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小说网 > 明末浮沉 > 第四十六章、接敌

第四十六章、接敌

    “啪!”

    李元重重的拍在桌子上。

    “干!咱们建乡勇就是为了保护家乡父老的,如果连直面贼人的勇气都没有那还这么辛苦的训练做什么?再说了怎么也不能让同官的乡亲们把咱们看扁了!打必须要硬碰硬地打这一仗,要把李二打疼,让他知道同官不是随便他们向来就来想走就走,随便寇略的地方!”

    一声令下,队伍在村民的注视下雄赳赳气昂昂的开出庙山村,先头是三十余骑兵也是李元的亲卫队伍,现在他们充当起了探马的角色,袁成南带着几骑前出二三里,其他的骑兵牵着战马缓步而行,之后就是就是大队步兵,队伍中间走着手中只装备了长枪,现在充当后勤队伍的两百余新兵,他们主要负责押运粮草。

    他们现在的计划是先向北到黄家沟,然后经小路过中指梁,在借道县口,直奔贼军返回云梦乡的必经之路三门寺。

    经熟悉地形的人介绍,三门寺地处开阔,适合部队展开作战,同时也利于骑兵冲锋,附近还有条小河,不会断绝水源,是个比较理想的战场。

    就这么连续行进了三四天,一路上行军都没有怎么遇到行人,所能见到好一些的村庄,基本上都被贼人光顾过,原本应该人生鼎沸的村子,现在变的凄惨无比,深情没落的汉子、目光呆滞的妇人还有不停哭泣的孩子,叫来几个人打听一番,原来贼人前些日子洗劫了村庄,百姓们原本是听说这伙义军仁义,只抢地主家,便没有躲藏起来。

    谁成想抢完地主,又开始对村中的百姓下手,面对屠刀百姓们只能选择忍受,反抗的现在都已经变成了坟冢中的尸体。后边能逃离的都逃离了,现在剩下的都是些走不动的老弱。

    越往前走人烟变得越稀少,偶尔远远的看到有些山民活动和袅袅的炊烟,这些山民看到有队伍经过就快速的躲开,等行进到村子想要找个人问问情况的时候却发现村庄中早已经是人去屋空。

    行军,行军,还是无聊的行军。

    一路上连个活物都很少见到,乡勇们也从刚开始的斗志高昂、气势如虹,慢慢变得消沉起来,原本路上还有人说说笑笑,现在一个个全都是有气无力沉默着行军。

    这个时代没有什么宣传队伍鼓舞士气,李元也没有这方面的意识,但是李元心中始终憋着一股气,顶在他的胸膛。

    这些所谓的义军,因为天灾和官府重税活不下去杀官造反,可是反了之后都做了些什么?肆意杀伐、劫掠民财、侮辱妇女,简直是无恶不作,全然忘记了他们不久之前也是苦难百姓中的一员,忘记了举义的缘由。

    原本李元对着义军还有些许的怜悯和同情,甚至对于他们敢于反抗朝廷的苛捐杂税的行为感到赞赏。现在着些许的好印象已经在路上无数的尸体坟茔中变的荡然无存。

    正在马背上颠簸之时,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

    一名骑士由远及近,奔到李元近前,没等战马停稳就撇腿侧身从马上跳了下来:“报队主,前方五里左右,有一队敌军人马正押运着粮草车队往云梦乡方向行进。”

    “对方人数多少?装备如何?”

    “百余人,押送着二十几辆大车!都是轻装步兵,没有骑兵随行!”

    这是陈习等人也围了上来:“具体位置在哪?”展开之前勾勒出来的建议地图。

    探骑对着地图看了几眼,指着地图上一个位置:“在这里!”

    陈习的手指顺着他指的位置上下移动:“这里,再往前走上四五里路,是一片开阔地,左边是一个山坡,右边不远处是河滩,可以将兵马集中在左侧的山坡上,直冲下去!”

    “嗯,咱们距离哪里比敌人还要远上一些,来得及吗?”

    “卸掉不必要的装备有辅兵带着慢慢前行,我们带着战兵奔袭过去应该能赶到他们前边。”

    “好,长文,我给你留下一百战兵护卫,你带着所有自重慢慢前行,我们剩下的人急袭这伙贼人!”李元安排道。

    “是!”

