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小说网 > 码农之死 > 第十九章 往事 - 离别

第十九章 往事 - 离别

    从古都旅游回来不多久,租住的房子也将要到期。许美玲一时半会没再工作,在贾承孰软磨硬泡地说服下,两个人就搬了家。

    这回租住的房子选在了郊区,房租费用直线下降,如果考虑到之前的房东还打算再涨租二百块,这回两个人每个月可以省下一半还多,这也是许美玲之所以同意搬家的原因之一。

    搬到郊区后贾承孰每天通勤不但近了很多,而且这里跟段朗和吴晓文买房的地方虽不在一个片区相距还有五六公里,但贾承孰下班后也会与他们还有张杰一起吃个饭,然后找个台球厅切磋几盘。其实自从那两个有车有房的人住到一片以后,这种活动他们已经进行了有一段时间。张杰因为在他俩买房之前就早已租住在那片附近,所以也是第一时间就加入了进去。

    几个人里贾承孰技术最差,而张杰却是那个技术最好的,他总能打出不可思议的进球,经常送给贾承孰零蛋。

    有一次贾承孰误打误撞做出了一个在他看来不可能破解的藏球,结果也不知是运气还是实力,张杰一个大力出奇迹让白球反弹了三次后居然还把目标球打落了袋,引得在一旁观战的段朗和吴晓文扶着案边笑弯了腰,把贾承孰气得直摇头,连连说:“这还让人怎么打?这还让不让人打了?”

    有时候几个人下班一起出发的时候,Joanna会故意找话问:“你们又去打球啊?”

    可是这时候几个人通常都是急急忙忙地收拾了东西往外走,慌慌张张地回答她一声“对”然后就头也不回的去了。

    直到有一次,段朗不知道是动作慢了还是在思考是不是忘了拿什么东西,行动节奏比以往缓了一拍,落在后面的他听到Joanna又问了同样的问题,就像是开玩笑一般地说:“走啊!一起去!”

    Joanna受到邀请有点吃惊:“真的吗?”

    “真的!”

    “好呀好呀!等我收拾东西。”

    那天Joanna就跟着几个人去了常去的据点。几个人都觉得和Joanna一对一实在没有道德,就决定组队,并让技术最好的张杰和Joanna一起。一直打到过了九点,Joanna就说她该回家了,又问这里怎么坐公交或者坐地铁。可这时距平常解散的时间其实还早,而且段朗和吴晓文也都是开车,张杰因为租住的离段朗他们很近,以往也都是搭他俩的车回去的,他们根本不知道哪里有公交和地铁。

    只有贾承孰之前打完台球是去坐公交回家,这个时间段公交车上人很少,空座很多,而且路上也不堵车,是极佳的交通工具。看着那三个还没尽兴,贾承孰就积极地说:“你跟我走吧,我知道哪有公交车站,那里到哪的公交车都有。”

    之后几个人邀请Joanna参加活动,Joanna再没去过:“晚上回家太不方便了,得坐二十几站!”

    此后四人帮的活动又持续了大半年,然而有一天边打球边聊天的时候,段朗却突然透露了自己要离职的消息。三个人都很惊讶,就问起了原因和去处。

    段朗说自己要去一家借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迅速发展的互联网公司,主要业务是电子商务。那家公司几个人都知道,贾承孰也在那公司的PC端上买过一些东西,便宜而且送货到家,除了付款略显繁琐,总体体验还不错。大家本以为段朗转过去以后还是会做技术相关的工作,谁知道段朗却笑着摇摇头,说自己要转型做产品经理了。

    这个转变跨度有点大,至少在贾承孰看来是如此,他问:“怎么就转成产品经理了?”

    产品经理在互联网公司兴起之前,不是个很常见的岗位,至少在贾承孰他们工作的这家外企并没有。如果硬要说有哪个岗位类似,可能一些团队里需求分析人员的工作职责与产品经理是有技能重合之处。不过段朗也没做过需求分析,贾承孰不理解怎么就从技术转型到差别这么大的岗位?

