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小说网 > 我在淮北种橘树 > 第三十二章 华盖

第三十二章 华盖

    远山之上。

    穿着青布衣的剑客脸上欣喜莫名。

    高瘦剑客手里握着一条长长的绸缎剑囊。

    矮的那个脸上稍有不虞。

    “师兄,为什么不让我动手?”

    高瘦剑客挑了挑眉头,道:“只是取剑还算不得生死之仇,若是杀了人,就是将文城城主和云梦商社得罪死了,姜不器那等人物,你敢肯定他没有办法找出我们来?只是丢剑,又是同辈之间的纷争,我料他不会过问,赶紧带回去给师傅看看,由他老人家来做主才是。”

    矮的剑客仍有不忿,却只能郁闷的点头。

    两人向东疾驰。

    ……

    方圆醒了。

    不同于以往,他没有第一时间去找这些时日里须臾不曾离身的少年游,仿佛忘了自己还有这把剑一样。

    他笑着从紫裙女子腿上抬起头,道:“姐姐,你们都没事,各位大叔没事吧?”

    陈青亦是笑着回应道:“没事的。”

    一旁的紫裙女子望着少年,欲言又止,被姐姐的眼神劝了下来。

    三个大汉同时竖起大拇指,异口同声的道:“方圆小哥儿,厉害厉害,比那两个反骨仔可厉害多了,要不怎么说是城主的弟子,硬是要得!”

    陈红扯了扯少年的脸蛋,良久才哭丧着脸道:“都是人,怎么你们都这么厉害呢?那个小混蛋也是,你也是,就我练了十几年的剑,还是没有什么用。”

    方圆笑着道:“陈红姐姐,我其实很差的,是因为长辈给了些东西,这才能打得过那蛇妖。”

    还是陈青一锤定音。

    “好了,准备一下,我们该出发了,离着武陵郡城还有三百多里路呢!”

    其他人只能收起心中的讶异与兴奋,各归其位。

    方圆欣然点头,仍旧是背着行囊和他的大酒葫芦,右手成剑指,一步一步地走起剑桩来。

    就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

    马车不疾不徐的缀在少年后面。

    穿着紫色长裙的陈紫掀开车帘,一双美目始终落在前方一步一个脚印的白衣背影上,她脸上有些担忧,手里紧紧地握着一根玉簪,修长的手指攥得发白。

    陈青轻轻地拍了拍她的背,微微摇头。

    前头传来琅琅书声。

    寒冬中,宛如关山之春风。

    “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君子而诈善,无异小人之肆恶;君子而改节,不若小人之自新。”

    “……”

    紫裙女子鼻子一酸,不由得掉下泪来。

    昨夜少年孤身踏入茫茫河时,她没有哭,后来少年重伤昏迷,她也没有哭。

    走江湖嘛,哪个不挨刀哟?

    这时却忍不住了。

    陈青笑着揽过妹妹的纤薄身子,玉手在她肩头轻轻拍着。

    前头的少年渴了。

    他解下背上的大葫芦,举着大红葫芦灌了满满一大口的苞谷烧。

    辣得够劲儿!

    暖得透彻!

    如此,方才是读书人走江湖。

    方圆继续走起剑桩,口中念诵书文。

    他觉着自己其实挺幸运。

    除了没有见过爹娘,别人有的他都有,别人没有的,也有挺多。

    仔细想想。

    有给自己起了方圆这个名字的父亲,念书之后才知道,地方天圆便是茫茫世界,父亲不让自己读书,却留下了所有的书,书里文章千钟多。

    还有母亲,那个从自己记事以来就默默操持着一家生计的美丽妇人,她没有给自己讲过什么大道理,可能是自己也不太懂,但却在日复一日的相处里告诉了方圆怎么做一个人。母亲长得其实很好看,就是手上的茧子多了些,其实她更应该像镇子里看到的贵妇人那样体面才对。

    所以后来方圆就不舍得让她干活了,也不让妹妹干活,就是怕妹妹的手也变成那样。在方圆看来,像她们那样好看的女子实在不该将手泡在阳春水里去,自己来做最合适不过。

    后来遇到了老许头,一个猥琐的老光棍,为初次到镇上的局促少年在大雨中打开了一扇门,他才卖出了第一挑炭。

    再就是小虺和先生,那就不必说了。

    原本以为老头头儿就是个普通老人,后来才知道每次都催自己去泡茶唠嗑拉家常的老人是个了不得的大剑仙,年轻时俊得很,于是又多了把剑。

    所以这些年,方圆一直很满足。

    有个家,能卖炭挣钱,成了读书人,背上了了不得的剑,能像傩戏本子里的人一样背着酒葫芦走江湖。

    哪儿去找这么好命的孤儿哦?

