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小说网 > 我在淮北种橘树 > 第十四章 有个白衣挎剑儿

第十四章 有个白衣挎剑儿

    黄昏时分。

    方圆才大汗淋漓的忙完一应事务。

    梵星村一百来户人家,男娃孩起来有五六十人,送来的女孩则并不多,很多人家里都需要女孩帮忙干活,方圆一个个劝了过去。

    先生说,有教无类,有教无余。

    方圆费尽了唇舌才把三十几个小女孩带到书塾里。

    村里的孩子其实大多都没有意识到念书对于他们意味着什么,有的人是爹娘逼着来的,有些是被仰慕儒家君子的姐姐领着来的,还有像小虎这样,看了方圆觉得羡慕自己愿意来的。

    但还真就没有几个是为了念书,成为一名读书人。

    这离他们太远。

    儒家君子领着他们出去了。

    方圆进了正冠山。

    他在父母坟前说了自己要出远门的事,给他们介绍了自己的剑,还谈起了小竹林里头的老人家。

    奇怪的是,到三宝渊后并没有见到小虺。

    藤椅上垫着两张粽叶,上面有两颗乌青珠子,就是前几天吃的蛟龙胆。

    方圆用一方小手帕小心地包住它们收进了怀中。

    剩下的一半刺红也没了。

    院子中间还有一个尚有余温的灰堆堆,旁边有些吃剩的鸡骨头。

    方圆欲哭无泪,上次忘记跟先生说不要烧篱笆了,要烤火的话山上到处都是干柴嘛。

    怪不得早上找不到先生。

    方圆试探的喊了两声小虺,却只能听见自己的声音在小山谷里回荡,莫得办法,只能垂头丧气的回家。

    儒家君子不知道把孩子们带到哪儿去了。

    方圆无聊之下练起剑来。

    这两天先生教了几招剑书,据说是最基础的剑桩。

    方圆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好,要是太难了反而不好学,饭要一口一口吃噻。

    回身下刺,挂剑直刺,虚步架剑,虚步平劈,弓步下劈,带剑前点,提膝下截。

    一套剑术七个动作,每一个步子连在一起又合成一套步桩。

    方圆这几天都在练这七个动作。

    开始还站不稳当,衔接也不算圆融,但随着扎马步的次数多了,步伐和身形也就越来越稳。每次练完之后,方圆都会感觉到身体里有一股暖流涌动,并不像扎马步那样疲累,反而精神奕奕,他问过先生,先生理所当然的点点头,而后便嘱托他继续练,等哪一天这剑桩步桩可以随心所欲地使出来的时候,先生就教他真正的剑。

    方圆也不知道什么叫做随心所欲。

    希望这一天不要太晚。

    他已经想好了,这一路反正是走着去,刚好就可以练步桩了,休息时便练剑术,等到回来时,剑术怎么也得上去一大截吧?

    念书也不能落下,边练剑边念书。

    儒家君子很晚才回来。

    方圆还在院子里走剑桩,浑身汗气蒸腾,在烛光照耀下颇有一番气象。

    嘴里则朗诵着书文。

    儒家君子含笑为弟子送过去一杯热茶。

    “小方圆,挺勤快的嘛!”

    方圆略微不好意思的收起少年游,接过了先生递来的茶杯。不知为何,今天的少年游比平时要重了些,近几日天天练剑,少年游更是须臾不曾离身,方圆自信手里有准。

    “谢谢先生。”

    “先生,小虺不在,蛟龙胆我带回来了。”

    儒家君子搬来一条长板凳,坐下后拍了拍旁边的空位,道:“过来坐。”

    方圆依言坐下。

    儒家君子望着沉沉的天空,道:“小方圆,你明日就要出门了,怕不怕?”

    方圆轻轻摇头,道:“先生,不怕的,弟子从小就独自进山了,就算遇到野兽也无妨。”

    儒家君子笑了笑,道:“可是这一趟不比进正冠山,来回千里,遇上的人会很多,野兽精怪倒还是其次了。”

    方圆沉默了一会儿,

    他想起了老许头,还有据说遭了天谴的马乡绅。

    “不怕的,先生,弟子如今有剑了,还学了剑桩,若是再遇到马乡绅一般不愿讲道理的人,弟子也可用剑讲道理。”

    儒家君子忍俊不禁的笑起来,道:“能用剑讲道理固然好,可问题是,怎么讲?”

    方圆端着茶杯的手臂停在了半空。

    儒家君子接过茶杯,道:“小方圆,先生从未与你讲过外面的世界,你们这附近百里还好,见不到山鬼精怪,但走出去则未必,兴许你路过一座山,就会碰上几个鬼怪之流,遇上善良的倒还罢了,若是动辄害人性命的,你剑上的道理该怎么讲?遇上的人也是一样,有的人就连剑上的道理也未必会听,他们更多会觉得他们剑上的道理更有道理些,那时又该怎么讲?”

