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小说网 > 我在大明殖民全球 > 第一百一十二章·叛军起势,南京围城

第一百一十二章·叛军起势,南京围城

    大明皇室袭封,始终坚持嫡长子制:

    皇子封亲王,下天子一等;

    亲王嫡长子年十岁立王世子,长孙立为王世孙,冠服均视一品;

    亲王其余诸子年十岁,则封为郡王;

    郡王嫡长子为王长子,嫡长孙则授王长孙,冠服均视二品;

    郡王其余诸子则授镇国将军,从一品;

    其余诸孙授辅国将军,从二品;

    郡王曾孙均授奉国将军,从三品;

    郡王四世孙均授镇国中尉,从四品;

    郡王五世孙均授辅国中尉,从五品;

    六世以下皆授奉国中尉,不再降爵,从六品。

    大明朝绵延两百多年,册封藩王六十八位,追封二十位,传至今日,尚存的藩王只剩下三十个,然而在籍的朱家子孙却不下二十万,其中大多数已经传承六代以后,都是奉国中尉!

    亲王富甲一方,奉国中尉却只有二百担岁禄,人口不多,尚可温饱,家里亲眷一多,连糊口都难!

    身上都流着太祖的血,凭什么我穷他富?

    想一想,之前连藩王都只是名义上获封某地,实际上却只是吃粮而已,现在最低也能封一县,还效仿东周列国!

    那才是真正的土皇帝!

    一月之间,皇室子孙闻风而动,纷纷云集湖广。

    王在晋并没有因此改变计划,依然按朱由检吩咐率二十万勤王大军直扑黄州府,不期行进途中遭“叛军”夜袭,兵马顿时溃散。

    还没开张,粮草、辎重就先丢了……

    王在晋灰头土脸,收拢败兵退回安庆府,谁知叛军又衔尾追击,当时勤王大军行伍混乱,甫一接阵,伤亡且不足百人,就再次溃散。

    勤王兵马一败再败,从安庆府撤到庐州府,又从庐州府撤到太平府,而叛军连战连捷,几乎毫无折损,便一举攻破了太平府!

    距离应天府,也只有数十里了!

    楚王胜,官兵败。

    形势急转直下,而且各地官府、卫所也严格奉诏,对途经叛军不闻不问,这一场叛乱已经渐渐演变成了武装游行,期间泥沙俱下,不可避免的出现了骚扰、劫掠百姓的恶事……

    这时,堵胤锡起作用了。

    一场法事,借天之威,敦促楚王整顿兵马。

    朱华奎本就是个没注意的酒囊饭袋,能有今日之势,完全是“行森大师”前后奔波,居中调度,对他自然言听计从,当即停下脚步。

    叛军在泸州休整三日,在军前斩首三千多劫掠百姓的恶徒,其中不乏皇族,并再次重申,楚王不是造反,而是兵谏——

    凡骚扰百姓者,斩立决!

    叛军攻战至今,伤亡都不曾破百,而今却为此一次杀了三千!

    血的代价,换回来铁的纪律,游行队伍虽然越滚越大,但再也没人骚扰地方了,而王在晋的勤王大军在送足了粮草之后,也已经退回南京,双方出现了诡异的和平——

    一个说,你来,你来!

    另一个说,别着急,我这就来……

    五月中旬,唐王及湖广的五个藩王先后率兵而来,与楚王合兵一处。

    骑墙派也坐不住了,秦世子朱存枢率兵出西安,瑞王朱常浩出汉中、淮王世子朱常清出韶州、益定王朱由本出建昌府、靖江王朱履祜出桂林,生怕赶不上趟,一路疾驰,往南直隶而来……

    六月初一,叛军攻占凤阳府。

    楚王朱华奎在凤阳皇陵祭拜先祖,而后与唐端王朱硕熿、岷王朱禋洪、襄王朱翊铭、荆王朱慈烟、惠王朱常润、桂王朱常瀛、荣王朱由枵、秦世子朱存枢、瑞王朱常浩出、淮王世子朱常清、益王朱由本、靖江王朱履祜等十二藩王及大量郡王、将军、中尉会盟于皇陵。

    诸王推举楚王为“监国”,并约法三章:

    其一,不可杀官毁衙。

    其二,不可劫掠百姓。

    其三,不可攻伐友军。

    次日开拔,一路旌旗飘飘,经滁州直抵南京,此时天下皇室子孙已大多归于楚王麾下,兵马逾两百万,声势浩大。

    南京城危若累卵,勤王兵马已经全部缩入外城,用块石封死城门,张之极的五千京营骑兵依然守卫宫城,百姓倒是不是很害怕,毕竟叛军虽然人多,却一路秋毫无犯。

    看上去,真是来武装上访了?

    六月初十,叛军合围南京,两百万兵马闹闹哄哄,着实有些控制不住了,“行森大师”适时给出建议:

    南京城也围了,一战可下,然事成之后,这两百万人可都从龙有功,届时封赏得花多少银子出去?

    反正勤王兵马都是土鸡瓦狗,有个二三十万足够了,不如先剔除一部分,不仅现在能省下不少粮草、辎重,且得天下之后,城中兵马皆为王师,也不用再花银子封赏了!

    诸王一听,说得对啊!

    当即由“行森大帅”主持,再次整编兵马:

    以皇室子孙及其家丁、侍卫为主,列为十二军,每军三万人,由十二藩王分别统领,号称“天子禁军”共三十六万,剩下沿途裹挟、招募而来的壮丁,则全部发足饷银,勒令各回原籍,不从者按盗贼论!

    这次整编,解决了两个问题:

    其一,叛军皆已皇室子孙为主,上下一心,号令统一。

    其二,叛军瘦身成功,粮草充足。

    三日后,楚王派信使入城。

    朱由检总算等到了,当即命百官齐聚武英门,几个天武将军抬着软轿,装作一副病怏怏的模样儿,亲自接见了楚王信使。

    一见面,顿时乐了。

    原来,这信使不是旁人,正是大名鼎鼎的“行森大帅”!

    “行森”眼中闪过一丝忧虑,上前合十道:

    “阿弥陀佛,小僧见过皇帝陛下!”

    朱由检没精打采的摆摆手,道:

    “大师,楚王有何话说?”

    “行森”叹了口气,道:

    “请陛下禅位!”

    “噗……”

    朱由检猛地坐起身来,吐出一大口血,指着“行森”,半天说不出话来,百官俱惊,王在晋忙上前道:

    “陛下……不若先回宫,让微臣问他……”

    “朕就要死了!”

    朱由检叹了口气,强撑着道:

    “劳烦大师回去告诉楚王,城中粮草充足,兵强马壮,倘他攻城,又不知多少汉家儿郎流血……请楚王看着同为太祖后裔的份儿上,再等个几日,容朕安心归去,泉下……也好见列祖列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