    段朗解释说他不觉得这有什么难处,他在平时就一直在关注互联网上各种与普罗大众相关的业务和发展趋势,也凭着自己的兴趣在深度使用各种手机应用,试图发现一些痛点,然后找出解决方法。这回的机会,就是他在网购过程中发现的一个问题,并凭着自己想出的解决方法,拿到了和那家公司业务负责人见面的机会。

    几个人都很好奇段朗要解决什么问题,便追着他细问。段朗就详细解释了起来:“我就是发现有时候快递员派送的时间我并不方便在家等他,这样他就不得不再次派送,而我可能也就需要等到第二天,这样双方都很麻烦。所以我就想可以在每个小区搞一个快递代收点,快递员碰到这种情况就把东西放在代收点,我有时间就去代收点拿。”

    贾承孰听了不以为意,他觉得这样岂不就不是送货上门了?他那时还不太经常网购,所以也没太觉得派送时间不匹配有特别不方便的地方,大不了让快递员在周末再送一次就能解决问题。

    可段朗看到的是网购将会成为以后的主流,快递派送量会越来越多,重新安排派送时间将变得越来越不可行,以后势必需要代收点来作为货物运送到消费者手中前的最后一站。

    而且段朗本来的打算并不是去这家公司打工的,他的目标比这远大:“其实我是做好了整个这套代收过程的演示版本的,然后通过认识的人找了他们的业务负责人去给他演示。我本来是要去和他们谈谈有没有合作的可能的。”

    段朗边笑边说出了自己原本的野心。

    可是在那个业务负责人看来,段朗的想法虽然很好,但介入快递业务有点深,而这与他们公司在物流快递方面的战略不一致,所以合作的可能性并不存在。此外,段朗虽然聪明而且勤于思考,但这个想法其实已不是他的首创,已经有快递行业内的人正在做类似的事情。只是那些人也是刚刚起步,全国仅有个别城市里有屈指可数的十数个网点,真正要爆发也需要等待网购的进一步普及,因此行业外的人也就无从获悉这些还没成为趋势的苗头。

    用那个业务负责人的话说:“这件事,我们做不合适;他们行业内的做,应该行;你想单独做,必死无疑。”

    合作没了希望,可是那个业务负责人对这个身处行业外但业务嗅觉极其敏锐,而且还是技术出身的小伙子非常欣赏,就询问段朗愿不愿意去做个产品经理。

    段朗也意识到自己虽然发现了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和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法,但缺少行业内的积累,光凭自己的聪明才智是无法做出什么成就的。

    不用思考太多,这是一个进入互联网行业的机会,而且脱离了技术人员的身份,跨入了业务设计的大门,这些正是段朗想要的。既然创业行不通,那就去吧,于是他当场就答应了。

    要离职的事情,段朗通知的第一个人其实是李羽白。

    李羽白当然舍不得让这个头脑聪慧的人离开部门,他从若干个角度出发试图说服段朗留下,但那些理由对段朗来说都抵不过广阔新世界的召唤。最后李羽白也只能垂头丧气地说:“你再考虑考虑吧!再考虑考虑,不要急着做决定。你再考虑几天,要是还是想走,那我也就不拦着你了。”

    段朗照顾李羽白的面子,过了三天才又去跟李羽白说:“羽白,不好意思。我这几天想了又想,还是想去一个能结合个人兴趣和能力的地方。不是说咱们部门不好,只不过咱们这种给企业内部用的信息系统,不是我的兴趣所在。”

    话说到这份上,李羽白也就不好再强求,自己尽过力挽留就行,毕竟强扭的瓜不甜,真要挡了一个人的美好前程那也实在是个罪过。他便做出一副遗憾的表情同意了,并开始帮着段朗办理离职的手续。

    部门里其他人得知了段朗要走的消息,纷纷表示关心,打听他的去处,得知他去了互联网公司而且职业转型跨度之大,就又称赞有加,谓之曰:“厉害!”

    刘强明还开玩笑一般地来了一句:“苟富贵,勿相忘!”

    王荣在一旁赶紧附和:“对对对,勿相忘啊!”

    只有Joanna表现出一点失望的神情,对着段朗问:“你为啥要走啊?”

    段朗带着微笑,但口中说出来的话却不像是在认真回答:“是呀。”

    段朗离别的最后一天正好是周五,下班后,他请大家去园区外不远处的一家餐厅办了一场离别宴。席间,大家边吃边聊,纷纷回忆起这短短两年多里的点点滴滴,为其中的每一个欢乐片段开怀大笑,就好像过往的日子里只有开心和满足,个人隐藏的烦恼只不过是虚幻的假象而已。

    等到宴席散场,四人帮决定再去打一会台球,而其他人要各自奔往公交或者地铁,于是大家在包间内拍了几张合影再说了些感人肺腑的话便各自告别。

    李羽白边收拾东西边说:“我回去把照片导到电脑上通过邮件发给大家。段朗你的私人邮箱告诉我。”

    此时距国民手机应用微信的推出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没人会想到私人电子邮箱和短信,在不太久远的未来将变成为主要用来接收垃圾广告的载体。

    段朗走后,台球活动还持续了两次。聊起新工作,段朗说也不是完全如自己所愿的那样与用户接触,他被派去负责的功能主要是卖家和物流快递如何协作,快递信息又如何展示给买家等等。

    “先干着吧,毕竟刚来。”段朗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