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小说网 > 年代:从陕北窑洞开始 > 第二百六十四章 招人引起的轰动

第二百六十四章 招人引起的轰动

    张自强的到来,并没有让双水湾出现太多的变化,他自从来了以后,就居住在沙老爷子家中,尽管之前在火车站的时候,沙老爷子一副不欢迎的架势,但还是贴心的为张自强这个师弟准备好一切。

    毕竟很早以前,就是他一直在照顾着张自强,从战场上,从生活上,各个方面。

    只是后来因为某些事情……

    但两人的那种感情,却毋庸置疑的。

    来到双水湾以后,张自强最喜欢的就是遛弯,这看看,那看看,总想搭把手。

    而双水湾的人也都知道张自强的身份,张家栋,也是苏副县的爷爷,沙老爷子的师弟,孙向阳的师叔,就算不提他身边的警卫,光是这些身份,就足以让他在双水湾备受欢迎。

    沙宏成大部分时间都在鞍前马后的伺候,小爷的师弟,还是要叫小爷。

    对于双水湾来说,最近值得轰动的大事就是煤矿即将扩建。

    孙向阳回来后第二天,就见到了矿务局的人,双方经过‘友好’商谈,确定了对煤矿的援助建设,这次就连搭建矿井,也由矿务局派遣专业的队伍,各种设备,也全部提供。

    甚至还对煤矿进行了一次详细,周密的勘探,最后勘探的结果是,虽然这个煤矿只是个小型煤矿,但储量却比较集中,丰富,矿脉清晰。

    最后经过商讨,决定再搭建一個大型的矿井,初步估计,一旦搭建成功,双水湾煤矿的产量将提升三倍以上。

    这个消息,顿时在双水湾引起了轰动。

    产量提升三倍?

    先不说一年下来赚多少钱,到时候肯定要继续招人,一些以前没有被选中的,这会也想方设法的进煤矿。

    哪怕现在双水湾分工明确,不管是砖窑,还是建筑队,每天挣的积分也不少,但综合下来,煤矿这边的收入无疑是最多的。

    因为煤矿要下井工作,危险比较大,待遇自然要更好。

    而且,煤矿这边三班倒,每天只要工作八个小时就可以了,而别的工作,基本都在十二个小时左右,相当于少工作四个小时,挣的还更多。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现在煤矿仍旧归孙向阳管辖。

    这次能够去大学借读的几人,也全都是煤矿这边选出来的。

    没有人是傻子,单单从这份重视程度,就知道煤矿在双水湾,在孙向阳心目中的地位。

    他们去了煤矿,哪怕没有机会去大学借读,可只要有孙向阳在,今后有什么好事,就肯定少不了他们的。

    所以,对双水湾的青壮劳力来说,没有什么比进煤矿更好的选择了。

    至于说剪纸画,那是妇女专属,没有哪个大老爷们动这份心思,甚至会被人耻笑。

    隐隐的,在双水湾有一个说法,真正的爷们,就应该去煤矿上班。

    甚至这种说法还传到孙向阳的耳朵里,对此,他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煤矿的待遇为什么这么好?

    本来就是他一力提起来的,因为煤矿工作危险不说,对身体伤害也比较大,哪怕现在看不出什么来,可十年,二十年,几十年以后呢?

