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小说网 > 快穿历劫成神 > 第2章 和亲皇女1

第2章 和亲皇女1

    根据惯例,无论皇子公主都要满月后方赐名,出嫁时方加封、赐食邑,即使是太祖时最受宠的齐国公主,在未出嫁时也只是赐了封号,并无赐食邑。

    如今华钧姹刚出生,便破了例,得了如此大的恩宠。

    惠妃虽然心里想得清楚,不过一个公主,没什么妨碍,但情绪上终究还是过不去,忍不住对儿子抱怨道:

    “一个丫头,早晚要嫁人的,哪里受得住如此天恩!你看看太祖太宗,甚至先帝时的公主,哪一个像她似的,才出生就如此嘚瑟,也不怕折了以后的福气。”

    大皇子才七八岁的年纪,人却极懂事,沉稳地安慰道:“母妃不必忧心,父皇对永嘉虽然疼爱了些,但再怎么样也越不过礼制去。日后儿子封王,封邑起步便是万户,永嘉便是再得宠,父皇也不会让她带着那么多食邑出嫁的。”

    “而且,俗话说,’立嫡立长’如今没有嫡子,儿子这个长子的地位自然不一般,母后的福气还在后头呢。如今跟个小丫头置气什么。”

    听了这话,惠妃忍不住笑起来,她看着大皇子道:“还是我儿有见识。你只管放心读书,好好讨你父皇的欢喜,宫中有母妃在,定然不会拖你的后腿。”

    “永嘉是不足为虑,倒是老三你可得注意,他与永嘉一母同胞,爱屋及乌,亲妹妹得宠,必然会惠及于他。若是陛下喜欢他,未免会想把更好的给他。天家最好的,除了那个,还有什么呢。”

    大皇子听了,笑道:“多谢母妃教诲,儿子会注意的。天家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这一母同胞的兄弟姐妹,也未必个个都感情好。”

    如此,华钧姹的出生在宫中也不过引起了一点儿小波澜。

    淑妃掌管宫权,一向是极为谨慎的,见皇帝重视,她回宫便立刻召见了宫正,让其不可怠慢匡昭仪衣食摆设各方面的用度。对于永嘉公主要更加上心,一应衣食布料都要检查再三,妥当了才可送过去。

    淑妃道:“或许有人争斗,误伤了公主,那我也不问前因后果,我只问罪于你。你既位居宫正,位高权重,也得承担起责任来。”

    宫正连忙应了,回去又警戒各宫各局的女官,使其各自回去约束属下,不能有一丝错漏。

    淑妃自卯时起身,一直忙到太阳西斜,连饭也只是匆匆吃了几口。如今暂时歇下来,只觉得浑身疲惫,头昏脑涨。虽都是些琐事,却极为费事,又不能不管。

    大宫女慧心连忙帮着拆了发髻,扶着淑妃靠在榻上,自己跪坐在脚踏上帮淑妃捶腿。

    慧心一面给淑妃锤肩一面道:“娘娘如此小心,惠妃恐怕会不高兴。”

    淑妃叹息道:“惠妃不高兴也不过是当面呛我几句,背地里说几句,使点绊子,能有什么大事。可若是出了岔子,惹了陛下不高兴,卸了我掌管宫务的权利,在这宫中,我怕是连匡昭仪都比不得。”

    “惠妃膝下有大皇子,她出了错,陛下看在大皇子的面上也会睁只眼闭只眼。我跟陛下虽然白担着亲戚的名分,一来关系疏远,二来,先帝又那样厌恶母家,陛下也未必就有多喜欢。”

    慧心叹息道:“若是昭明太后还在,又何至于……娘娘,我说句不该说的话,您不该喝那药,若是您膝下有个一儿半女的,陛下就是看在皇嗣的份上,也得对您留些情分。”

    淑妃冷笑道:“什么情分?人活着才有情分。我为什么要生儿育女,姑祖母也生了先帝,结果怎么样?

    “姑奶奶病倒在床上,他不敢说半个字,等人一死,连头七都等不及,就贬斥杨家,若非朝臣极力阻拦,姑祖母的后事怕是连普通太妃的都比不上。生什么孩子,不过也就是那样罢了。”

    她说着忍不住意兴阑珊起来,“姑祖母当年摄政,何等的风光无限,可惜一死,人亡政息,又留下了什么呢!”