    拥有的已经太多太多了,多到少年从小到大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砍柴打猎,种菜泼粪,养猪打谷,就是不敢让自己忘记这些。

    后来走进了江湖里,又遇到了桃映山庄的那对父女,遇到了兼非城来的王沧海,为别人讲了一场自觉有道理的道理。

    王沧海也是个讲道理的人。

    乃至后来的梅遇春,还有不苟言笑的徐十九,皆是方圆所认为的君子。

    信青衣嘛!

    还有陈青姐姐,虽然是五个小刀钱买了米酒和葫芦,但是心意却留在了方圆的心里,后面的剑囊就更不必说了,方圆虽然年少,但懂的。

    另外两位姐姐交集少些,但也都是很好的人。

    再到清风镇砸缸换匾的酒铺掌柜,方圆第一次为别人留下了墨宝,写了两个方方正正的楷字。

    唤作良心。

    再到五华山,见到了先生说的山鬼,漫山寒梅,红梅落成掌心“东去三十里”。

    又遇到了恶的灰蟒,还是为别人讲道理,为死在蛇妖嘴里的人讲道理。手心里有行意剑气,少年游里还有小虺,怀里有蛟龙胆,于是破开水府,又讲成一桩道理。

    拥有的东西越来越多。

    方圆觉得自己没失去过什么。

    直到服下蛟珠后。

    丢了老头头儿给的剑。

    那也无妨的,还是可以讲道理。

    但不能当时就讲。

    方圆从小惯了看别人做事说话,但却不敢说,总觉得自己的道理不定就比人家的对,但他不是个蠢人。

    他不想逼着玉剑门的两个青布衣剑客杀人。

    自己一个人倒是无妨,即便身体没有恢复,但也不怕,但旁边还有别的人,这个道理便不能立刻就讲了。

    他从小最怕的就是给别人添麻烦。

    不论是亲人,还是朋友,他都自觉配不起别人对他的好,那就只能多替着做,多替着说。

    自从懂了道理后,他想着为世间的老许头讲道理,为李令月讲理亏的道理,为死了的人讲活着的道理,就是没想过为自己讲道理。

    遇上的人都很好。

    自己也莫得啥子道理可讲嘛!

    老许头讲江湖里有茫茫海的人不像人,以前方圆一点不懂,现在懂了一点。

    不过书上的道理应该差不到哪里去。

    人谁无过?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再走两百里有座桃花山,要去给老许头送封信,然后很快就到郡城了,那时便不用再护送陈青姐姐的车队。

    方圆觉得,那时底气会足一些,堂堂正正的再去为自己讲一遭道理也未尝不可。

    若是能要得回来,那就是再好不过的事情,捎带着还能做一件诲人的善事。

    父亲留下的书里有一本道德书文。

    唤作《三命通会》。

    里面不是儒家读书人要修习的圣贤文章,而是道家前人在讲天数人事。

    方圆不太看得懂,曾抱着书问过先生。

    先生说:“读书人不信天数,不追人事,行路行事愿意求个心安理得便是上善。”

    还说:“小方圆,要是你没遇上先生,按照且兰的信奉,将来出去八成会给那些牛鼻子老道士给看中的,选成青袍童子,说不定大红大紫的道袍也可穿得。”

    方圆问为什么。

    先生说:“先生看你许久了,妥妥的华盖苦命人嘛,说苦命人或许不对,那些个三清殿里的老爷想来会很喜欢你。”

    方圆去看了《三命通会》,里面说华盖是六亲不靠,天资颖绝。

    方圆从来不觉得自己没有依靠,更不觉得自己天资好。

    明明笨得很嘛!

    于是他道:“先生,弟子天资不算好的,也爱依靠人,像父、母亲,还有橘子,还有你,都是的。”

    逗得儒家君子哈哈大笑。

    后来方圆就再没有再看过这本书。

    他不信这书。

    哪里有什么六亲不靠的人嘛,怕是道家的道德老爷编出来的哦!

    方圆最不觉得的是自己命里亭亭如华盖。

    瞅瞅,穿上了读书人的白衣也还是个黑瘦黑瘦的少年模样。

    这一路见到的王沧海和徐十九,他们才是嘛!

    一个个的不比自己大几岁,青衣穿着潇洒极了,剑指一捏就是神仙手段,那才是华盖的命嘞。

    其实也不是不愿意命里华盖,是怕求而不得,更怕求而失之。

    求读书,走了父母和妹妹。求心安,于是送走了老庄主。

    便不敢再求了。

    更不敢求了。

    ……

    方圆读得累了,也想得累了,于是又喝了一大口苞谷烧。

    回头望去,紫裙女子埋在姐姐怀里啜泣。

    再后面,千里雪飘。

    方圆猛地拧过头,前头也是一片莽莽,山上路上的雪花像极了儒家君子穿的白衣,猛地眨眨眼,更像了。

    方圆踏着剑桩,泪飞顿作倾盆雨。

    弟子受了委屈,也是可以想先生的嘛!

    反正不在先生跟前哭,也不在人前哭。

    那就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