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小说网 > 逆转98,我的互联网时代 > 第1章 那年九八

第1章 那年九八

    如果你重生回18岁,你会怎么做?

    这是王景明经常和朋友们讨论的话题。

    他们每次都回答,买彩票,炒股,囤积比特币,创业成为大佬。

    所有人都认为,对于重生者来说,成功就像吃饭喝水一样的简单。

    想象谁不会啊,又不能当真。

    只是这些茶余饭后的闲聊,今天似乎变得奇怪起来。

    因为,王景明觉得自己好像真的重生了。

    此时,他正疑惑的打量了着周围这陌生又带点熟悉的环境。

    这里应该是一间服装店,中间衣架上吊着十几件成衣,两侧墙上则挂了些布料,里边并排摆放着工作台和缝纫机。

    明显年轻了两轮的母亲,正坐在缝纫机旁,双脚飞快的踩着踏板,手中推着块白布,密密缝着线。

    王景明仔细回忆了下,确实曾有那么段时间,母亲似乎经营着这样一家服装店,并不是卖品牌服装,而是自己裁剪自己买的那种,偶尔帮人改改尺寸,没多少生意,半死不活。

    搞清楚状况,王景明顿时就不淡定了,就像多了一股莫名的激素,从脑中催发,哧溜溜一下子窜遍全身,让他的心怦怦跳着。

    “阿珍!你来真的?”

    不应该啊!

    看过那么多重生文,这样的大礼包不都是给那些一事无成或者父母祭天的失败者们,用来人生翻盘、实现逆袭的专利吗?

    自己这辈子顺风顺水,怎么也享受到了这种待遇?

    莫非是因为那个原因?

    在重生前的一段时间,王景明本以为随着疫情结束,经济会快速回暖。

    想着这可能是个难得的风口,于是不顾家人反对选择了辞职创业,开了一家互联网小公司。

    谁知实际情况却是大环境愈加不堪,行业持续走低。

    按原计划,王景明本可以凭借自己多年来的关系获取融资,但现实是各大互联网大厂都忙着裁员,投资者也更加捂紧了自己的口袋。

    在初始资金很快耗完后,他就想着先卖套房,筹笔钱抢救一下,说不定能撑到拐点到来。

    可有句话叫做“买房富三代,创业毁一生”。

    家里确实有着多套房产,但你王景明想要逆天而行,妻子贺曼秋自然抵死不从。

    于是夫妻两长时间僵持不下,谁也说服不了谁。

    他最近也确实为此愁白了头。

    可这最差也就是亏光了启动的一百万资金,又不是走投无路,这能成为重生的理由?

    想不明白便不再多想。

    事已至此,还是先弄清楚自己这是重生到了什么时候。

    这就跟睡觉醒来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睁开眼睛一样重要。

    于是赶紧朝着正埋头干活的母亲问道:“妈,今年是几几年?”

    他的母亲赵雪花,原本六十好几的她,此时看上去只有四十出头。

    对于自己这莫名其妙的问题,赵雪花头都懒得抬一下,回应的是冷冷的讽刺:

    “你明天就要上初中了,开学第一天,你自己说说是几几年?”

    刚要上初中?1998年!

    好嘛,不是重生回了18岁,更是往前多拨了5年。

    这下搞得他不知该哭还是该笑了。

    作为一名互联网人,曾经资深的程序员。

    十几年的从业经历让王景明清楚知道,1998年的中国互联网正处于起步阶段,现在还是门户网站的天下。

    三大门户,网易刚成立一年,搜狐仅仅成立7个月,新浪更是没个影子。

    至于企鹅、阿狸,前者过两月才会出现,另一个还得再等一年!

    在这种互联网开荒时期,随随便便撒下颗种子,只要呵护好,后面就是参天巨树!

    重生不创业,这跟咸鱼有什么区别。

    只是这个得天独厚的发育期,他估计是赶不上了。

    想想这时期的互联网创业大佬们,哪个不是有着不少能量的“普通家庭”出身。

    即便如此,他们的创业之路依然千难万险、磕磕绊绊。

    而王景明自己呢,完全就是个平头百姓,现在更只是个13岁的未成年人,没钱没人没资源,拿头和人家比。

    不过他倒不气馁。

    因为互联网迎来真正的大爆发是在第二阶段,也就是所谓的移动互联网时期。

    随着iPhone、安卓等一众智能终端的兴起,整个互联网行业的产值呈几何式飙涨,众多APP的风靡,更让用户、流量一时间达到了顶峰。

    那时才是互联网真正的黄金时代!

    算算时间,正好是王景明大学毕业那会,简直天时地利人和!

    他有着近10年的时间做准备。

    而这期间,他需要做好两件事。

    首先自然是学习。

    人都是有圈子的,不说别的,光前世乌镇饭局的那一桌大佬,哪个不是名校学历傍身?

    算起来上辈子王景明也是个学霸,高中读的是市重点,大学上的是985。

    虽然工作多年,课本中的知识早已还给了老师,但好在两世为人,一切从头开始,有着前世经验,事半功倍。

    前世只是中游985,这次定要冲一冲top2!

    然后就是帮父母促进下事业。

    毕竟等到自己创业时,光靠自身努力可并不保险,有家人的资助才更现实。

    在此就不得不提王景明现在的家庭情况了。

    1998年的王景明一家是四口人,上面还有个姐姐。

    姐姐大自己三岁,学习不咋滴,今年刚上职高,住校,这会儿应该还在军训中。

    父亲是海员,常年漂泊在外。

    母亲则是个体户,自己开店做生意。

    父亲那边暂时不需要王景明操心。

    他为国外的船公司做水手长,工资是按美元发,外加平时的小费和年终奖,每年能有上万美元的薪水。

    虽然辛苦,但收入在这个年代可堪比金领,是整个家庭的托底。

    母亲这边可就有搞头了。

    她老人家可是个开店迷。

    之前就开过五金店、灯具店,现在是服装店,往后还会开零食店、文具店等,甚至还做过房产中介。

    但她的经商水平也就仅限于跟跟风,看到那个买卖火,观察一段时间后再入局。

    这种随大流的做法,可能不会太亏,但做不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想赚大钱就是妄想。

    按王景明的想法,本不想这么折腾,趁这时房价低,手里又有钱,多买几套房子,赚钱还不轻轻松松?

    当然,联想到母亲可能不听劝,还得帮她找几个后面注定大火的生意,能赚一笔是一笔。

    至于什么生意能火,结合当前的时间,王景明大致有那么几个印象,只是一时没想起来。

    “可惜现在还没有百度,资讯搜索什么的也太麻烦了。”

    王景明挠挠头想着。

    但就在这时,一道灵光突然在脑内乍现,忍不住拍了一下自己的脑门。

    “看我这脑子,这不是还有个挺合适现在自己的创业项目吗,hao123导航网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