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小说网 > 花木春秋 > 第十一篇 面包树:果实烤了赛面包

第十一篇 面包树:果实烤了赛面包

    最早见到面包树是2010年10月下旬,去海南旅游,在兴隆热带植物园见到的。没有花和果。2019年5月又在广州华南植物园和香港九龙公园先后见到。依然没有看到果,只看到了花的雄蕊。面包树的叶子很大,两侧有3-8羽状深裂,很好认。

    华南植物园的面包树边上有知识牌,牌子上有面包树果实的照片,样子很像波罗蜜。面包树与波罗蜜同属,它们都属于看不到开花的植物,它们的雄蕊像个棒棒,雌蕊像还没有发育的果实,都没有花的样子。

    知识牌上说,面包树为桑科常绿乔木,树高达十几米,手掌般的叶子。果实成熟时黄色,像西瓜一样大,营养丰富,富含淀粉、维生素、蛋白质和脂肪,但不能生吃,八成熟时采摘,切成薄片,放在火上烤,散发出面包香味,吃起来松软可口,酸中带甜,另有风味。面包树分布在中南半岛、印度半岛、巴西、墨西哥和太平洋的一些岛上,是当地居民不可缺少的粮食。树形优美,适合做园林风景树,木材可制器具。

    据《杨氏园艺植物大名典》说,面包树于清代时由南洋引入台湾。另外台湾有自生于兰屿的兰屿面包树ArtocarpuslanceolataTrec。

    面包树引入大陆的时间在上世纪60年代。2017年10月16日的《海南日报》刊登的《长面包的树》一文中提到:“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副研究员吴刚说,上世纪60年代,海南首次引种面包果,面包果与菠萝蜜、尖蜜拉等统称为热带木本粮食作物。”(1918年初版的《植物学大辞典》称本植物为“面包果树”。)

    该文还提到:“早在3000多年前,面包树就开始栽培。吴刚介绍说,在南太平洋的波利尼西亚和西印度群岛上,面包果是当地主要的粮食作物,被认为是最有潜力解决热带地区饥荒的粮食作物,由于其劳动和资金投入成本少,也被称为‘懒人作物’”。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标本馆就保存着我国著名植物采集家陈少卿于1961年4月22日采集于海南的面包树标本。

    不少人把面包树和猴面包树混为一谈,其实这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植物,不同科不同属。猴面包树粗而高,像酒瓶一般,其顶部的枝叶相对较少,是另一番景象。它的果实口感和面包树也不一样,果肉多汁,猴子喜欢吃,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