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小说网 > 我的成道生涯 > 第4章 安全需要

第4章 安全需要

    有个叫马洛斯的,将人的需求划分为五个层次。

    首先一层,就是生理需求,就是说,人首先得活着。这是人最原始、最基本的需求,比如,吃饭、穿衣、住宅、医疗等等。这一层若不满足,马上就有生命危险。这是最强烈的不可避免的最底层需求,也是推动人们行动的最强大动力。

    第二层,是对安全的需求。

    不单是生理安全,还希望劳动安全、职业安全、生活稳定,希望免于灾难、希望未来有保障。

    简单举个例子:比如物质上,希望劳动保护和保健,希望生产操作安全。经济上,希望工作稳定,希望意外事故、失业后有保障,希望将来有养老保障等。心理上,人都希望解除严酷监督的威胁、希望免受不公正待遇等等。

    可以说,安全需求是比生理需求要高一层的需求,当生理需求得到满足后,就开始渴望这种需求。每一个现实生活的人,都会产生安全的欲望、自由的欲望、防御的实力的欲望。

    旻科此时就有这种需求。

    其他几个层次分别是: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每一层都是递增的,只有前一层得到满足或绝大部分得到满足后,才会有后一层的需求渴望。

    虽说小村子看起来宁静祥和,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啊。人身安全不敢轻易托假于人啊。

    即便是在文明社会,谁还没有个被害妄想症。网络资源发达的信息社会里,各种护身的手艺到处都有人教,即便是没有亲自实践过,有几个人没在心里练过?

    旻科不才,跟着网上的无私者请教过,于投掷一道略有所得。

    有道是,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有些技艺,被直白的点透了,真真就是一两句话的事。

    投掷一道,旻科原以为每种镖、针等等,都有其独特的运劲手法,真正接触以后才发现,实则不然。就好像音乐一般,只要将某一种管乐弄熟络了,其他的同类型乐器,轻易就能上手。

    投掷也是一般,将某种器械练好了,其他的也都不是问题。拿旻科来说,他先上手的是飞针,飞针练好了,其他的什么飞刀、飞剑都应手而得。

    随着手感的继续纯熟,一些形状不规则的起子、钳子、叉子、剪刀,也都随发随中,后来发展到,只要一手能掌握的长条状东西,都能当飞刀使。

    说起飞针,旻科得解释一下,说是针,倒不如说是铁锥子,并非是寻常所认为的牙签大小的缝衣针。旻科所习飞针,粗细在五毫米到一厘米之间,长短一般在十五到二十五厘米之间,质量一般在三十克到一百五十克之间浮动,重的能达到半斤多。

    甚至于还有重型飞刀可以更重,不过总的来说,过于笨重了,可能会失于灵活,其中得失,各人自有体悟。

    环境安稳的文明社会大家尚且下意识的想要学习几项防身技艺,何况民性古拙的旧社会呢。原身在西屋里捣鼓各种材料,怎么看也不像是教书教累了,想要改行当手艺人的样子。如此说来,将院子建在村外,似乎也不能单单埋怨宗族排外啊。

    西屋明面上只有各种料子,猛一看似乎是储存生料的杂物间,但是旻科不这样认为。多番搜寻之下竟然没什么发现。反倒是在书房的南墙的一角发现了一处向下的暗门。

    小心无大错,出门买几只活鸡扔下去,观察一个时辰,确认并无危险。

    点起火把,进入地下暗室,嚯,还真不小,有上面书房两倍大小,各种木匠的、铁匠的、皮匠的工具俱全。这么一寻思也对,铁匠干活,得用炉子,挖在厨房下面,才好排烟。暗室内通风设施做的很好,毫无憋闷的情况。

    地下室不止书房一个入口,向北一侧有个刚能通人的窄道,一直向北,大概是径直通向了堂屋的地下。

    堂屋的地下室只有三米见方,也没有桌子,只有一芦苇大席铺在地上,其上有个蒲团。墙上有几个壁龛,放的有照明的油灯,还有几个壁龛里有大小不一的箱子,还有一个摆在明面上的硬皮本。

    “我就说嘛,只看堂屋里干干净净的,根本与这宅子的身家不符好嘛,”旻科多少也有些刮彩票的小兴奋,“让我看看,我只身跑到这里,是有什么好康不成,先开这个大的”

    拽过来一个大箱子,从后面打开,平静无事,没有暗器消息儿,全是天泰通宝,一吊一吊的提出来,一共六十五贯。数一数,每贯合八百五十文。

    市米价三文一斤,现代普通米价也就是两三块一斤,与现代对折一下,约合人民币五万元。

    再打开四个稍小一些的箱子,银锭、碎银,还有银票。整银四箱各五百两,还有银票一万三千两。一两银子相当于一贯,仍以米价作为衡量,折合下来约合人民币一千三百万。

    “嚯嚯,嚯嚯嚯,我还是个地下室富豪呢”旻科微笑一下,要知道这是在古代,银钱的购买力要更坚挺一些,实际的作用,远不止一千三百万人民币。

    “银钱确实不少,却并不能解释旻某人索居在此的真正原因。真正有钱有势的,谁会跑到偏远地区受罪,待在城里忍受地主老财的腐朽生活,它不香吗?”旻科从常理推断,觉得原身的行为有些不符,若真是跑来乡下养生的,就不该在地下室捣鼓铁器。

    何况古代读书人都讲究个光耀门楣,年纪轻轻的隐的哪门子居!

    硬皮本打开一看,是类似唐三藏所持的通关文牒样式,正是古代的身份证明:官照。原身原来是苏州道江宁府进贤县人士,是天泰十四年的秀才,按岁数一折,嘿,还是个不错的读书种子。

    “箱子里没有,看来秘密就在这个两个小匣子里了。”仍然反方向打开,“嚯,看我发现了什么,一只野生的藏宝箱?”旻科自娱地揶揄一句,反手将东西倒了出来。

    里面东西不多,一个匣子里面是几个小瓷瓶,拔开瓶塞,有药味传来,另一个里面有三样东西,一张只有原作者能看懂的地图,一封没有皮的信,还有一本大概是武功秘籍的《天地潜龙掌》,不管有用没有,名字到是挺霸道。

    地图先放一边,信件拿过来看一下,大体意思是有一个叫做欧建东的人发现了某处遗迹,邀请辛姓师兄一起前往探秘,若是能发现秘宝或是武功秘籍,就能成为高富帅,赢取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云云。

    通篇文字并没有涉及什么其他秘密,也不知原身为何一直保存,估计是怕信中别有玄机,以防错过吧。

    看来原身并非真是教书育人的好好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