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小说网 > 从高考开始的激情岁月 > 第174章,写论文、抓老鼠

第174章,写论文、抓老鼠

    作为北大数学系主任,段学复长期从事代数学的研究。

    特别是在有限群的模表示论这个领域内,他是绝对的专家。

    一九五二年之前的那几年,当时中科院数学研究所的筹建工作,段学复便参与了其中。

    所以今年四十六岁的段学复,其实在学术领域、教育领域等方面,都已经作出过很大的贡献。

    尽管他的学术研究,并不是在几何学等层面上,但并不代表他不知道庞加莱猜想。

    没错,陈国华就是在研究庞加莱猜想。

    其实在去年年底的时候,陈国华就已经发表过了一篇关于五维空间和五维以上的证明。

    但是这个证明,在内地数学界这边,并没有引起多大的讨论。

    很简单,大家都没有认真研读陈国华的论文,并且也认为他就是民科。

    纯属凑热闹的小丑。

    内地的学术界,是没多少人知道陈国华这个人的,特别是数学理论研究这个领域。

    主要是他太年轻了。

    今年也才十九岁罢了,而且也没有很系统地学习过数学,加上也他也不是什么出名的学者。

    所以被忽视也很正常。

    华罗庚倒是看到过陈国华关于五维空间证明的这篇论文,但他也没有仔细地研究。

    一来他主要的研究是在解析数论、典型群、矩阵几何学、自守函数等领域上面。

    所以他在高维空间方面的研究也不多。

    偏偏陈国华发表出来的这篇五维空间的证明论文,就超出了华罗庚的研究范围。

    二来当时陈国华也还在调查当中,华罗庚也不想惹事。

    尽管他很欣赏陈国华,但人性的弱点便在这里:没人真的会一直很关心你!

    更何况,对于华罗庚而言,陈国华也只是一个他欣赏的年轻人罢了。

    他自己的事儿也很多,能通过审阅,让陈国华的论文发表,就已经很不错了。

    至于说其他?

    对不起,他很忙的。

    等到陈国华在一月份复出之后,华罗庚到现在都还不知道前者去了振华研究所呢。

    秦元勋、苏步青、张素诚、熊全治等内地数学家们,当然也看过了陈国华发表的这篇论文。

    可还是那句话,内地在这方面的研究人员,很少。

    涉及的层次有点高深,导致他们也无法确定论文的价值,加上对陈国华又不熟,所以就归类为民科了。

    而国外在高维庞加莱猜想层面的研究,倒是有很多数学家,比如斯梅尔、米尔顿·弗里德曼等人。

    只是出版了中文版本的论文,自然也无法引起外国的轰动了。

    要说陈国华的论文没有被发现,只能够说,时也命也。

    “他这是在证明庞加莱猜想?”

    边儿上,徐献瑜听到了段学复的惊呼声,不由反问道。

    “我也看不是很懂,但想来应该就是吧?”

    后者有些迟疑地说道。

    “我们内地还是太少这样的研究学者了,居然都没人能够理解他在做什么.”

    两人对视一眼,相继苦笑。

    高维庞加莱猜想层面的理论,当然不是那么容易被证明,被发现的。

    因为一旦被确认证明成功,那就会从庞加莱猜想,变成庞加莱-陈国华定理了。

    再说了,即便是国外,很多顶尖的证明论文,那都是需要多名顶级数学家,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验证之后,才能够下定论的。

    最好的办法,其实就是陈国华召开一次学术报告会,或者参加国际数学家大会、非线性振动会议等等。

    只要有很多数学家参加的学术交流会议,特别是那些顶级数学家也会参加的顶级会议,在其中进行报告会的话,那就可以让更多人了解透彻他的论文了。

    但,哪有那么简单啊?

    更何况,陈国华怎么可能出国呢?

    “我不是很看得明白,既然他要证明庞加莱猜想,为什么会写这些非线性微分方程呢?”

    “这应该是研究几何机构的相关理论证明,我记得前几年,华教授去参加过国际数学家大会,当时好像就有人提出了一个猜想.”

    “具体是什么猜想,我倒是忘记了.”

    段学复和徐献瑜两人聊着天,铃声很快响起,而陈国华也停止了继续写字。

    “下课!”

    陈国华把粉笔扔回盒子里,然后说了一声,便准备离开了。

    结果,却被段学复和徐献瑜两人给拦住了。

    “陈老师,能不能说明一下,你这黑板上面的公式证明?”

    “教授,段主任,可能不行,我现在要赶着回去,我想把刚才的论文写下来”

    闻言,陈国华摇头拒绝道,并且说完之后,就绕开他们二人离开了。

    俗话说,趁热打铁!

    思绪来了的时候,就应该抓住机会,赶紧把这些事儿给做了。

    不要等到灵感跑掉,才想着去写,到时候就麻烦了。

    见此,段学复和徐献瑜两人面面相觑,却也没有再拦住陈国华了。

    只不过,两人却没有让学生把黑板给擦掉,而是找来纸和笔,把上面的内容给抄写下来。

    他们准备把这些内容拿给华罗庚看一看,说不定他能看得懂一些。

    至于说华罗庚会不会因此盗窃这篇论文,呵呵,这绝对不可能。

    先不说华罗庚此时根本不需要这样的成就,更何况他对自己的学术成就很自信和骄傲,怎么可能会去做这样的事儿呢?

    中科院,计算机研究所。

    华罗庚看到了段学复拿过来的资料,尽管上面的公式有些潦草,并不太完整。

    可他还是很快就瞧出了端倪,吃惊地说道:

    “这不是前几年卡拉比提出来的猜想吗?”

    段学复闻言,也跟着附和道:

    “我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