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小说网 > 我在淮北种橘树 > 第一百章 门口堵了个小圣僧

第一百章 门口堵了个小圣僧

    新来的掌院主理文城后,抢去了隔壁大雄宝殿和三清台不少的风头。

    大雄宝殿和三清台的主事人对此颇有微词。

    原本这附近百里的幼童若是上山,基本都入了他们两家门下。

    可这姓孟的掌院来了之后,马不停蹄地便开始了一阵大刀阔斧的祸祸。

    还真别说,虽然这周遭文风很差,但不知道这位孟夫子给老百姓们灌了什么迷魂汤,原本信佛信教的百姓还真就将人送到小破文城里头去了。

    呸呸呸!

    什么文城?

    顶多……算是个小破书院。

    但其他两家总不好意思登门要人,说出去毕竟不好看,加上这股势头还不见得能够长久,因此还算是相安无事。

    除了大雄宝殿里的一个小和尚。

    小和尚法号妙善,长得珠圆玉润,煞是可爱。眉目间还有几分慈悲像,人相如佛相。

    妙善是大雄宝殿的老方丈前几年云游时捡回来的,令大雄宝殿众僧人啧啧称奇的是,他好像天生便通晓佛理一般。

    各种枯涩难明又拗口的经篇他只消听上一遍便能熟诵,众人直将其视为古佛再世。

    妙善认死理儿,换句话说……

    一个字:轴!

    小和尚不仅有天分,也打心底里信佛,还想让别人也跟着信佛。

    怎么说呢?

    小和尚去年正式被老方丈点上菩萨戒时便立下愿景,要普度众生成佛,人人得见极乐大道。

    好嘛!

    隔壁那两家不懂事儿的就成了小和尚第一个要度的地方。

    自从得了菩萨戒后,妙善几乎每天都会跑到三清台下念经,也不管人听不听,更不管人赶不赶他,一轮寒暑皆是如此。

    虽然一无所获,一个人也没能度过来,但妙善并不气馁。

    后来孟夫子来了文笔峰,文城大有起色,每日都有蒙童进出,于是小和尚改弦易辙,跑到文城的小破门下念起经来。

    还别说,许多心智不坚的小娃娃原本就信佛,还真个跑到隔壁去了。

    新来的掌院孟夫子对此只是淡然一笑,便由得他去了。

    妙善便带着“叛变”过去新剃度的小沙弥们一起盘坐在文城门口念起经来,也不阻人进出,就是念个没完。

    一时引为笑谈。

    文城在山之南,也就是阳面,三清台和大雄宝殿则是在山阴。

    方圆赶到文城门前之时,险些以为自己走错路了。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

    什么时候文城该念佛经了,不该是圣贤书文吗?

    坐在最前面的是个穿着黄色海青的小和尚,看上去也就是十二三岁的样子,大约与自己同龄。

    方圆拱手行了个儒家礼节,道:“小师父,这里难道是大雄宝殿?”

    小和尚站起身,睁开眼睛,单手竖于胸前躬身见礼道:“施主,这里是文城,要去大雄宝殿请往山后去。”

    方圆客气的道:“多谢小师父,我为文城而来。”

    小和尚点点头,重新盘坐下来,旁若无人的继续诵经。

    好家伙!

    方圆顿时觉得这个小和尚很有性格。

    抬头望去,文城的山门上挂了块匾,匾上以正楷写着四个大字。

    院内铜人。

    从狐岐到文笔峰这一路上,方圆与别人攀谈时已经知道了关于碧江的一些传说。

    河里捞出来三教祖师铜人嘛。

    山下的镇子还因此得名,就叫铜人。

    方圆放眼打量进去,门脸之上果然露出一尊巨大的铜像,宛若天成。

    铜像是一个慈眉善目的高大老人,头上戴着与先生一样的浩然正气冠,穿着与自己身上一般无二的儒家白衣,手里握着翻开一般的竹简,只是一眼,方圆便觉得一股厚重的浩然气朝自己袭来。

    他顿时怔在原地。

    仔细端详元圣铜像的面容之时,心头竟生出一股子荒谬的熟悉感,就像似曾相识。

    但却并不是好感,反而有些淡淡的抵触。

    方圆都不知道这怪异的感觉是从何而来,他从地上捧起一堆雪,在自己的脸上搓了搓,狠狠地晃了两下头,才将这种感觉从脑海中驱逐出去。

    地上的小和尚似有所感的睁开眼,奇怪的望了望眼前的白衣少年,却没想出个所以然来,于是又开始诵经,就是声音不自觉的提高了几分。

    方圆并未在意,他将小浣娘从马上抱了下来,而后将行囊和酒葫芦重新挂在身上,这才一手牵马、一手牵着小姑娘走到牌匾下。

    刚想要说话,却犯起难来。

    按理来说先生是文城城主,自己也该是文城的人,但直接走进去好像又有些失礼。

    若是要通告一声吧……还真不知道怎么说好。

    总不能直接来一句“我是城主的弟子”吧……

    旁边的小浣娘看着踌躇不前的方圆,不禁有些无语,她两只手凑到嘴边,作喇叭状,朝着门里喊道:“你们家城主的徒弟来了哦!”

    方圆顿时傻眼了。

    虽然事情就是这么个事情,但就这么直挺挺的喊出来,终归还是有些失礼的。

    但要让他说小浣娘几句,他还真说不出口,小浣娘也是一番好意嘛。

    就在他思绪纷乱之际,一个老儒生从元圣铜像后头走了出来。

    方圆顿了顿,躬身行礼道:“学生方圆,见过前辈。”

    元圣铜像离大门有十丈远,但老儒生走得很快,方圆才说完话没片刻,便感觉自己的手被人扶了起来。

    老儒生看上去精神矍铄,头发虽然已经花白,一双眼睛却祥和而有神。

    他笑着道:“早就听说姜不器收了个叫方圆的弟子,今日终于见到你了,我是掌院孟彟,你既是城主的弟子,来文城便当如回家一般,不必拘礼,进来吧。”

    孟彟的声音很平和,透着一丝丝正气。

    只是几句话的功夫,方圆对这位孟彟先生的印象极好。

    “孟先生,文城庄严之地,这马……”

    孟彟毫不在意的笑了笑,道:“文城在心中,便在修罗地狱也是人间清净,牵进来吧。”

    方圆不禁肃然起敬。

    听听!

    人家孟先生这话说得多有道理,方圆甚至觉得这位孟先生比起先生也不遑多让了。

    谁料孟彟的下一句话,便让他大跌眼镜。

    “妙善,带着人回去吧,你再这样我可就要揍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