    “是!”

    众人应下之后,抓紧时间去准备,已经形成战斗力的乡勇可以叫做战兵,集体卸掉身上背负的被褥、干粮、饭盆等一应物品,只留下了手上的武器装备。

    在李元的一声令下之后,小跑着脱离了队伍,陈长文则指挥这这些辅兵就他们卸掉的装备搬上马车,做完一切才继续启程。

    这伙义军前不久袭击了距离同官县不到二十里的马家垣,之前义军的活动的云梦乡和县口乡一代早就已经被扫荡干净,要想获得更多的物资只能往更远处走,这伙人单子也是够大,在县城眼皮子底下趁夜突袭了马家大院。

    所获得的粮食钱财一点不比当时牛荣从柳树坡所得的少,但是还没有来得及高兴,就听闻从县城出来大队的骑兵,袭击了比他们还要靠前的义军队伍,当下也不敢多留,将贵重物品和能带走的粮食全部装车,带不走的尽焚毁,匆匆忙忙的往回撤。

    由于身后可能随时会出现的追兵,这支义军行进速度很快,就在李元率部堪堪到达预定位置的时候,这支义军也正在通过这个地段。

    面对突然冒出来的队伍,双方都先是一愣,紧着着就爆发出来激烈的喊声:“有敌人,有敌人!”

    “准备御敌!马车加快速度!”义军头领前后奔跑着,让车夫加紧赶动牲口,自己则是招呼护卫的义军开始组织阵型。

    这时李元也赶到了山坡之上,看着山坡下面不远处正在聚集的敌军,再看看自己身边跑的气喘吁吁的乡勇们,知道这时候全凭一口气了,如果泄了这伙敌人肯定要从眼皮子底下溜走。

    呼喝一声:“所有骑军跟着我走!”率先催动战马冲下缓坡。

    他们这二三十骑兵基本上都是李元等人的护卫,听到李元的呼喊,便跟着李元一起冲下了山坡,好在这个山坡不是太陡,不然战马跑动起来,马上的人说不定就会栽下去,正好这个缓坡给骑兵提供了短距离加速的空间。

    面对还没有完全组织起来的敌人,李元双腿紧紧夹住马腹,腾出双手将挂在马侧的骑枪摘了下来,挺着长枪奔着刚刚聚成团的敌人冲去,这个时候一定不能让他们形成阵势,骑兵冲阵首要的就是要利用马匹的冲击力,和马上骑士的居高临下,将聚集成团的敌人冲散,之后再逐步分割,如果敌人畏惧开始逃跑,那剩下的就是屠杀了。

    而他们要做的就是击退正在组织防御的敌人,迎面的敌人被长枪穿透胸膛,顶飞起来,敌人的重量再加上战马的冲击力,让长枪弯成了一个弓形,李元将枪头想着旁边一歪,利用巧劲和枪杆的回弹力将挑在枪头的敌人甩飞出去,没有落地的尸体将近前的敌人砸倒好几个。

    战马顺着空出来的位置冲了进去,真实的战斗结果就发生在一瞬之间,以前李元还在想想,如同话本上一样,遇到一个敌人和他大战数个回合最后将其斩于马下,这是何等的威风,可实际上呢,战马速度太快,碰到敌人只有一次的攻击机会。

    碰到了就是碰到了,就能斩杀或者给敌人造成伤害,碰不到则就“嗖”的一下就过去了,根本没有第二枪的机会,几十人组成的还没有成型的军阵,在二三十匹战马的冲击下,一下就崩溃了,李元只做了三个动作,突刺敌兵、甩飞他,然后用枪杆磕开了一个看向自己大腿的刀,之后就透阵而出了。

    等他拨转回马头,准备再战的时候,却发现贼军已经在逃跑了,骑兵对步兵的压迫力实在是太强了,能有自己肩高的战马直冲而来,马上还有武装到牙齿的骑士操着长枪,举着长刀盾牌,除非是久经沙场的老兵,不然没有人能在这种状况啊不崩溃。

    纵观整个历史,能以步兵对战骑兵而胜的战例少之又少,即便是世之名将也是在天时地利的情况下才做到以步胜骑的。