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小说网 > 穿越综武之扮演反派 > 第九十一章 七情六欲

第九十一章 七情六欲

    练武之人,锤炼肉身,其实也是在锻炼元神本能,同时这也是一种沟通元神的方法。

    练武需要心诚正己,方能成就自身,所以才说,练武之人,武本身就是对练武之人最大的约束之力。

    公子羽习得的种魔决也是一样。身怀利器,杀心四起,既起杀心,便当戮己。种魔决既是依仗,又是约束。

    种魔作用的便是肉身魂魄,凡精血所生,必有魂魄,只要有魂魄,就无法抗衡种魔,就能够被种魔决影响到,堪称霸道无解,又兼之奇诡无比。

    他还只是初初入门,便可以通过自身之神,影响他人识神之主凡心,也就是心神。进而植入魔念,控制他人的魂魄肉身,甚至影响元神真灵,这可比魔教的勾魂摄心大法诡异莫测多了。

    公子羽自知,若是一味沉迷此道,便是荒废了正经的魔功,不能诚信正念,早晚会沦为邪魔外道,堕入万劫不复之境,此不为我所取也。

    种魔如何通过自身之神来影响他人。说的简单点,种魔可以通过自身之神,来影响或者操控他人的七情六欲,进而影响他人的肉身魂魄。

    天有七情:为喜、怒、忧、思、悲、恐、惊。

    人有五脏:为心、肝、脾、肺、肾。

    心为何会喜?肝为何会怒?春天为何会惊?秋天为何会悲?五行与五脏有何关系?

    春天,属木,对应着东方,五脏为肝,七情为惊、怒。

    夏天,属火,对应着南方,五脏为心,七情为喜。

    长夏,属土,对应着中央,五脏为脾,七情为思。

    秋天,属金,对应着西方,五脏为肺,七情为忧、悲。

    冬天,属水,对应着北方,五脏为肾,七情为恐。

    天之七情对应五行五脏,这亦是天人相应,人神互感,天之与人类五感六识相互感应的结果。

    正如春困秋乏,阴天打瞌睡,雨天犯风湿,月圆正经,秋高气爽,这通通都是天人相应的结果。

    而人之七情则指的是人类的七种情感,包括喜、怒、哀、惧、爱、恶、欲;

    六欲则指的是人类的六种先天本能欲望,古人将六欲概括为:色欲(视觉)、听欲(听觉)、香欲(嗅觉)、味欲(味觉)、即,生、死、以及耳、目、口、鼻所生的欲望。

    这些情感和欲望是人类天生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它们构成了人类行为的原动力和基础,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人,是生命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七情是人类情感方面的表达,它们分别具有不同的含义和作用。

