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小说网 > 一剑寒光任平生 > 第22章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第22章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发榜之日,临安城百姓最关心的不再是解元到底是哪家少年郎,而是李家到底花了多少银子,才让自家儿子变成解元。

    解元:李观南。

    榜眼:钱空明。

    探花:郑天放。

    贡院门口打架的三个书童,他们的先生,全部高中。

    一时间,临安城质疑之声四起,最群情激奋的莫过于没有上榜的书生,每日明里暗里大骂科举黑暗,临安官场黑暗。最重要的证据,就是临安的发榜时间,晚于其他州县数日。

    捕蜓郎也都没有闲着,赶紧暗地调查,一封封密报送至宫中,隐隐暗示其中有问题。直到皇宫中传来李观南第一无误,这才让捕蜓郎都消停下来。

    正当书生打算聚众游街之时,京城传来一道圣旨,犹如火上浇油:临安太守钱似锦,欺压百姓,贪赃枉法,有损大武官德。钱似锦发配宁古塔,全家贬为庶民,永不可入朝为官。”钱空明亚元身份立刻被剥夺,后续自动替补。

    众人皆以为这是朝廷反腐第一步,但是后续的消息却是大大出乎他们的意料。有人专门动用关系,跑到贡院,查阅李观南三科文章,但是评卷之人称,以己之力不能枉评。李观南的文章是送到了京城,由现国子监大祭酒,亚圣卜非钰亲自评定。亚圣评价:“于大局处见能,以微观处现才。读其文章,可觉巨龙于云海腾飞,可见红日聚于山顶初升。又如寒九之地身处温泉,三伏之季手握寒冰。大武三十年未见之栋梁,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可为当世圣人。”

    亚圣卜非钰,谁敢质疑?谁能质疑?

    又有人找到郑天放,想要他来出面,如果再把李观南扳倒,他便是这解元。但是回馈却是,郑天放似是白痴一般看着来人,告知李观南实至名归,自己佩服不已,愿为李观南门下走狗。令众人咂舌,渐渐地,质疑之声消散,又出现一个新的问题,曾经的临安之耻,为何现在摇身一变变成李家麒麟子。

    放榜之后,李家张灯结彩,前来道喜之人络绎不绝。李集贤比自己儿子还高兴,穿了一身红衣,好似成亲一般。迎来送往,热闹非凡。李观南却是正常教子衿兵法,仿佛一切与己无关。子衿问起为何师父如此平静,李观南称意料之中之事,没什么好高兴的,如果自己是亚元,或者更靠后,才是真正值得高兴之事。

    子衿没听懂,不明白为什么第一不值得,而不是第一才值得。陆离却听懂了李观南的话。如果有人比李观南更加优秀,这代表大武人才迭出,更有利于国家,这才是值得高兴的。陆离叹口气,自己的先生什么都好,就是心思太重,凡事皆是国家在前。

    在李观南从贡院出来之后,已经听子衿、李集贤等几人口中复述了当日门前发生之事。陆离却只字未提。

    圣旨传到临安之时,李观南就找到陆离,询问当时贡院门口细节,同时派人寻找郑天放、郑及第。当找到二人住址后,没有立刻前往,又去打听贡院门口卖茶老妪。老妪邻居称对方已经在贡院门口卖茶三年有余,此次事件后,却一夜之间消失不见,想来是害怕李家报复,所以远走他乡。

    李观南却明白,这是捕蜓郎的暗桩,因为钱似锦的事情必然会被有心人发现暴露,暗桩一旦暴露,下场无非三个,一是转成明面眼线,二是消失,一辈子不再出现在原地,三是,死。一个三年的暗桩,捕蜓郎说弃就弃,也不知道在临安这样的暗桩还有多少,想来临安也是捕蜓郎的重要关注之地。还不是很放心的李观南,今日便带着陆离,一起去郑天放的家中,试探虚实。

    二人轻装便衣,出了临安骑马骑了一个多时辰,才到达郑天放所在的镇上。正巧赶上镇上集市,二人便将马寄存客栈。询问小二是否知道郑天放家在何处,本来不耐烦的小二看见陆离手中的银子之后,赶紧告诉二人郑天放家所离不远。

    沿着小二所指方向走去,一路上售卖瓜果桃李,生活器具的商贩在两旁大声吆喝售卖。还有些小吃,陆离嘴馋,吃了一路。边吃边和李观南说这个未必干净,但是确实是人间美味。

    李观南出生后便养尊处优,哪吃过这种东西。听陆离说的精彩,也忍不住吃了一点,确实与家中厨子做的菜完全不一样,别有一番风味。

    吃饱喝足的陆离,打着饱嗝,说道:“自己小时候家里穷,父母没有钱,看见别的孩子吃肯德基,家里买不起,自己就算哭闹,也不会给自己买。那时候母亲就偷偷的抹眼泪,父亲唉声叹气。每次闹完,妈妈都会带着自己到这种路边摊,吃些自己想吃的。有时候回去还会闹肚子,但是至少解馋。现在很难再找到这种感觉了。“

    李观南听得一头雾水,这小子说的肯德基是哪地的食物?问陈那是何物?陆离默不作声,摇了摇头,说只是些脑海中的画面,记不太清了。

    李观南没有看见说完这些的陆离,默默的擦了下眼角。陆离看着这些小吃,和吃东西的人,虽然衣着普通,但是笑容都是发自肺腑。念道:“最是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先生,你看这些人,他们或许不像您懂这么多的世间道理,但是就这一点点的食物,就能让他们很开心。这就是普通老百姓。谁坐皇帝和他们真的无关,他们要的一直很简单,吃得饱,穿得暖,就够了。”

    李观南不是第一次听陆离说这个观点,现在的他已经认可,点了点头。重复了之前陆离说给自己听的那句话:“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百姓无知且无畏,只是帝王觉得他们愚蠢怯懦。总说帝王一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匹夫一怒,流血五步,天下缟素。这也只是帝王的幻想罢了。百姓一怒,伏尸三千,血洗皇庭,足矣。”

    说着聊着,越走越远。前面一个破屋,门口全都是人,一个个衣着看起来都是不错的料子,正用力的往里面挤。边挤边喊:“亚元先生,求字啊。”陆离冲着李观南说:“喏,这就是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啊。看样子我们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