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小说网 > 人生浮沉 > 读《活着》

读《活着》

    书,对于我这种习惯慢品生活的人来说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捧一本书坐看天上云卷云舒,观庭前花开花落,书中有人生百态,世事炎凉;有,柴米油盐,又有那取之无尽,用之不竭的“智慧”。

    无论酷暑寒冬,身边都少不了各式各样的“书”。一摞又一摞的书陪我走过年少懵懂岁月。

    翻开那一张张平整的封面,看那一张张拨动人心弦的文字,心便会不由得静下来,仿佛自己也是书中的一部分,那一件件跌宕起伏的故事,无一不摄人心魄,散发着着独一无二,如流水随着时间流逝,抚过无数人的心。

    书,与我共度流年。

    我是很爱读书的,各种各样的都读,不挑。

    近日来,我读了余华的《活着》,有了些浅薄想法:

    “鸡养大后变成了鹅,鹅养大了变成羊,再把羊养大了,羊就变成牛了。”福贵守着父亲的遗言在租来的五亩田里没日没夜的辛苦耕耘。

    但世事无常,老实人“福贵”最后面对了所有悲遇,女儿聋哑残缺了,连母亲死前最后一面也未曾见到,自己的境遇更是惨不忍睹。以我的浅薄见识来说,我无法想象那么苦的坏境,是什么使他坚持“活着”。

    “作者”认为:“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我起初是不太理解的,但岁月漫长,我我想终将明悟。

    作者余华认为作家的使命不应该是发泄,不应该是控诉或者揭露,他应该向人们展示人世间的“美好”。而他所说的“美好”并不是那种世俗意义上的美好,而是对一切事物释然之后的超然,对善与恶的一视同仁,用超脱于世外的眼光看待世界。

    所以他才能够以异常冷静地笔触描述了福贵这位老人的一生,告诉我们活着就是“活着”。

    但在我看来,活着不仅是活着。每个人生来本无任何使命的,但随着时间和岁月流逝,在年龄增长的同时,担子也在增加。

    请细想:

    人一生得是经历多少磨难,才能真正里外如一的做到往事如烟,随风而逝,去留无意?得是要看过多少悲欢离合,才能真正做到云淡风轻,波澜不惊?得是承受了多少不幸,才能真正铸就一颗坚韧的心脏,在若干年后,上扬嘴角,将曾经的痛苦遭遇娓娓道来,再说一声现世安好?

    我曾一度觉得自己这短暂的人生很悲惨,但当我读完《活着》时。我才明白,自己何其有幸生在一个和平而强盛的国家,从小远离战乱,能够安安稳稳的过完一生,不必随时担忧生命会无缘无故的消失。

    那么什么才是“苦”?

    我不禁沉思,由此我想到了,中国从一个落后而贫穷的国家到如今的盛世强国,是如何来的?

    那个“时代”才是苦,面对现在生活中的一切挫折与苦难,“福贵”这样的人很多。但就是如此恶劣的条件下,无数“福贵”这样的普通百姓“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这才有了今天的“中国”。

    故而如今我们这一代少年,站在时代的风口,更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守太平。”

    请诸君与我共听龙呤,看我华夏少年“盖压天下群雄”。

    老一辈的任务已经完成了,所以现在该我们接过这一个时代的重任了。我们不仅仅是为了我们自己而活着,我们更是为了替无数先辈看如今盛世山河;一切皆如“您”所愿。

    我们今天更应该清楚的知道,我们的背后是家园,是亲人,是祖国,是中华名族几千年来的传承,所以我们无路可退。

    故而,请诸君与我共起新征程,为祖国之复兴而奋斗。

    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