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小说网 > 来,梦一场 > (八)

(八)

    多少山河无限月,不曾花开怎徘徊?过谦最擅长的就是暗恋了。

    过谦的心就是这样的。喜则万物生,忧则万物死,爱屋及乌,恨屋及乌。

    流水不居,岁月如梭,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梦回往昔云卷云舒。曾记少年意气时,虽不懂风花雪月,也常怀壮志豪情,当此之时,念得笔间游刃有余,便可恣意挥洒拙才。不曾想,年与时驰,意与日去,常思索,放尽光华,只争朝夕。悄然间,多少花落梦里,多少意气流走。如今环顾四周,心意茫然。若只如初,恰逢如今,多少昨夜星辰都只存一声默叹。在罗汉寺里漫步,细雨蒙蒙。随着静静的脚步声,我来来回回走了一圈又一圈。时而停驻,时而观望,一时间,内心里鼓动着的小情绪泛起着一阵阵波澜又似蒙蒙的细雨一点点回落。在这起伏与回落之间,我恍然觉得这每日被我忽略的花丛树木是多么的美丽与特别。正如那句诗所述“窗外雨潺潺,春意阑珊”。这春意总会如期而至,庸人何必自寻烦恼呢……过谦呢喃低语,“胸生万千愁,悲喜亦有时。偶然拾朝花,恍若梦里人。”

    回到禅房时,他又提笔写下:“审美现象的历史性,其实很好理解。就是对审美的范畴有一个历史的延续性与发展。

    在古代,人们对美的理解和追求和现代社会不同。美字,在古代,依据《说文解字》注释:“从羊从大。”意思是美和羊肉的味道是相一致的,是指味觉。到了儒家普及的时候,美的概念从味觉引申为一种道德规范,即一切善的行为都是美的。美的概念随着历史的发展在发生衍变。从最初的物质范畴到精神范畴,是审美现象的历史性的发展。后来,道家又提出了返璞归真这一思想,使得“真”的事物和行为也被纳入到美的范畴。“真、善”为美,在西方社会,真善美的集合,是一种极致的完善,也就是上帝才能达到的完善。上帝是最美的,也是最完善的。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审美对象的范畴也在扩展,从雕塑到建筑再到绘画等等,审美现象的衍变有历史性的继承也有社会环境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