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小说网 > 我在大明殖民全球 > 第一百四十三章·御驾亲征,南下平叛

第一百四十三章·御驾亲征,南下平叛

    立碑是好事,袁可立俯身赞道:

    “陛下圣明,此举大好,长我大明之气!”

    朱由检点点头,又补充道:

    “命户部拨银,挑选巧匠赶制上好棺椁,聘请民夫收敛战殁将士遗体,仍然按所属诸营停放,择吉日,葬于先帝德陵之策。所谓生为人杰,死为鬼雄,皇兄泉下有知,也有雄兵护佑!”

    这倒是个好主意!

    能陪葬皇陵,那可是几辈子修不来的福分!

    袁可立领命而去,何可纲、祖大寿、吴襄三人,也匆匆下城,带着关宁铁骑,驱赶着三千多建奴,开始搬运尸山、头山……

    是夜,天降大雪。

    尺许深的积雪掩盖了德胜门外猩红的土壤,只有京郊山中滚滚浓烟还在诉说十万建奴的凄惨下场!

    朱由检心情大好,先去看望张嫣,让她肚子疼了整整一个时辰。

    回到乾清宫,又召田、袁二妃侍寝,唱了一夜……

    大胜之后,百官干劲十足。

    次日早朝时,兵部便呈上了京师保卫战各部兵马折损情况:

    损失最大的,自然是负责以铁桶阵牵制建奴的那三万净军,硬撑了大半天,能活着回来的,只剩下六千多人,几乎各个带伤。

    其次,是关宁兵马。

    袁崇焕虽然匆匆赶过来汇合,麾下兵马却早被何可纲、祖大寿、吴襄三人架空,他“投敌”之事,也越传越真,众将士生怕皇帝迁怒,纷纷对他怒目而视,自动离他八丈远。

    一旦开战,何可纲等人都存着“将功折罪”之心,慷慨陈词,势要打出关宁铁骑威风,一雪前耻,所以皇太极第一次突围时,关宁兵马那是咬碎了牙齿,梗着脖子往上顶,打得极为惨烈。

    九千骑兵折损过半,七千步兵,只剩下两千余了。

    再次,是刘策麾下的杂牌军。

    刘策所率的骑兵,折损有四成,但更多的伤亡来自步兵,因为他们接过了即将崩溃的铁桶阵,经受住了皇太极丧心病狂的报复!

    战前两万八,战后只剩下一万五千多。

    这三部兵马的巨大伤亡,换来的是秦良玉、卢象升、孙传庭、毛文龙四路援军的轻伤亡,十一万援军,伤亡还不过万!

    龙骑军更厉害,竟无一人受伤!

    以超过二十万兵马围歼十万满蒙联军,还有城头三百门大炮洗地,三百龙骑军襄助,竟然还付出了五万六千人的伤亡……

    建奴,可真厉害!

    户部充盈,朱由检也乐得大方。

    遂按战前约定抚恤净军,并赐予净军正式番号——

    大明宣武军!

    其余各部,则按先例,五倍抚恤阵亡将士,伤者发三倍饷银,凡参战部队,一概奖励一年兵饷,另赐毛皮一匹。

    心腹之患,三去其一。

    袁可立终于睡了个囫囵觉,早朝时神采奕奕,等皇帝下旨抚恤众军之后,便简要汇报了陕西、南京两处情况。

    一年过去了,陕西的起义军还没有拧成一股绳。

    虽然有一百多股,野心却不大,盲目跟风的占大多数,暂时没人挑头,仍以攻陷官仓、吃饱肚子、占山为王为主。

    朱由检都懒得搭理……

    好笑的是,南京那边的诸藩大军,还在城外傻乎乎的等皇帝咽气,却不知道皇帝早已回京,还打了个大胜仗!

    堵胤锡是个好人啊!

    一番整编,送走了几十万叛军,留下的三十六万,除了十万出头的皇亲国戚,剩下的都是铁杆儿家丁。

    这群玩意儿,欺负老百姓还行,哪里打过仗?

    倒是王在晋一直在南京演戏,打一场,输一场,做出一副南京城随时可破的样子,却又怎么都打不下来。

    五路大军已经去支援了,朱由检不满足,早朝结尾时,宣布:

    十一月二十五日,御驾亲征南京!

    袁可立知道他闲不住,也没劝,只问了一句:

    “陛下带净军去么?”

    京营被张维贤带去了一大半,剩下的还得负责京师日常驻防,其他几路兵马都北上扫地去了,还能带谁去?

    朱由检反问道:

    “不是还有关宁军么?”

    袁可立道:

    “关宁军只剩不到七千,骑兵四千多,步兵两千多,几乎都有伤,即便带伤上阵,只这么点儿兵马,如何伴驾亲征?”

    朱由检苦笑道:

    “袁阁老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么?南京那边,不过一群乌合之众,即便五路大军不去,朕不去,王在晋也一样收拾了……但朕这次,可是把老祖宗丢在那儿不管,还不去迎,如何安心?”

    袁可立也乐了,俯身道:

    “陛下圣明,是老臣疏漏了……”

    十一月二十五日,皇帝颁旨,仍请懿安皇后监国,亲率“十万大军”出京,御驾亲征南京叛乱。

    说是“十万大军”,其实只有两千关宁精锐,伴驾的是祖大寿、何可纲、吴襄、吴三桂四将,七万净军随行,以壮声势。

    行至保定府,净军就回去了。

    自朱由检以下,两千关宁铁骑一人双马,直奔南京而去……

    十二月初三,淮安府。

    朱由检终于追上了先行四日的大部队。

    毛文龙麾下都是骑兵,跑得最欢,已经到了凤阳府,秦良玉、卢象升、孙传庭、张维贤都有步兵,还带着粮草,行军就慢了。

    众将迎驾,朱由检没见毛文龙,便问道:

    “毛文龙呢?”

    张维贤笑道:

    “毛大帅是急性子,见我等走得慢,便先去凤阳府了!”

    这五路大军,以张维贤兵马最多,足足有六万,秦良玉、卢象升、孙传庭各有两万余,毛文龙跟建奴硬刚了一场,只有一万五千多了。

    加起来,倒也有十五万众。

    论爵位、威望,自然以张维贤为首,但毛文龙官职也不低,还有蟒袍,所以张维贤也没怎么约束他,免得惹人讨厌。

    “这厮跑得倒快!”

    朱由检一听,皱眉道:

    “可他只有一万五千多骑兵,万一打草惊蛇,吓到了叛军,一旦逃遁,又不好收拾……不行,朕得先走一步!”

    想了想,吩咐道:

    “秦良玉、卢象升、孙传庭三位爱卿率所有骑兵先行,尽快包围南京,英国公率步兵殿后,朕率龙骑军先走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