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小说网 > 大明皇叔:截杀顺治,威震华夏 > 第47章 蒸汽机生产工坊

第47章 蒸汽机生产工坊

    “俺二叔就是被狗鞑子杀的,俺那时候还小,藏在柴草堆里看着二叔死在眼前,就那样眼睁睁看着他流干了血!”

    “俺听说城武县好几个村子都被鞑子屠了,俺们跟着族长进山躲了十几天,实在饿得受不了了才下山!”

    “狗鞑子抢走了俺家的粮食,俺小弟就是活活饿死的!他都已经会走路了,俺还等着他叫俺一声哥哥呢,呜呜!”

    一时间众人纷纷打开话匣子,倾诉着建奴入关给他们带来的苦难。

    崇祯十一年末(1639)到十二年、崇祯十五年末到十六年,建奴先后破关入塞,杀入山东境内。

    一路烧杀抢掠。

    仅在济南城中就‘焚杀官兵绅弁数十万人,踞城十有四日乃去,家余焦壁,室有深坑,湖井充塞,衢巷枕藉,盖千百年来未有之惨也’!

    从山东地区掠夺出关为奴的人口更是多达几十万!

    而整个崇祯朝十七年间,建奴五次入关大劫掠,给北直隶、山东、山西等地带来深重灾难。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我等汉家儿郎绝不可把江山拱手让给建奴鞑子!若是鞑子再次入关,我齐小民必与之死战到底!”

    齐小民高举长刀,恶狠狠地说道。

    “死战到死!”

    “死战到底!”

    众人齐声应诺。

    同样的场景还发生在曹县大顺新军营、城武县大顺新军营、金乡县、定陶县…

    ‘大顺新军’,确切地说北伐军大顺分部,自建立的那天起就把‘反抗士绅、死战建奴’的理念刻在了基因里。

    募兵途中朱敏铖不忘给南京城中神交已久的皇帝陛下朱由崧写奏报。

    “皇帝陛下尊鉴:臣山东招讨使、皇明后裔朱敏铖…”

    “臣于五月初一日到达山东兖州府,当即发兵攻打伪顺占据的单县、鱼台诸县。天佑大明,幸赖陛下神武,北伐军连克单县、曹县、鱼台、城武、定陶、金乡六县…”

    不吹不黑,这六个县早已是朱敏铖囊中之物。

    “为稳定六县经济民生,臣擅作主张任命冯可兴、陈保真等六名县令及一应属官..”

    在他们毫无所知的情况下,冯可兴等一干大顺县令已经成为了大明的县令。

    作为‘山东招讨使’,朱敏铖甚至有任命从二品山东布政使的权力!

    至于山东招讨使到底是何品级,弘光朝廷并未给出解释。文武大臣和朱由崧都选择性地‘遗忘’了这件事。

    甚至连官服都没给朱敏铖!

    朱敏铖看了一眼摆在刀架上的‘天子剑’,金质刀柄装饰有华美的龙头浮雕,光宝石就镶嵌了几十颗。

    比之那柄著名的永乐剑也不遑多让!

    “见此宝剑,如朕亲临!”

    随宝剑一起送来的圣旨中这龙飞凤舞的八个字,让朱敏铖有了代天子巡狩山东、诛杀不臣的权柄。

    他垂眸继续写道:

    “然山东大部仍在伪顺控制之中,士绅地主、庶民百姓苦盼王师。臣每念及此,心如刀绞夜不能寐..”

    “臣招募新兵,日夜训练不辍!此刻臣正发大军前往曹州,不日收复曹州、郓城县、济宁州,克复兖州之期不远矣!”

    傅龙到府城面见郭升十分顺利,已经得到了在整个兖州府募兵的许可。

    彼时郭升刚刚镇压了泰安州明朝游击高桂的叛乱,又听闻大顺莱芜县令刘扶炎被叛军杀害,正欲点兵前往莱芜。

    大军还未出发,郭升又听闻大顺临邑县令杨湸、县丞徐光启被叛军俘虏。

    这位山东权将军一时分身乏术。

    他担心自己一旦离开兖州,刚刚平定的兖州府也会发生叛乱。

    傅龙和他带来的一百名‘精兵’着实让郭升大喜。

    “郭升,本将军授权你在兖州府四州二十县募兵!但有一点,兖州府绝不能有失!若有叛乱发生,你必须第一时间发兵镇压,不可听之任之。否则军法处置!”

    “你可明白?”

    郭升着甲戴盔,一手扶着刀柄,浑身散发着不怒自威的气势。

    这位最晚投降李自成的大明将领、大顺山东一把手,治军有方,军纪严明。各地‘大明余孽’的叛乱对他来说不过土鸡瓦狗,一触即溃。

    不过就跟无往不利的楚霸王项羽一样,历史上郭升在山东屡战屡胜,结果敌人却是越打越多,最后就被人赶出了山东。

    “末将遵命!”

    傅龙单膝跪地,欣然领命。

    此刻刚被被任命为兖州参将,全权负责兖州府募兵、镇抚事宜的傅龙正星夜兼程往单县赶来。

    “臣无陛下无以至今日,为报陛下知遇之恩,臣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臣朱敏铖再拜稽首!”

    朱敏铖将刚刚写完的奏疏平铺在桌上,待墨迹稍干便命人快马送往南京。

    随书信一同送往南京的还有十几只信鸽,是金乡县乡绅献给他的礼物。有了这些信鸽,他便能与媚香楼保持‘实时’联系。

    “大人,长庚先生派来信使,正在营外求见!”

    一名亲兵报告道。

    “哦?快请!”

    不多时,一人匆匆赶来。

    正是朱敏铖当初指派给宋应星的护卫之一。

    “大人,宋大人一行已安全抵达日照县!”

    来人半跪在地,高声禀报并将一封书信呈给朱敏铖。

    “好,太好了!”

    朱敏铖脸上浮现喜色。

    他接过信件一目十行地快速阅读起来,片刻后,又重新从头仔细读了一遍。

    “我等在冯大人帮助下顺利登陆,并在夹仓镇建立了蒸汽机生产工坊,棕贝斯燧发枪生产工坊和珍妮纺纱机生产工坊正在建设中,预计一旬内完工。到月底可再生产四台蒸汽机,同时枪管日产能达到20根…”

    “日前秉初与鲁文文合力改进了纺纱机动力源,将蒸汽机应用于纺纱,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

    “一座日产生铁一百斤的冶炼炉预计在半月内完工…”

    “虽有诸多可喜之处,然如何将煤炭提纯净化,目前尚未有进展。且当地缺少铁矿、煤矿和木材,生产蒸汽机需要的铁块存货即将告罄,匠人数目亦捉襟见肘..”

    “惠民意欲出海前往佛山、长崎,采购铁块、煤炭,还需大人决断..”

    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宋应星就已经建好了蒸汽机生产工坊。

    着实大大超出了朱敏铖的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