    首先是喜,它是人类最基本、最普遍的情感,是对外界事物的积极反应,能够激发个体的积极性和活力。

    其次是怒,它是个体受到外界刺激时的一种不满和愤怒的表达,能够激发个体的斗志和力量。

    然后是哀,它是对失去或失落事物的悲伤和伤感的表达,能够让个体产生同情和怜悯之情。

    四是惧,它是个体面临危险或威胁时的恐惧和紧张的表达,能够让个体保持警惕和谨慎。

    五是爱,它是对人际关系中的亲密和感情的表达,能够促进个体的社交和交往。

    六是恶,它是个体对于不道德或不良行为的反感和厌恶的表达,能够让个体产生道德和正义感。

    最后是欲,它是对物质需求的渴望和追求的表达,能够激发个体的动力和行动力。

    人之六欲则更多地与物质和生理需求有关,它们是人类对于外界事物的六种基本欲望。

    首先是色欲,它是对视觉刺激的欲望,能够激发个体的性欲和生殖需求。

    其次是声欲,它是对声音的欲望,能够激发个体的听觉需求和情感体验。

    香欲是指对气味的欲望,能够影响个体的嗅觉需求和情感体验。

    味欲则是对味道的欲望,能够影响个体的味觉需求和情感体验。

    食欲来自于生,从呱呱坠地起,人就会吃,这是生长之需要。

    性欲来自于死,从青春期后,人追逐异性,这是死亡之需要。

    七情和六欲都是自然天性,是人生来就有的,是以应该顺应自然,不需要过度追求物质欲望,是以要抵制物欲,尊崇自然本性,不避讳,不逃避,亦不沉迷。

    七情过度或缺乏调节都可能导致身体疾病的发生,而六欲的平衡与调节也可以帮助维持身体的健康状态。

    极于七情,则魂魄必有毁伤,神思不宁也;过分重六欲,则心必将困宥于身,不得解脱,元神混沌也。对公子羽来说,这些人都是魔念深重,也是俯首可得的优质练手材料。

    普通人尚且可做到由生理来控制一个人的心理,甚至有催眠师可以对人进行深度催眠,剖析人性。那么公子羽自然可以更进一步,当然也可以通过控制一个人的心理,来控制一个人的生理,进而彻底操控他人。

    这就是神与神之间的互相交流,互相影响,吸引与被吸引,影响与被影响皆旨于此,种魔决中的种魔就是这个意思。

    种魔是指有一种人很有魔力,能够引人入迷,让人难以抗拒。

    顾名思义,修炼了种魔决以后,公子羽就拥有了这种引人入迷,让人无法抗拒的魔力,不是字面意思上的魔力,而是实实在在的一种力量,一种精神力量,意志力量,神秘玄奇的力量。

    天生拥有种魔之人本来就少之又少,更何况还有谁能够专注于修炼种魔之力呢!

    公子羽不得不承认,魔道就是奇诡无比,就算只是切入的修行之始也是如此离经叛道,一看就是魔道的做派。

    若是成功地做到了种魔,那自是不必多说,被操控者生死皆在公子羽一念之中。这是成功了,那要是假如,不成功呢!或者说,反被他人种魔了呢!

    神与神之间相互交流,吸引与被吸引,影响与被影响,这本就是相互的。我可以影响你,可以吸引你,自然也可以反过来被你吸引,被你影响。那么到时候,是不是就会呈现出完全相反的结果。

    所谓善水者溺,玩火者焚,当是此理。

    倘若是以为种魔决就是玩弄人心的功法,那可就大错特错了,因为种魔只是开始,是魔道的起点,魔种才是道果。

    想要更近一步,成就真魔之种,便要降服魔念,尤其是人人都有的,得自欲神的本真欲念。只有降服了欲念,才不会被欲念所制,沦为最低等的欲魔。

    主宰人所思,情感以及欲望的乃是识神,魔道修炼的便是识神,唯有这元神所出的后天识神,才是魔道所追求的本真自我,本心一也。

    然而识神灵性极弱,常与高灵性的元神处于一种竞争与相互依存的关系。而恰恰欲神则是源自人本能,先天而生,是人之本性,为先天之本,也是元神的一部分体现。荀子说的人之初,性本恶,说的便是这欲神。

    魔道伊始,便是要一步一步地夺取欲神这一步分的先天灵性,以识神控制欲神,侵蚀元神灵性,用于补充识神缺失的高能灵性。魔道的极端自我,放纵欲神,乃是为了自欲神中获取灵性,以求更进一步,而不是为了沦为欲念魔头。

