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小说网 > 重生之绝世丹师 > 第七百一十二章跟蔡德坤坦白

第七百一十二章跟蔡德坤坦白

    轩辰知道久婉聪明,能理解他的意思。他对久婉的期望并不高,更多是出于朋友的身份,希望她走得更远。虽然久婉是他的侍女,但他把她当作朋友看待。前世今生,他都不需要侍女,凡事亲力亲为。即使后来成为世俗界著名炼丹师,也未曾接受王室馈赠,只接受了紫玉提供的一处清静之地,即后来的丹城。然而,在那里,他被安阳等人出卖,最终丧命。

    轩辰与安阳的关系,与其说是各取所需,不如说是朋友。安阳需要丹药,轩辰需要安阳的战力保护。别人或许认为安阳是轩辰的护卫或下人,但实际上他们两人都清楚,轩辰是真的把安阳当朋友。这一世,轩辰唯一的朋友可能是叶紫川,两人从最初的各取所需到后来的性格相投,成为了真正的朋友。

    久婉与轩辰之间,从最初的交易到后来的性格相投,也成为了朋友。她今日所得,皆因以往的付出。若她在轩辰危难时出卖或远离他,今日便不会有此机缘。因此,真正应该对久婉抱有期待的,是她自己。

    久婉虽感激轩辰,但心中有些惶恐,认为自己只是轩辰的侍女,不敢以朋友自居。轩辰看重她的脾性,才会把她当作朋友。久婉决定对自己抱有期待,不辜负轩辰的恩情。

    离开久婉后,轩辰在天武门附近的山峰上开辟了洞府。他现在的境界已不适合住在天武门,以免威压伤及他人。他布置的阵法来自天武门的传承,虽然天武门曾遭灾难,但仍有部分传承得以保留。

    \t被瀚海剑宗算计后,天武门遭受重创,宗门几乎覆灭。然而,这场天劫主要针对的是天武门中那位隐匿气息的虚仙境大能,其他弟子只是受到波及。因此,在波及范围之外,仍有部分遗产得以保留,如天武门主峰,并未受到严重损害。

    同样,天武门仍有一些传承得以延续,但与昔日的辉煌相比,这些传承显得微不足道。然而,对于轩辰而言,天武门最珍贵的并非道法法术或神通,而是其杂项——炼器、阵法及诸多秘辛记载。这些才是轩辰最为看重的。

    轩辰一路走来,凭借自身苦修,与宗门弟子相比底蕴稍显不足。尽管在战力上不输于人,但在阵法等方面却有所欠缺。因此,进入天武门后,他特别关注这些领域。然而,由于他的境界较高,天武门现存的记载和阵法对他的帮助有限。真正让轩辰在阵法上取得长足进步的,是董翰藻和牧明远两位前辈的指点。

    尽管董翰藻和牧明远寿元将近,且境界并未达到虚仙境大能层次,但他们在修炼道路上的积累极为深厚。他们不放过任何一线希望,极为重视宗门前辈的感悟。通过他们的指点,轩辰在阵法上有了极大的提升,甚至能够布置出他们因境界原因无法完成的阵法。

    轩辰从文乐萱那里初次接触阵法,而董翰藻和牧明远的指点更是让他受益匪浅。这是轩辰进入天武门以来最大的收获。但遗憾的是,尽管轩辰的炼丹造诣不凡,他所接触的丹方多为普通丹药,难以延长董翰藻和牧明远的寿元。

    轩辰明白,想要高级的丹方并非易事,而真正顶级的丹方更是难求。寿元增长对道果境强者而言极为困难,尤其是自然耗尽的寿元。轩辰虽为虚仙境大能,但也无法轻易延长他们的寿命。

    蔡德坤建议轩辰尝试寻找增加寿元的丹方,以维持天武门的稳定。轩辰虽有心无力,但考虑到天武门的未来和弟子们的成长,他决定尝试。他明白,自己所能做的有限,但希望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天武门和弟子们留下更多。最终,轩辰决定试一试,希望能为天武门和董翰藻、牧明远两位前辈带来一线生机。

    \t想要延长董翰藻与牧明远的寿元,难度极大,轩辰相信蔡德坤能明白其中的不易。他也清楚,蔡德坤是想通过天武门,拯救更多人的性命。

    因此,蔡德坤只是劝说,并未多言。

    “时间恐怕不等人。”轩辰轻叹,董翰藻和牧明远的寿元所剩无几,或许无法等到他找到合适的丹方。若他早些成为虚仙境大能,或两人能多坚持几年,成功的可能性会更大。

    蔡德坤点头:“若实在为难,便罢了。”

    “尝试并非不可,但希望渺茫。”轩辰继续道,“除了时间紧迫,浩渺之森的那头大魔也给我们带来了不确定性。”

    能否在数年内找到延长寿元的丹药,尚不可知。而那头大魔是否会继续蛰伏,同样难以预测。在这一点上,他们只能被动等待。

    蔡德坤表示:“我们尽力而为,若真的无法做到,也只能接受。”她清楚,面对那头大魔,他们实力不足。那头大魔至少是半步至尊的境界,若真交手,即便他们联手,也难以匹敌。

    更重要的是,那头大魔手中可能拥有强大的法宝或诡异手段,这使得他们面临的威胁更加严重。

    对于天武门,蔡德坤虽不强求,但仍希望传承轩辰的心血。那些道果境的弟子虽未得轩辰亲自指点,但他们都服用了轩辰炼制的九级神丹,并得到轩辰的认可。这些弟子,在轩辰心中,已等同于他的弟子。

    轩辰摇头,心中不抱希望,也不会将此事作为首要任务。他深知,此事急不得,需等待机缘。

    “对了,你曾说,你以前被称作丹王?”蔡德坤忽然问道。

    轩辰神色严肃:“接下来我要说的,或许会让你觉得匪夷所思,但都是真的。请保持冷静。”

    蔡德坤点头:“我相信你。”

    轩辰开始讲述:“一百多年前,玄州中部有个世俗家族,以炼药闻名。但家族中有个子弟,天生死脉,无法修炼。他饱受歧视,最终决定走炼药之路。”

    “他四处流浪,搜集药方,不断提高炼药造诣,最终在世俗界闯出名堂,被称为丹王。”

    蔡德坤听后,对轩辰的过去有了更深的了解。

    \t当然,他的声名在世俗界逐渐显赫。

    轩辰回想起前世,随着名声的日益响亮,甚至被誉为丹王,那时心中自然有些自得。然而,此刻回想起来,他不禁自嘲地笑了。

    “后来,这个被尊称为丹王的,其实已步入中年。”轩辰摇头叹息,继续道,“当他摸到炼药的门槛时,已是个青年。当他真正精通此道时,已迈入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