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小说网 > 我在大明殖民全球 > 第六十五章·孙老头,你敢不敢监国?

第六十五章·孙老头,你敢不敢监国?

    俩老头相视一眼,眼底都有些震惊。

    削藩策一出,各地藩王没志气倒好,倘有人从中挑唆,一两个藩王上了头,必然引得众藩响应,届时中原各地烽烟四起,官兵再适当放放水,一两年之内都拾掇不干净!

    有了内忧,外患不就来了?

    至于造反的藩王,能不能搞得赢,俩人倒是一点儿都不担心,大明两百多年,藩王敢武装上访的,除了成祖造反成功,其他那些……

    都是过家家!

    成祖是成功了,可他是朱棣啊!

    就藩之前,已经跟着太祖打了几十年仗,自己有韬略,军中有威望,就这还又是装疯卖傻,又是吃粪,艰苦卓绝打了好几年……

    眼下这一群猪,哪个上过战场?

    袁可立生怕露馅儿,轻咳一声,转过话题:

    “陛下今日召见,怕不是为削藩吧?”

    朱由检点点头,道:

    “朕这病,养了一个多月也不见好,打算带老祖宗、周皇后去南京散散心,或许有起色,待入夏时,天气回暖再回来……”

    这一把,是不是玩的有些大了?

    袁可立俯身道:

    “陛下尚无子嗣,一旦出京,置朝政如何?”

    铺垫到现在,朱由检才抛出重点:

    “朕游幸南直隶,主要是养病,京中事务繁杂,也不要舟车劳顿,来回折腾了……朕打算请懿安皇后垂帘听政,暂行监国,诸位阁老共辅朝政,二三月间,当也没什么大事……”

    挑动藩王造反,还嫌不够,竟然还要搞一个后宫干政?

    六个老头眉头大皱,孙承宗忍不了,先出头道:

    “陛下,此事万万不可……太祖留有遗训——后宫不得干政!倘懿安皇后垂帘,势必遭天下士子攻讦,反而不利朝事……”

    朱由检嘿嘿一笑:

    “懿安皇后不妥,便请孙阁老监国好了!”

    “万万不可……”

    孙承宗直接跪了,哪有让大臣监国的,我又不是王莽!

    “老臣宁死不敢从命!”

    “好吧……”

    朱由检很失望,看了一圈,问道:

    “你们……谁愿意?”

    “臣等万死,不敢从命!”

    袁可立五人心惊肉跳,也跪了,你这不是逼良为娼么?

    “那还能怎么办?”

    朱由检拉下脸,不悦道:

    “让懿安皇后监国,你们不同意,让你们自己监国,也不同意,难道非把朕困在这天寒地冻的紫禁城,等死么?”

    “臣等不敢!”

    六个老头满头大汗,皇帝连“等死”的话都说出来了!

    一个不好,就是忤逆,哪还有的选?

    默默交换了眼神,两害相权取其轻,懿安皇后素有贤名,也不是蛮横无理之人,短时间内,应该不会出什么岔子。

    要不然……

    还是,先从了吧?

    “还请陛下颁旨,尊懿安皇后垂帘、监国!”

    这不就得了?

    朱由检这才转了颜色,笑着说:

    “诸位请起,这事儿先不要外传,懿安皇后恐怕也不愿意,等朕出行那一天,再予颁旨不迟!”

    你还知道她不乐意啊?

    这种烫手的山药担子,谁拿手里,祸祸谁……

    六个老头深表同情,齐齐俯身:

    “陛下圣明!”

    内阁众臣前脚走,后脚鸳鸯就扶着老太太进了门,远远瞥见朱由检在那坏笑,自然猜到了,笑着问道:

    “怎么,大臣们答应了?”

    朱由检笑道:

    “孙儿让他们自己选,要么请皇嫂监国,要么让他们推举一人监国,谁知几个老头子都不乐意,退而求其次,只好答应下来了……”

    你可真损!

    老太太一怔,笑骂道:

    “哪有大臣监国的理儿,这哪里是选,分明是堵他们嘴……”

    正说着,曹化淳匆匆来报,说袁阁老求见。

    这老头儿,该不是反悔了吧?

    老太太这次没躲,笑嘻嘻的坐在一旁,打算看皇帝的笑话。

    太祖留下铁律,哪能那么容易被你说服?

    谁知,袁可立进门行礼,直接问道:

    “陛下何时起驾?”

    朱由检笑道:

    “袁阁老这么着急?”

    “不是,不是……”

    袁可立一脸尴尬,忙解释道:

    “依旧制,初九便要举行会试,陛下若不急着出发,可先定下主考、同考,会试题目,也需先看一看……”

    看他表情,显然不只为会试而来,恐怕是要问“削藩策”,只不过没想到皇太妃也在,却不好问。

    可会试考的是是八股文,我会看个锤子!

    朱由检头都大了,连连摆手道:

    “不必看了,朕这两天就走,袁阁老找懿安皇后商议便是……”

    袁可立笑道:

    “陛下不等几日,召见诸王了?”

    你可是要行削藩策啊!

    可恶……

    又将我军!

    朱由检还没搭腔,老太太也出了帮忙了,笑嘻嘻的劝道:

    “新皇登基,万象更新,皇帝还是先等等,待安排好了会试、殿试,过几日再走不迟,否则‘天子门生’,岂不是成了‘监国门生’?”

    “皇太妃所言极是!”

    袁可立见机,立即出言附和。

    “好吧……”

    鲁迅先生说过,真的猛士,敢于直面看不懂的八股文,朱由检见躲不过去了,只好应下来,说道:

    “袁阁老为主考,孙阁老为副,其余二十位同考官,依然由礼部主持廷推,从翰林院、六部、各寺选拔,题目袁阁老自己斟酌吧!”

    这倒不是朱由检厚爱,历来主副考官都是内阁首辅、次辅,这是荣誉,也是责任,袁可立也没推脱,俯身道:

    “老臣遵旨!”

    袁可立对“削藩策”心痒难搔,但这是慈宁宫,还能让皇太妃走啊?

    之前有杨鹤等人在场,不好问。

    想着打个回马枪,没想到皇太妃又回来了,更不好问。

    没奈何,只好先闪了。

    时间紧,任务重,还有七天就考试了!

    袁可立拉着孙承宗熬了个通宵,第二天一早,便红着眼睛,揉着眼屎,晕晕乎乎拿着新鲜出炉的会试题目,跑来慈宁宫,让皇帝过目。

    大明朝的会试分三场进行,分别在:

    二月初九日、十二日和十五日。

    第一场,经义。

    第二场,论、诏诰表、判语。

    第三场,时务策。

    说通俗些,其实是写三场作文:

    第一场,命题八股文。

    第二场,公文写作。

    第三场,阅读理解,文体不限,喷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