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小说网 > 从高考开始的激情岁月 > 第254章,铸剑之始(求月票)

第254章,铸剑之始(求月票)

    主任办公室内,看到冲自己鞠躬道歉的童敬之,陈国华满心感慨。

    那件事发生在五九年九月中旬,距离现在已经过去整整三年时间了。

    三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

    按理说,陈国华应该已经原谅了对方才对,但这怎么可能呢?

    受过的伤,就算科技再好,不会留下疤痕,但心里的伤疤如何抹除呢?

    心底没原谅,表面上陈国华还得做做样子。

    终究,他也不是三年前那个少年了,学会了虚伪,演技也更好了。

    所以,虚伪地跟童敬之客套两句,便由邱宗岳打着哈哈,将童敬之给送走了。

    很明显,邱宗岳最熟悉陈国华,多少能够察觉到后者并没有原谅对方。

    或者,可能原谅了,但不乐意跟童敬之再有什么接触。

    童敬之今天来振华研究所道歉,不仅仅是因为陈国华研发出了间谍鸽子,更是因为陈国华在过去这三年里的努力和付出。

    这一切,都是有目共睹的。

    同时,千禧年之后返回内地教书育人,也确实作出了不少贡献。

    因此,从这里来看,就不能够否认杨老的功劳。

    或者说,他回来对内地也没有多大的作用。

    以当时内地的情况,很大概率不会有后续什么科研成果了。

    还有今年年初定下来的三十亿美金这个任务指标,陈国华也扛得住压力,在九月这个丰收季节,便已经狂赚了二十一点九亿美金的外汇。

    并且童敬之他自己本身也足够资格,知道不少振华研究所的秘密。

    因此,四个月前,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陈国华直接拒绝出席的时候,上面压根儿没有什么动静。

    所以他在国外或许会更好。

    这可不是开玩笑的。

    放在任何一个国家,都会被死死保护起来。

    众所周知,清华大学有一个很牛逼的计算机科学实验班,叫姚班,这个实验班就是姚期智院士在二零零五年创办的。

    最起码,从八十年代开始,他就陆陆续续资助和帮助了不少留学生。

    也是冒着巨大风险返回内地的。

    就算是陈国华觉得陈省身这人不太行,但后者也同样在八十年代之后回国帮助了一点点。

    他也是杨黑中的一员。

    当然,他现在根本没有回内地。

    但不可否认,这所学校确实很牛逼,它依然是很多高考学子们的首选。

    如果说陈国华是别国派过来的敌特,估计邱宗岳他们会巴不得他们多派一点的人过来吧?

    非要说有,比如是陈省身、杨老等人了。

    就算是杨老,也就是那位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而获得诺贝尔奖的理论物理学家,也会在两年之后加入北美。

    因为他是搞理论物理研究的,尽管他的成就很大,但他带不了几个研究生。

    然而,此时的陈省身,那是老外,身份不同。

    但讲真的,他最多算是锦上添花,并不算是雪中送炭。

    唉!

    童敬之离开之后,陈国华简单收拾了一下心情,然后起身去见了黎明发动机制造厂的几位代表。

    就连上面都认可了陈国华的能力,同时也颁发了一等功勋章、特等功勋章等来表扬陈国华的贡献。

    但了解之后,才会清楚,人家杨老的选择并没有错。

    而且此人是搞数学的,更应该在四九年的时候,直接留在内地。

    讲真的,在一开始,陈国华没有深入了解过杨老这个人的时候。

    实际情况具体如何,陈国华并不是非常清楚,但既然上面都如此欢迎,所以他觉得杨老这样的人,不应该黑。

    其实,后世有很多人对杨老是非常不屑一顾,甚至是埋怨他的。

    姚班是什么样的存在?

    后世有句话是这么形容的,半国英才聚清华,清华半英在姚班。

    要知道,当时内地根本没有这样的研究所,也没有相对宽裕的条件。

    要知道,此时此刻的内地,在国际学术界上面,根本就没有发声的人。

    所以它就是这么吊的一个实验班。

    比如当时在普林斯顿大学的姚期智,便是受到杨老的邀请,才答应回到清华大学任教的。

    他的科研项目并不需要多少硕士或者博士研究员,一两个都嫌多。

    虽说后世的清华,被很多人诟病。

    毕竟四九年之后,杨老直接选择返回内地。

    除此之外,后来七十年代,杨老第一个返回内地。

    毕竟类似陈国华这样的科研人员,全世界都找不到几个。

    比如去年年底的原子弹爆炸,陈国华就贡献了不少力量。

    “陈主任,我们可算是见到您了”

    门口外边,看到陈国华出来,黎明发动机制造厂的一把手苏学武便上前握住前者的手,笑容满面地说道。

    陈国华也是面带微笑地跟对方寒暄客套,同时也在戴希璋和苏学武的介绍下,很快认识了其他人。

    黎明发动机制造厂这次来了三位技术专家,他们分别是朱凡昌、孟德海和安闻川三人。

    除了他们三位专家之外,还有六所那边过来的两位技术专家刘晋年和唐振恒。

    听到是第二机械工业部第六研究所来的技术专家,陈国华的笑容微微收敛了一些。

    在陈国华还在北汽制造厂上班的时候,就跟六所的主任魏祖业、副主任李秉成和工程师蒋汉文有过接触。

    那个时候,陈国华就对他们几人不是很喜欢。

    连带着,也不是很喜欢跟六所的人接触。

    后来振华研究所成立之后,尽管没有跟六所有过直接往来,但也多多少少再次听说过他们不太好的口碑。

    相反,陈国华跟戴希璋教授接触过多次,因此他比较喜欢跟后者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