    所以就想着尽量多弥补一些。

    更何况,煤矿自从改革以后,所有人都憋着一股劲,死命的干活,让产量直接提升了一大截,这固然跟通电有关,但根本原因,还是待遇提升的缘故。

    按照之前订制的多劳多得,如今煤矿这边,一天八个小时下来,哪怕最少的,也能挣三十个工分,比起当初预想的二十个工分,可多不少。

    相比而言,也只有剪纸画小组的少数人,才能达到这种程度。

    但不要忘了,剪纸画小组每天工作的时间却要长的多,晚上基本都要加班。

    而煤矿,只工作八个小时就可以了,还没什么技术含量,只要有一把子力气,就能赚钱。

    双水湾的人穷惯了,以往只能守着那庄稼,勒紧裤腰带,都要经常吃不上饭,现在好不容易有了机会,没人会放弃,更别提偷懒了。

    青壮劳力每天赚三十个工分,再加上双水湾整体收入提升,每个日值的价格也会提升不少,综合下来,相当于往年四倍,五倍之多的收入。

    别说在公社,就算在全县,全地区,都是独一份。

    这也是为什么这次煤矿扩建,会引起轰动的原因。

    因为扩建,就有资格加入煤矿。

    为此,老支书家几乎都快被踏破门槛了。

    他们之所以去老支书家,却不是找老支书,而是找他儿子,孙恩光,煤矿的副队长。

    毕竟这种招人的事情,孙向阳根本就不会管,全部推到孙恩光的身上。

    于是,孙恩光一下子变成了双水湾最忙碌的人,直至被老支书训斥一番,把登门的人都给赶出去,才算暂时刹住。

    但紧随其后,煤矿那些原有的人,各个小组长那边登门的就多了,总之,有点无孔不入的架势。

    对此,孙恩光又高兴,又痛苦。

    煤矿扩建,可不是一件小事情,之前不是没想过,但因为拿出来的太多,再加上之前双水湾发展,欠下了不少钱,所以就算有心想要扩建,也没钱,只能等过几年,攒下点家底再说。

    现在矿务局那边直接援助,等于天上掉馅饼,所以高兴的合不拢嘴。

    但痛苦则是因为人不够。

    按照计划,接下来煤矿这边就算再招两百个青壮劳力都不算什么,可问题是,一下子招这么多青壮劳力,等于将砖窑,建筑队,还有各个生产小队的青壮劳力一网打尽,那别的工作还要不要做了?

    谁来烧砖,谁来干建筑?

    总不能让那些老幼病残上阵吧?

    毕竟不管砖窑,还是建筑队,都有一定的专业性。

    无奈之下,孙恩光只能找到孙向阳。

    而对此,孙向阳也早就想好了,人,可以在双水湾挑选三五十人,剩下的全部从周围几个生产大队招。

    孙恩光听后,明显有些不情愿。

    这种好事,凭什么便宜给外人?

    除非对方加入双水湾,或者待遇减少一些。

    不过还是被孙向阳给否决了,因为没必要。

    虽然他也很想那些人都加入双水湾,让双水湾的人再增加一些,但这样肯定会得罪周围那些生产大队,他们也坚决不会放人,更是会禁止他们的人到双水湾工作。

    像青壮劳力,不管哪个生产队都缺,都跑你这边来了,那自家生产队还干不干活了?

    尤其是那些人赚的钱,又不会分给大队,几乎全都是自己的。

    任凭哪个生产大队都不会同意这种事情。

    所以孙向阳还打算拿出几个剪纸画的名额当成诱饵,相比煤矿,相比那些社员赚多少钱,可能那些大队长,支书都不会在意,但如果是赚外汇的机会,就不一样了。

    今后不管走到哪,都可以抬头挺胸,骄傲的说,我们生产队给国家赚外汇了,这是多么光荣的事情?