    想起昭明太后大权在握的十年,慧心也觉得恍如在昨日,那时是何等的喧哗热闹,姑娘又得太后娘娘喜爱,冠绝京都,那时又怎么会想到今日。

    杨家也不是个好的,当日百般疼爱,说得比唱得好听。先帝一发怒,立刻就想也不想就将姑娘送进了东宫,意图讨好皇家,也让先帝发泄怒气,哪里替姑娘想过一星半点的。

    想起杨家,慧心忽想起一事来,遂道:“娘娘,前日杨家递了牌子进宫,说想在初二觐见后妃时想进来见见娘娘。”

    淑妃道:“他们又折腾了什么?往日全家靠在昭明太后身上,如今又想靠在我身上?”

    “可不就是这样”,慧心道,“听说大皇子要选伴读了,京里上上下下不知多少人家在为这事忙活。如今中宫又空缺,没有嫡子,长子的分量可不一般,这’打小的情分’可不就被许多人惦记上了。”

    这里主仆两个正说着话,含光宫里却一片欢声笑语,匡昭仪听见宫人说了女儿的特殊待遇,心中也欢喜起来。

    自己想一想,女儿虽不能当做依靠,但能承欢膝下,又得陛下喜欢,日后也好提携儿子,也有许多的好处。

    匡昭仪人虽躺在床上,也忍不住吩咐人换起屋内的各色摆饰。

    不多会,又见尚服局、尚食局、尚宫局陆续送了许多上品的东西来,东西倒还是其次,主要是这态度。往日这些宫官哪里将自己放在眼里,便是有了三皇子,也不过是用度不缺罢了,谁知今日竟这样客气。

    匡昭仪喜笑颜开,令人打赏了宫局的人。她自己也心知这都是女儿的功劳,忙命道回:“将公主抱来。”

    小公主刚刚出生,皱皱巴巴的,没个漂亮模样,匡昭仪却越看越觉得这孩子好看,不但好看,还是个有福的,刚出生就知道惠及母妃。

    “想我当初生了三殿下,陛下也没什么反应,如今得了这个孩子,竟是得了她不少光。你们务必好好照顾公主,日后也有你们的好处。”

    底下人都消息最是灵通,陛下的态度,淑妃的态度他们都比许多主子提前知道。如今有机会伺候公主,自然说什么都答应,一个个脸上也是喜色充盈,嘴里不断说着恭维昭仪与公主的话。

    得意了一会,匡昭仪又吩咐人给公主收拾屋子,又要敲打伺候公主的丫头奴才,又要嘱咐喂奶的奶娘,忙得不行。

    这永嘉公主,刚刚出生连话也不会说的小人,伺候的人已经有了四五十个。

    贴身的丫鬟4个,照看的保姆10个,喂奶的奶娘10个,并其余洒扫做杂事的宫女内侍等加起来也有二十多个,一群人站在屋子里,将屋里的光遮了个严严实实。

    这还只是贴身伺候的奴才,待公主大些,还要准备教导的女官数人。以及永嘉公主的食邑诸事亦得有许多人照管。真要仔细掰着指头算下来,怕是上百人都不止呢!

    如今匡昭仪只是见了贴身伺候的,便已经惊叹道:“这才是天家贵女的气度呢。想我如今也是个正三品的宫妃了,却也还得委屈跟人住着,她一个小孩子,倒这样的奢华了。”

    说着说着想起自己幼时的待遇,再对比女儿,匡昭仪忍不住觉得心酸,眼泪也忍不住掉下来。都是人,怎么差别竟这样的大呢!

    伺候的人忙劝慰道:“公主天生贵胄,娘娘也是天生贵体,不是一般人能比的。娘娘切勿伤怀,您的福气还在后头。所谓苦尽甘来,您以前将苦吃尽了,以后的每一天都是福。”

    匡昭仪方擦了眼泪,又对人道:“快让人去禀告陛下,就说公主的屋子不够,看陛下怎么安排。”

    伺候的人领命去了。

    皇帝道:“不能委屈了公主,先将其她宫妃迁出含光宫,再着人将西边福宁宫收拾出来,等公主大些住。”

    内侍答应一声又恭维了皇帝几句,便连忙让人传话去了。既然涉及宫务,具体事情就不得不告诉淑妃与惠妃一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