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小说网 > 逆流香江二十年 > 第38章 报界热闹了

第38章 报界热闹了

    薪酬制度,是李清源、叶盼盼、高妹许文慧他们三人共同讨论出来的。

    开始高妹很不理解,凭什么销售可以赚那么多。

    哪怕李清源和他解释,未来货币会不断贬值,提成部分对利润的占比会越来越少,她依旧不能释怀。

    然后周日的时候,叶盼盼带着她亲自跑了下市场,许文慧差点没哭出来。

    在办公室里吹空调的人,是无法想象地推展业到底有多难的。

    所以现在招募的二十几个人,别看此时热情高涨,见真章的时候,一定是会不断掉队的。

    这一针鸡血管多大用,李清源心里也没底。

    不过他必须要这么做,大浪淘沙始见金,真正脱颖而出的人,在预想里,是要有更辉煌的成就。

    剩下的人里,将会成为一叶知秋的基石,辅助香江的报贩,以报纸为支点,拓展更多零售业务,撬动全港民生百业,甚至击败英资控股的洋行!

    很有难度,很刺激的想法,可能性几乎为零……但他想试试。

    当然,目前那些还太远。

    随着李清源走下台,叶盼盼听到了前所未有的掌声。

    而且还有个大胆的女孩儿,在他退场的时候站来大喊。

    “李清源我爱你!我相信你,我们一起实现你说的那些好不好?”

    叶盼盼乜了她一眼,记着这丫头叫苏小糖,今年17岁,又是一张娃娃脸……

    李清源有点囧,对这么小的孩子实在下不去手,讪讪道:“呃,对不起,我还没做好开启一段新恋情的准备……”

    说完逃似的离开了会场,引得众人哄笑。

    只有苏小糖怔怔自语:“唉,他被伤害的太深了!”

    -----------------

    李清源周一发表在《天天报》那篇文章,在普通市民间,并未产生多大影响。

    但在报业之中,却掀起不小波澜。

    周二一早,麦威大厦9楼,《香江时报》区域办事处。

    张亨福坐在客位上小口抿着茶,拿着一份《信报》翻过来看过去,就是没找到自己想见的内容。

    “你翻什么呢?”

    说话的人叫邹江,是《时报》的区域经理。

    张亨福又高又胖,他正好相反,又瘦又小,颧骨高,瞳孔小,棱角分明,脸型乍一看像只青蛙。

    “我在想林生可真能忍啊,我那么骂他都不给个回应?”

    邹江道:“老张,你别和我装糊涂,那篇文章是谁写的?”

    张亨福皱皱眉:“怎么你不信是我写的?”

    “屁,大家这么熟,你什么水平我不知道?”

    张亨福撇撇嘴:“你打听这个做什么,我的人你也想挖?”

    邹江笑呵呵给张亨福的茶碗满上:“能给你们写稿,就能给我们写稿,咱两家关系这么好,偶尔你也把这杆枪借我用用嘛……”

    香江报业龙蛇混杂,幕后的控股大概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一种是商人办报,报社只是工具,另有其他大生意作为基柱。

    由于资金规模大,发行量自然不低,能接受报社不赚钱甚至短期亏损!

    无论《东方报》还是《南华报》,甚至《天天报》都是这种类型。

    第二种是文人办报,比较典型的像林山止,资金规模相对较小,不可能担着亏损去增加发行。

    这点从报社的选址也可见一斑。

    比如麦威大厦的三家报社,《天天报》和《时报》仅设个办事处,论规模就已经相当于整个《信报》。

    剩下的就各有立场了,比如《时报》背后就是台资。

    英资的有《卫报》《泰晤士报》;

    内地背景同样有《大公报》《商报》和《文汇》等。

    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香江的报社之间常常笔战。

    论战一起,若是胜利,不光发行量能提高,还能获得在民间的威望。

    公信力一旦上来,背后的利益不可想象。

    所以,一支好笔的价值要远超小说作家,这点还是参考金镛和林山止……

    邹江的提议很冒昧,张亨福没回应,反是说起了另外的事。

    “老邹,《时报》在九龙的代理业务包给谁了?”

    邹江道:“我一个老领导的舅兄,你问这干嘛?”

    张亨福哦了一声:“他一年给你多少钱?”

    别怪张亨福直接,邹江和他不同,因为台资的背景,对方算是公门中人,而且由于港府的律法管不到他们,对收钱这种事一向不忌讳。

    这句话戳到了邹江的痛点,骂道:“给个屁,一毛钱都拿不到。”

    “你那个领导退了没?”张亨福追问。

    “来年退。你怎么问起这个了?”

    张亨福轻咳了一声,神秘兮兮道:“我和你说件事,萧先生要来香江了。”

    邹江一愣:“哪个萧先生?”

    张亨福比划了个写字的手势,邹江秒懂,只是有点不敢信。

    “萧亦?作家?写武侠小说的那个?”

    张亨福慢悠悠喝了口茶:“上午十点的飞机,你那个代理,有个去接机的小年轻想做……”

    别说邹江,今早得到消息时,张亨福也处于震惊状态。

    他听说萧亦这个人挺爱交朋友的,如果李清源能七拐八拐的托到关系,再软磨硬泡几个月,萧亦抹不开面子,可能会随手写点什么打发他。

    万万没想到,这才三天啊,萧亦居然亲自来了?

    这得是多大的面子啊,别说李清源,林山止有那个人脉吗?

    问题是,一开始的联络方式,还是从自己手里给出去的,这让整件事变得魔幻起来。

    早上李清源给他打电话,把事情一说,问他能否利用这层关系拿到《时报》在九龙区域的发行,张亨福想都没想便同意了。

    又不是控股报社,仅是发行业务的话,萧将军的面子好使!

    果然,邹江宕机了两秒,满是羡慕道:“老张,不声不响的,你还有这个关系呢?行,我同意了,以往和萧先生仅是神交,这次他来港,你可得给我引荐引荐。”

    至于对方嘴里那个年轻人,自动被他忽略了。

    “引荐?放心吧,有的是机会。”

    邹江呵呵冷笑两声:“你可别支我,我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

    张亨福往椅子上一靠,拍拍手里的报纸,意味深长道:“唉,老邹,你看《信报》这篇文章多好啊,林山止亲自主笔,写了个武则天盛赞骆宾王的历史典故。

    我看香江报界马上要热闹了。没准萧先生见到此等盛景,久居香江不走了也说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