因为朱敏铖这只蝴蝶煽动翅膀,历史在此处发生了严重偏转。

    得到史可法和部分文官集团支持的弘光皇帝,有了更大的自主权,也敢用‘假黄钺’这样的手段来制衡武将了。

    至少是恶心一下他们。

    殊不知,高弘图是真的敢杀江北四镇!

    “可恨朕囊中羞涩,只能筹措到这点银两!不过想来那些个小礼物,朕的征北将军会喜欢!”

    朱由崧这次愣是给朱敏铖凑了三万两。

    加上南京官商百姓捐赠的十四万两白银、两万石粮草,以及报名参加北伐军的三千青壮,这一笔‘物资’可谓相当丰厚。

    “幸而有南安伯的船队。”

    李继周在心里暗自嘀咕。

    若是陆路运输,光是两万石(约360万斤)粮草估计就得征调四万民夫!

    “小四,你随船队前往日照!”

    “小五,你随老夫一起!”

    李继周将怀里的小匣子递给干儿子小五。

    匣子里装的是弘光皇帝精挑细选的礼物。

    “夏大人,有劳了!”

    甫一出城,李继周就亮出了皇帝赐予的旌旗、仪仗,与夏允彝率领的三千军士汇合。

    “李公公。”

    夏允彝拱手作揖。

    二人目光中皆隐隐有些担忧。

    同一时间,京畿香河县。

    “县内士人百姓多有抗拒剃发者,悖逆猖狂…请府台大人派兵,多杀以树威...”

    孙临举着一封书信,愤怒地念着上面的内容。

    “狗官!”

    “狗鞑子!”

    众人气势汹汹地吼道。

    孙临举起手里的人头,义愤填膺地问道:

    “清廷无道,狗官方亨竟然欲要屠杀乡民!而今人赃并获,信使已经被我斩杀。众位可愿随我一起反清归正,中兴大明?”

    他目光灼灼地看向面前众人。

    紧握手中长刀。

    但凡某人有所迟疑,今天定然走不出这个院子。

    “反了清廷!”

    “中兴大明!”

    院内的十几名青年人无一例外,皆立刻做出了决断。

    他们当即割掉头上的金钱鼠尾,歃血为盟,立誓‘中兴大明’!

    “狗官,认识这人吗?”

    孙临带着众人冲进县衙,除在门口斩杀两位衙役外,一路畅行无阻地来到知县方亨面前。

    方亨看着师爷那张死不瞑目、苍白狰狞的脸,一股热流沿着大腿汩汩而下。

    “别杀我!”

    “别杀我!我也是被迫的!我也不愿意剃发啊,都是大清,呃不,建奴逼的!你们要相..”

    方亨话还未说完,一柄长刀就从他身后透体而出。

    孙临砍下方亨脑袋,拎着来到大街上。

    “建奴残暴不仁,强令我等汉民剃发易服。不从者动辄破家灭门!其行可诛!!”

    “今伪清知县方亨已被诛杀!众位乡民,随我一起杀死建奴!”

    孙临举着人头高喊道。

    鲜血洒了他满头满脸,也激发了众人的血性。

    “杀!”

    “杀!”

    无数人从家中冲出。

    他们手持斧头、菜刀甚至是木棍,跟随在孙临等人身后,向着城内校场冲去。

    沿途更多的人加入其中,很快就汇集成一条汹涌的人流。

    “葛兄、陈兄,你们各领一队人马前往东门、西门!关闭城门,切不可让一人逃脱!”

    孙临命令道。

    等到驻扎在校场的清军得知消息,香河全城已经乱作一团。

    “大人,方知县被乱民杀害了!”

    两个建奴兵正在营帐内饮酒吃肉,一名士卒战战兢兢地进去禀报道。

    在这小小的县城,两位‘真满大兵’就是真正的天龙人,就算是知县方亨见了二人也得恭敬行礼。

    “你,说什么?!”

    一名建奴大兵不太流利地问道。

    他霍然站起,一把抓住士卒衣领,恶狠狠地问道:

    “贱民在哪儿?!找死,胆敢叛乱!”

    两名建奴萨马拉(大木碗)、阿卜萨(桦皮桶)果然名副其实,虽然喝了不知道多少碗酒,却是不卸甲不弃兵。

    丝毫没有放松战备。

    简单询问几句后,萨马拉一把将士卒推出帐外。

    “阿卜萨,狩猎绵羊去了!”

    乱民而已,在满洲勇士眼中跟绵羊没有区别。

    二人抓起长弓,径直来到外面。

    “你们,立刻拿起兵器,给我冲出去杀敌!”

    阿卜萨当即命令道。

    在二人的威逼下,十余名投降的明军抓起兵器,战战兢兢地朝外冲去。

    阿卜萨和萨马拉则爬上房顶,尽情地拉弓搭箭射杀乱民。

    “杀!”

    在孙临等人带领下,大量百姓从四面八方涌来。

    很快就与投降清廷的伪军对撞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