    也正因为如此,所以上次为了感谢大家帮忙修路,老支书拿出了一些名额,才让对方上赶着修路。

    不过上次只是一锤子买卖,修路结束后,就没了。

    但这次,可是长期的。

    只要能一直拥有这种赚外汇的荣誉,那些生产大队,每个咬咬牙拿出三五十个青壮劳力来,还是没问题的。

    而且从长远来看,哪怕现在这些进入煤矿的人不能加入双水湾,可等过几年,等生产队模式消失,在分田到户的诱惑下,那些人,就算全家搬迁到双水湾,都没问题。

    生产队人少了,剩下的人分的地只会更多。

    至于说双水湾这边,地肯定是不够分的,但未来的双水湾,肯定不会靠种地,等粮食宽裕了以后,可以从外面随便买,那些种地的人,也会慢慢消失。

    哪怕只找两百个人,到时候他们全家搬来,轻轻松松也能为双水湾增加五六百固定人口。

    而他们愿不愿意搬来,孙向阳从来不会怀疑。

    因为他相信,到了那时,双水湾早就取消了工分,直接发钱,大家能够赚到的钱,将远远超过别的生产队全家种地的收入,一个人在煤矿,养活全家轻轻松松。

    而且那个时候,剪纸画的规模也会扩大,青壮劳力的家庭中,妻子的年龄通常不会太大,完全可以加入剪纸画小组。

    同时,孩子的教育问题,也是这些人关注的重点。

    随着高考恢复,哪怕农村人,对子女的教育问题,也会不断的重视。

    恰好双水湾就有一家小学,每年还免学费。

    再加上双水湾种种待遇,他们只会求着搬迁,落户到双水湾。

    到时候,少说五六百,多点上千,等于让双水湾的规模人口再度扩大一倍。

    不过这个计划,孙向阳并没有透露,毕竟不管生产队的消失,还是分田,亦或是工分的消失,全都是没影的事情,这些东西,也都没法解释。

    好在,孙向阳开口之后,孙恩光便立即同意下来,压根就没有问为什么。

    在他心里,听孙向阳的,肯定不会有问题。

    这几乎已经成为一种共识,一种盲目的信任。

    尤其是,孙向阳每次去京城回来,好像双水湾都会使劲往前迈一大步。

    第一次,带回来了剪纸画。

    这一次,直接扩大了煤矿的规模,而且还不用双水湾掏钱。

    这么好的事情,让他恨不能孙向阳多去几次。

    原本,双水湾煤矿扩建的事情,只限于双水湾这边,可随着孙恩光去社里其他生产队转了一圈后,彻底轰动了。

    尤其是金家沟那边,原本就有煤矿,只是那边的待遇远远没法跟双水湾相比,毕竟金家沟那边既没有通电,也买不起那些矿车之类的,开采过程仍旧很原始。

    在知道双水湾煤矿扩建,严重缺人,打算从周围生产队招人后,几乎全都跑去大队长或者支书家堵门,一副你们敢不同意,别怪老子不客气的模样。

    至于说什么支书,大队长的威信,在能够去双水湾煤矿工作的机会面前,实在不值一提。

    双水湾煤矿改革以后,每天少说二三十个工分的事情,谁不知道,谁不羡慕?

    但那是双水湾的事情,谁让他们没有出生在双水湾了?

    也只有羡慕嫉妒的份。

    可现在,机会有了,谁不心动,谁不想去?

    而不管是金家沟,还是其余生产大队的干部,也纷纷头疼不已。

    如果孙恩光没有开出剪纸画名额的事情,任凭他说的天花乱坠,那些生产队干部也不会同意,甚至坚决反对,这可是青壮劳力,而且不是三五个,是三五十个。

    对于任何生产大队来说,都是伤筋动骨的事情。

    可剪纸画名额,赚外汇,却直接挠到他们的心里。

    而且,这些干部也都是有亲人的,就算他们不去,可家里有哥哥弟弟家的孩子,甚至自家的孩子,总不能不考虑吧?

    毕竟双水湾煤矿的待遇,连他们都眼红。

    所以很快,这些生产大队便闹腾起来,甚至比双水湾这边,引起的轰动还要大的多。

    不能当下一个沙坪坝,可只要加入双水湾煤矿,也等于享受到了沙坪坝的部分待遇,之所以说部分,是因为只能自己到煤矿赚钱,而沙坪坝那边,可是全部,全家都加入了双水湾,青壮劳力可以进入煤矿,子女可以免费上学,媳妇可以进剪纸画小组,或者做别的工作,反正自从双水湾改革之后,就已经是所有人都羡慕,憧憬的对象。

    可惜,他们的生产大队,压根就没法跟双水湾比,就算大队提高大家挣的工分,每天也拿二三十个都没用。

    因为基础摆在那里,盘子就那么大,十个工分,跟三十个工分挣得一样多,有什么用?

    但双水湾不同,每个工分都是实打实的,社员们赚的多,而双水湾赚的更多,相当于总盘子不断扩大,只是拿出部分来,奖励给全体社员。

    而除了各个生产大队,就连公社那边,也引起了骚动,但相比而言,真正有动静的,还是公社的那些干部。

    上次,刘春花来双水湾,孙向阳就敏锐的察觉到公社那边有变故,经过这么长时间的酝酿,借助双水湾煤矿这次扩建,终于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