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小说网 > 我在大明殖民全球 > 第九十章·以工代赈,授人以渔

第九十章·以工代赈,授人以渔

    徐佛鼎鼎大名,年轻时号称“秦淮第一名妓”。

    后来自己赎身出来单干,仗着冠绝天下的艳名,不过几年功夫,就把归家院打造成了秦淮河数一数二的风月场,手里攥着柳如是这样一个风华绝代的美人胚子,怎么可能当女儿养?

    这段时间以来,朱由检算是看出来了。

    徐佛绝对是拿她当未来头牌培养了,柳如是入籍五年,琴棋书画,轻歌曼舞倒是学了个全,但“女儿”该懂的名教礼仪,廉耻避讳,却一点儿都不知道,说起话来,整个儿一女版韦小宝!

    显然……

    不该看的,不该学的,她都看腻了,学全了!

    谁家女儿会这么养?

    正因如此,朱由检才派魏忠贤又跑了一趟归家院,威逼利诱,又是封口,又是造假,洗掉了“未来头牌”杨爱在归家院的踪迹。

    此外,还给柳如是重编了出身:

    自她舅舅杨洁儒病逝后,便被魏忠贤派人救回京师,托一户清白人家教养,这几日又送入宫中,跟归家院毫无瓜葛!

    柳如是这番话,也是朱由检暗中教她的,就是怕老祖宗和周皇后看不起她,这妮子倒也听劝。

    这不是都用上了?

    老太太见她“啥也不懂”,又有侠气,已经生了几分好感,一听这话,一张脸顿时柔和起来,从腕上脱下一个羊脂玉镯子,递过去道:

    “你小小年纪,却能仗义执言,到底没堕了你爹的名声,这镯子随老身也有些年了,便送你了……今后便在皇帝身边伺候着,等回了京师,让皇帝封你个女官,也算光耀门楣了!”

    “谢皇太妃赏!”

    柳如是双手接过镯子,露出一个乖巧的小脸,磕了头。

    周皇后眉头大皱,你不是怕皇帝重蹈覆辙么,连我都不能近身,却送他一个小浪蹄子,到底几个意思?

    旁人不知道,她和琥珀可都听到了!

    年纪虽然不大,但能堂而皇之,说出“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不如偷不着”的怪论,能是好女孩儿?

    另一边,朱由检已经在敬思殿接见大臣了。

    周嘉谟确实老态龙钟,精神也不太好,王在晋倒还行,朱由检特意把话题往辽东引,他也不避讳,滔滔不绝,侃侃而谈。

    客观的说,这老头有点儿眼光。

    他在蓟辽督师任上,已经看出大明自萨尔浒之战之后,就失去了跟建奴决战并战而胜之的实力,认为大明逐渐丢失辽东大部分战略纵深是一个不可逆的趋势,按大明当时的财政,提出了比较消极的战略——

    主动放弃锦州、宁远等地,退守山海关!

    这一点,孙承宗也看出来了,但他性格刚毅,宁可站着死,也绝不跪着活,所以战略与王在晋相反——

    不仅要守住锦州、宁远,还要继续修建战争堡垒,层层推进,不断挤压女真的战略纵深,总有一天,能把大炮推到他鼻子底下去!

    截然相反,自然要吵架。

    俩人为这事儿闹翻,到现在还没和解呢!

    皇帝问起来,王在晋依然坚持己见,说既然现在朝廷不缺银子,就应该以山海关为重点,集中在燕山南麓修建关隘堡垒,修缮联通古长城,把建奴堵在燕山以北,而后积蓄力量,此消彼长,则一举扫灭!

    朱由检笑道:

    “王爱卿此策,也是忠诚谋国之言,只是朕已允了袁元素一手经略辽东战事,说好不掣肘于他,此事不宜再改了……朕倒是另有一事,这几日松江、杭州一带兴大洪,爱卿可有耳闻?”

    王在晋也就是说说而已,他是阉党骨干,曾经帮魏忠贤修纂过《三朝要典》,并以此发迹,去年京师大变天,皇帝借口“除贪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阉党一系一网打尽,他早成了惊弓之鸟。

    此前拒绝内阁的橄榄枝,也是为了自保,此时旧事重提,不过是想为之前的“投降主义”解释一下,免得皇帝翻旧账。

    一听皇帝换了话题,便立即跟上,说道:

    “启禀陛下,这几日各州府已有急报,湖州、嘉兴、绍兴、宁波四府受灾最重,屋舍尽毁,田地侵蚀,沿海各县百姓溺亡者众,横尸路隅,恐有十余万百姓流离失所,只怕四府颗粒无收,又有饥荒……”

    王在晋虽是阉党,却不怎么热衷参与党争,任职期间,也没怎么害人,所以卷宗被朱由检扣下了,打算先用用。

    见他已有准备,杀心又弱了些,微微一笑,说道:

    “之前福王送了三百万两银子助朕南巡,一直也没用上,不料竟遇上天灾,用以赈灾,倒也可解燃眉之急,王爱卿可愿代朕走上一遭?”

    有银子,那还怕什么?

    王在晋大喜,当即拜倒在地,沉声道:

    “谢陛下,微臣责无旁贷!”

    朱由检道:

    “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浙江自古是鱼米之乡,却不能因此而荒弃了,王爱卿此去,当招募灾民自救,舍粥、赏钱,着力疏浚河道、清理良田、修缮房屋等,待洪水消退,仍使灾区耕者有其田,织者有其杼,居者有其庐……倘银子不够,朕再想办法!”

    三百万两银子,救十几万人,怎么能不够呢?

    王在晋愣了一下,忙道:

    “想来是够了,微臣先去灾区巡一道……”

    刚说了一半,朱由检又补了一句:

    “爱卿有大才,只是赈灾,多少有些牛刀杀鸡,朕再给你一个任务,此去巡视,凡贪赃枉法之徒,一律革职查办,倘有囤积居奇,发国难财者,一律按谋反论!”

    王在晋悚然一惊,还没说话,一旁打瞌睡的周嘉谟忽然睁开眼睛,语气却一点儿没有瞌睡的味道:

    “陛下纵容福王、蜀王大行拍卖,江南各地粮食,早已流向河南、四川,粮价飞涨数倍,若论囤积居奇,恐怕粮商人人有份,都要杀么?”

    朱由检嘿嘿一笑:

    “你们看着办,朕只要灾民不寒心!”

    撂下这句,抬脚就走,待到了门口,又回头道:

    “银子在武英殿,二位随时可取……朕丑话说在前头,孙阁老已亲自押运六百万担粮食、三百万两白银南下赈灾,倘在他来之前,灾民尚不能妥善安置,朕可要换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