    说白了,魔道就是薅自身元神的羊毛,夺取无极界元神本体的高能灵性,以求他化自在,以神化魔,成就大自在天魔。

    在位格上,天魔与天仙同等。

    而仙道远离凡尘俗世,克制欲神。入门第一关难于登天,要灭绝识神,以元神直接挟制自身,追求逍遥自在,超脱于世。

    这其实也是一种炼化阳神念头的方式,其目的和魔道没什么区别,所以才说仙魔同道,一体两面。

    只不过,魔道是离经叛道,追求的往往和仙道相反,入门易,速成。然而往往行至半途,魔修便会失去本心,沦为外道魔头,霍乱天下,为人所齿,令人谈之色变。

    道家认为魔从石,作磨。是以魔道本就是千劫万磨,方得始终。

    仙魔同道,仙道亦要接受心魔的考验。灭绝识神,对仙道来说是入门定性功夫,不难。

    可是对于欲神,仙道却只能克制,抵御,无法根除,无法拒绝。

    谁说仙人没有欲念,其实仙人的欲念甚至会比魔的魔念更加的可怕,因为这欲念本就机乎等同于仙人的道果。

    倘若是仙人真正能够做到无欲无求,那就几乎等同于化道而去了,此为仙道所不取也。

    人之本性有贪婪,自私,趋利避害,嫉妒,恐惧,生存,七情六欲…

    而自性是指人们心中本来就有、本自具足的光明性质,是人的精神本体,其中当然也就包涵着人之本性。

    仙道所修炼的便是自性。

    那元神又是什么?

    元神来自先天,是人的精神本质,灵魂和精神的核心,具有永恒和无限的特性。它超越个体的身份和执着,附骨随行,监察人的行为,但不会强行干涉个体的自由意志。元神是高级的、纯净的精神实体,具有高能的灵性,强大的能力,同时也是连接个体与宇宙之间的纽带。

    自性则更多地涉及到个体的本质和真实性,是元神自身的特性,即阴阳随身,一阴一阳是道,因此自性就是道。它具备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的特质。

    人的精神本质是元神,但元神并不需要人去清扫,人也清扫不了元神。而自性是元神自身的特性,包含了人的本真自我和超越世俗执着的状态。

    元神与自性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一体两面。一个是本体,一个是本质。一个虚而不实,一个实而不虚。

    元神强调个体的精神本质和超越性,自性强调个体的本真性质和超越世俗执着的状态。一个是纯粹的,超越了肉身极限的高灵性集合体,一个是明悟了道,突破己身的执着与追求。

    修真修道,修真就是提纯的过程,把人性中的“天真”提纯出来,把虚伪的渣滓滤除,最后重现纯真的自性,也就是近道。

    如果我们的人生能从一个天真无邪的小顽童,成长为一个天真无邪的老顽童,这就是“真”功夫,有了这套天真功夫,我们就能得天道,享天寿。

    “自性”是身心的真正主人,是心性的真主,又称道心或者真心。正所谓凡心不死,道心不生;妄心不死,真心不生。

    所谓不生,并非真的不生,而是不生不灭。它一直存在,只是被妄心、妄念所遮蔽而已。

    它本来具有无穷的能动力,但是因为后天习性的障碍,很多人丧失了这种本能。

    因此,仙道认为只有灭绝识神,恢复自性本能,让自性为心做主,才叫真正的自主,才具备真正的自主性和自主能力。

    内丹术有借假修真之说,修的是阳神大道,可以超脱生死界限,以精神干涉物质,探索宇宙与世同君。

    仙道贵生,修的是避死延生,逍遥自在与天同寿之法。长生不死、修道成仙,仙神自是逍遥无碍,长存不亡,长生久视。

    是以仙道,贵生、重生、乐生,把生存的质量提高到神仙一样的境界,达到生道合一的目的。认为通过修炼,人的生命可以得到延续,精神生命也可以得到升华,最终成仙得道,于世长存。

    仙道贪婪吗?仙道的结果便是贪婪的体现,贪图长久的生命,贪图享乐,长存不亡,不老不死。

    仙道自私吗?仙道的过程便是自私,仙道只度己,不度人,贵己,自专,避世。

    仙道自是趋利避害的,更恐惧消亡。

    就算做到了无欲无求,了道得道,一时开悟,自性自主,终究也还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地失去道行,清宁不在,恢复成凡心。此便是一劫。

    六祖慧能《菩提偈》云: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如果说仙魔同道,一体两面。那么佛魔则是同体,殊途同归。

    佛说,要放下,然而需要拿起才能够放下;魔从未放下,同样却也从未拿起。

    魔生于人心,长于人心,他化自在,自己乐具变现,而利用下天化作,假他之乐事,自在游戏,故曰,他化自在天!

    佛曰:慈悲为怀,行善事,积善行,当往生极乐;魔无善无恶,化魔头,磨励人心,毁人功果。

    世有魔,才有佛;有佛,才有魔,轮转不休,殊途而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