    方圆讷讷无言,良久才嗫嚅道:“先生,小虺就是你说的精怪吗?可它也不见害人啊。”

    儒家君子微微摇头,道:“它可不是精怪。”

    方圆埋着头,思索了半天也想不出该怎么办。

    儒家君子抽出了他腰间的少年游,横在两人面前,道:“小方圆,世间所有的剑莫过于两种用处,一种是作为你讲道理的底气,另一种嘛,则是讲不清道理时便杀之的利器。”

    杀人?

    方圆身躯微微颤了颤,转头望向身旁的先生。

    儒家君子把剑送到方圆手上,道:“对喽,就是杀嘛!你想想,这世上人吃人,妖精吃人的事情何其多,你拔剑,他也拔剑,你讲了道理人家不愿意听,甚至连着你要一起吃了,不杀能怎么办呢?”

    方圆嘴唇有些发白,但却明白了先生的意思。

    他紧紧握住少年游,道:“先生,你说得对,但弟子还是想要多讲几回道理,要是实在讲不通,再杀也是可以的。”

    儒家君子有些忧愁。

    这个小徒弟哟,看来还是年轻哟。

    不过他没有继续说下去,有些事不是他在这里喝着茶就能讲清楚的。

    道理要对他人讲,剑术要在路上练。

    小弟子的道理不管讲不讲得下去,对别人讲过了,自然就知道通不通。出了剑,才晓得锋不锋利嘛。

    “先生给你的章还在不在?”

    方圆无辜的的摸出白玉章,道:“先生,我很像丢三落四的人吗?”

    儒家君子摇摇头,道:“当然不是,先生是说,你这一路多的是跟人讲道理的机会,万一你的道理说得通,愿意刻上字了也是可以刻上去的。道理不分说的人学问高低,只要能服人,那就是顶好的道理嘛。”

    方圆一张脸耷拉了下来。

    “这我知道的,可是先生,弟子的字练得不好,刻上去不好看……”

    “那就等你自己觉得满意再刻也成的。”

    方圆更愁了。

    他见到了先生在木板上题的词,就是青衣书塾四个字。

    方圆不会说什么赞美之辞,只是觉得实在太漂亮了。

    “先生,那恐怕要很久,弟子想等字跟你写的一般好了,那时再刻才算满意。”

    “行的,行的。”

    儒家君子袖里抖出银壶喝了一口酒。

    在心行城,儒家君子个子不算高,学问不算高,可要说这剑术和书法嘛,那可就算得上人尖尖了。

    小弟子这话,该浮一大白喽。

    ……

    翌日。

    方圆特意给小虎送去了竹剑。

    可惜,天色太早,小虎还在睡大觉,方圆也没吵醒他。

    然后方圆拉着先生絮絮叨叨。

    “先生,我走了之后你要洗脸就在水房里取水盆,没有水了就去老头头家的井里头挑。还有啊,咱家的菜就在宝坎底下,先生上次偷的芹菜和葱头那里,灶台上有好多个罐罐,大的有两个,一个油罐,一个是盐罐,小的是酱油和醋,先生要做饭就去摘些菜来,不会的话就叫小虎娘来帮帮忙……”

    儒家君子笑着听完小弟子的叮嘱。

    然后目送他穿着白衣挎着剑,肩上挑着四篓子炭,一脚深一脚浅的朝小镇走去。

    炭是父亲母亲他们走之后烧的,家里还剩了许多。

    儒家君子前些时日与糟老头子闲聊时已经知道了原因。

    穿着儒家白衣挑炭卖,确实不太雅观。

    可若是小弟子,那就显得极为赏心悦目了嘛。

    院子外边有人在喊:“姜先生,吃早饭了!”

    儒家君子来到宝坎下的菜园里,撩起袍角撸起袖子摘了些菜,带着一起去!

    “来了来了!”

    小方圆呀小方圆,先生也是可以自力更生的嘛!

    ……

    方圆已经许久没见老许头了。

    他今年生意很不错,没有了马乡绅的阻挠,街南头那家收炭铺子是比不过他的,一来没有他的人脉,二来也没他爽利。

    方圆在小镇上有些不大不小的名气。

    但凡在镇上开铺子的,几乎都见过这个黑黑瘦瘦山沟里挑炭来卖的男娃,从十岁到十四岁,有时隔得久些才会来,但每年总能见到那么两三回。

    这娃儿今天看着不一般,挂着江湖客的宝剑嘞!

    卖零嘴铺子的老板最早认得方圆,每次来都要拿些零嘴回去,就是不见他自己吃,一般的孩子哪个不是买到手就要吃进嘴。

    他看到了方圆。

    好家伙!

    一挑就是四篓子!

    老板吹了个口哨,凑趣的取笑道:“小圆哥儿,又来卖炭了?哎哟!了不得了不得!穿得撑头的嘞,是要去相亲噻?”

    方圆擦了一把额头的汗,笑道:“回头来拿糖葫芦,还欠一根哈!”

    “晓得晓得。”

    北街口那个蹲在门口叼着烟杆的老光棍果然在。

    老许头杵着烟杆站了起来,一瘸一拐的迎了上去。

    “发狠了?搞这么多做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